《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所属系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教研室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课程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
总学分数:
1、课程定位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就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在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就是在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普通摇臂钻床中的应用,就是实现生产
加工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通过学习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在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的教学基础之上开展,同时也就是机电设备数字化改造的前导课程。
1、2前导、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机械与电气识图》、《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钳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后续顶岗实习进行必要的知识、能力储备。
1、3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坚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的方法,每个工作任务都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本课程坚持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理念,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产
教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开发从任务到教学组织、评价形式等完全就是遵循一体化教学模式。
1、4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将“示范与讲解”、“实践与理论”、“技能与知识”、“单元与综合”、“训练与考核”有机地融于一体;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创设企业工作情景,采用项目训练的模式,按“瞧”、“练”、“思”、“考”的顺序,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基础。
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维修电工》(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单项考证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电气元件与设备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
2、1技能目标
1、能进行电动机及其常用电气元件的接线及其选型。
2、能熟练分析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及普通机床的机械、电气、液压传动等控制系统的原理。
3、能绘制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
4、能识读机床电气原理图、电器元件布置图
5、能正确选用相关低压电器元件的型号。
6、能进行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安装
7、能按照工艺要求正确通电调试
8、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2知识目标
1、了解机床型号、结构、基本功能及用途。
2、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如继电器、接触器等的动作原理、图形与文字符号画法。
3、了解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及技巧。
4、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工艺方法与步骤
5、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调试工艺方法与步骤
6、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较强的团队组织与协作能、0力。
4、具备较强的标准规范意识、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
5、培养知识拓展与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能按时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7、具有诚信、敬业、刻苦耐劳,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学时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主要针对装备制造行业中技术服务岗位,对于不同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要求设置的课程内容。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主要要求有:新设备安装配件及资料检查、设备装配、设备调试、常规维护与定期保养。
本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认知、装配调试、验收交付、定期保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典型任务的步骤及方法,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3、1学时分配表与考核权重
表1 学时分配表与考核权重
3、2 学习内容与要求
表2 学习内容及学时安排
4、课程实施
4、1教学模式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教学过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选取了五个典型的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课堂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问题或任务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学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设计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引出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升技能。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达到本课程要求的职业能力。
4、2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上,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强调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并重,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就是实施教学的必要手段,在实际的教学中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习任务分小组装配,并且可以设定时间进行装配比赛,小组选取组长进行总体指挥,或每组选取一名同学扮演工艺员对装配工艺进行检查;而在工艺方案的制定中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再结合教师讲授,加深学生的印象,所有学习任务都采用任务驱动法,每一学习任务都有具体任务单下发到学生手中,任务单的设计与工作过程任务一致。
个别任务让学生有独立完成工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又可以在小组共同作业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可以采用讲授教学法进行统一知识传授。
应用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3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在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多媒体课件紧密结合,利用现代网络资源的优势,配合实物与模型加强案例与习题,以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全面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评价,强调素质与能力的评价。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1+过程考核2+…过程考核N)/N] *90%+综合素质
*10%。
6.课程实施资源
6、1师资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要具备二年以上相关经验以外,主讲教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获得国家颁授的教师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二级以上证书;
◆教育部大专以上学历证书;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具有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
◆熟悉电气自动化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及工艺规范。
(2)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要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与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具备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师资配置
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中30%以上的教学任务由兼职教师承担,生师比为25:1。
6、2课程资源
(1)使用教材
表3“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学生使用教材
(2)项目配套学习资源
表4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各项目配套学习资源
(3)参考资料
表5“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参考资料
6、3信息化教学资源
(1)工控自动化视频课程中心网址:
(2)plc技术论坛网址:
(3)工控论坛:
(4)工业控制与自动化:
6、4 基础环境与设施要求
(1)标准一体化教室
包括:多媒体系统一套(含计算机、投影仪、电动幕、中控器)、空调、教师办公桌、文件柜、书架、计算机(能联网)
另外一体化教室在布置时要分为:教学区、实训区、资料区、讨论区、工具区
(2)实训设备
项目以小组分组完成,实训时要确保每组一个工位,一套实训设备。
表6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设备
(3)其它设施配备
表7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课程其它设施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