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坛Arts circle
ARTS CIRCLE 2011/7浅析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现状
TEXT /王雪峰
一、关于继承传统山水画的几个不同观点崔如琢认为,谈中国画首先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给传统文化定位,那么就必须先了解历史。
他认为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商周的青铜器开始,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文化是悠久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
崔如琢认为,虽然在商周到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从鸦片战争时期到1949年间,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开始衰退,甚至到“五四”以后,传统文化已经开始以偏概全。
在“85美术思潮”后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山水画处于一种对传统的否定后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
一些画家抛开传统,借签西方的观念,不择手段,大搞加胶撒盐,拓印对印,水油泼撒一起上,以新奇的肌理效果为能是,这种作品在全国大展中风光五、六年后便黯然失色。
究其原委是这些肌理、痕迹,在绘画过程中不是画家心手相通留下的“心迹”,背离了绘画的本体。
基于山水画发展历史背景,也产生了在继承传统中的不同看法,并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尊重传统,学习传统。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高度概括,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山水画的精华。
山水画中的传统是先辈们留下的宝贵遗产,需毕生精力临摹、学习、继承,并传承下去。
2,借鉴传统,发展传统。
他们认为传统是一种精神,并非特指现象和物质。
山水画中的传统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味学习传统必定带来保守、僵化,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
3,反对传统,另立传统。
他们认为传统本来就是创新血液的原动力,是一种趋势。
当代社会的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原有山水画形式雷同,缺乏革新和时代气息,应另辟新路,体现出新的文化面貌。
二、当代山水画发展现状问题分析由于国画家们对于传统的不同的理解,和国外各种文化的涌入,山水画领域的各种艺术形式开始产生、发展。
以下就针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现状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只注重传统笔墨画风与绘画技巧。
当代许多画家都只是沉醉在传统笔墨的营造之中,关起门来不断自我宣泄情感,对于外面的景物、时事漠不关心。
“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非真实本身而仅仅是真实的影像中陶醉着。
”这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非常精彩,这似乎成了对只会注重山水画的技术,用墨,技法,而闭门造车,临摹再临摹的画家最有力的判断。
这位女作家想表达的意思是说,照片不是真实本身,而是对真实的解释,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是人们依然为此沉醉。
“把思想当做现实”,沉浸在理念的影像中沾沾自喜。
2,在利欲横流的现实与传统艺术造诣权衡中迷失。
世俗与现实的挤压,都挤压在书本上,挤压在或大或小的画室里,埋头苦干,满满的几个大书架上,古今山水画书籍满满当当,朋友邀约,娴熟的笔墨挥毫,不一会儿,“很好看的”一幅山水画呈现眼前,得到美誉几许,个中滋味只有自己品尝。
3,为迎合时代,抛弃传统,过分迎合西方文化。
在古代山水画家中,不仅注重画风,更注重的是,颜料的开发,与运用。
然后,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画家当中,有些打着创新的旗号,滥用颜料与胶盐,甚至是不择手段地想在颜料创新上打开名号,把中国山水画搞得乱七八糟、不伦不类。
三、给予中国当代山水画现状提出几点综合建议1,走出城市,贴近自然,传承传统。
笔者认为,中国山水画最大的一个通病就是闭门自傲,自我宣泄情感,与现代中国山水情怀隔绝。
中国山川秀丽,或平原、高原、塞北、丘陵,或大片大片的海水,或大片大片的绿林,再经几条大河贯穿其中,蜿蜒有致,曲曲折折,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这本来就是一幅绝佳的中国山水长卷!再经春夏秋冬四季换装,不同美景映入眼帘,祖国的博大精深,或崇山峻岭或树林葱郁,或五彩斑斓的春的倒影或皑皑白雪的冬的湖面,如此美景难以一一胜收,我们需要把它们慢慢地记录下来。
“人类永无救赎地留在柏拉图的洞穴里,老习惯未改,依然在飞真是本身而仅仅是真是的影像中陶醉着。
”这是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觉得这话非常精彩,也足以表明我写这篇小文的目的,今天我们不谈山水画的技术、用墨、技法,今天我们且谈山水画题材、构图、内容以及其他。
这位女作家想表达的意思是说,照片不是真实本身,而是对真实的解释,就像投射在壁上的影子,但是人们依然为此沉醉。
“把思想当做现实”,沉浸在理念的影像中沾沾自喜,难道这就是人类的天性?“把思想当做现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可这类事情做得多了也就“坏”了。
在象牙塔或者平日画室里,我们都在反复练习山水画的技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看是勤奋得很。
正在其中自以为乐时,慢慢也会被
自己的这种做法所厌倦。
学习技法,掌握技巧,从巍巍山川到滚滚石头,从茂密树林到片片绿叶关系。
今天临摹黄山巍巍,明天临摹秦岭险峻。
前段时间画出平原风光,这段时间来一阵海天一线,书本上的记录被一遍一遍的“刻录”了出来,中
国人看到的是又一代新的画家传承了老一代的作品,并且是“青出于蓝”。
外国人看到的是色彩的又一幅同样的“黄山”与“秦岭”。
一层不变的“刻录着”或者说是重复着一样的事情或东西,现实经济社会的变形挤压,在这座“围城”里兜兜转转,好不喜欢。
可是,要突破的,始终是会突破的。
要突破,或许要走出去领略和感悟。
我们也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我们需要山水画的创新,需要自己真正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把思想当做现实”。
2,画风创作,人品必须高于艺品。
古语有云,看一个人的字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山水画也是一样。
绘画成就是人生成功的映射,而人生必然少不了人缘、天资、刻苦勤
学。
人缘其实也看一个人的人品,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养成品德。
重气节、格调、尊师之德,人品必然高于艺品。
画
蓄势足,运线坚韧有弹性,不剑拔弩张。
表现出来的山水画必然也是朴茂郁劲,大气氛沉稳坚实。
不追逐西方潮流,不涉及世俗,表现出中国山水画新的画风。
3,中国山水画必须要在不断实践中悟出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
宋代吴自牧的《梦粱
录·小说讲经史》中就有这么一句:“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悟道”乃佛学道理,佛家经常以打坐来静思,悟道佛学。
在艺术当中,我们将悟道与山水画创作融为一体,将感受的某一机缘。
在创作时也必须有悟道。
画家将悟道与智慧相结合,将平凡自然景致画的生机顿出,如同天造而成,在画面上成为欢跃的精灵。
画的灵魂尤为重要,在现代画家当中,注重的只是笔锋与画技,却把“悟道”的真理忘却。
四、总结
改革开放60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文化也在不断的进步。
许多中国人和西方国家的收藏者,都开始关注中国山水画。
然而在物质与艺
术的不断影响当中。
许多创作画家,都只注重画技和笔锋,却忘记去体会和表达中国山水画的真正涵义。
本文就谨以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中国山水画遇到的问题,以上提出几点建议权作引玉之砖。
【王雪峰,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