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刖言本规程吸取了全国各地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的先进经验,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其特点为水质净化能力高,病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工程建设经济实用,生产运行节能降耗,养殖鱼类生长快,达到了稳定高效的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术语、定义、选址、装备、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
第一章引用文件及术语定义理论正确与否,决定了该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才能健康发展。
1.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7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153无公害食品大麦鲆养殖技术规范NY5275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06 牙鲆配合饲料SC/T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DB33/T711-2008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2. 术语和定义参照DB33/T711-2008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工厂化养殖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自动控制、工程控制和企业管理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2.2 循环水养殖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水质标准,对净化后的水反复再利用进行养殖生产。
第二章循环水养殖理念养鱼先养水,从工艺设计上确保日常管理做到循环系统是生态清洁的生产方式,水质为先,水质为上,使水质成为健康养殖的保障。
1.养鱼先养水水不仅是鱼类的生存环境,还是鱼类的保护屏障,又是病害的传播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质好鱼类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反之,水质不好,则病原体数量多,病害多,成活率低。
因而养鱼必须先养水,符合GB/T1840.7 的规定。
主要理念有以下几点:1.1 蓄存沉淀1.1.1砂墙过滤法:一般建立2个沉淀池,每池10000川左右,两池间有水闸连通。
为提高水的清洁度,一级沉淀池进水闸前建立圆弧形砂滤墙,墙宽内径700mm,40 目筛网衬里,内装砂子,粒径2-3mm ,粗砂高度高于水位;二级沉淀池的进水闸前再建立圆弧形砂滤墙,墙宽内径700mm,40 目筛绢网衬里,内装粒径1-2mm 的粗砂,砂墙高度高于水位,经过2 次砂滤、沉淀的海水打入水处理车间,经过进一步砂滤、生物过滤、紫外消毒后打入循环水养鱼车间。
一二级沉淀池均应护坡,防止风浪冲刷浑水。
1.1.2 无阀滤罐法:购买玻璃钢无阀滤罐,一般每个车间安装2 个无阀滤罐,过滤量140m3/h。
经过2次过滤,过滤水再经过自然重力砂滤后使用,这样可滤除70%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1.2 水处理车间(配水车间)配水车间主要由无阀滤罐、砂滤池、清水池和配水池组成。
无阀滤罐:沉淀水经过无阀滤罐的两次过滤,然后过滤水自流进入砂滤池。
砂滤池:滤除悬浮颗粒物、微生物,净化水质。
清水池:贮存经过砂滤的海水。
配水池:砂滤水由清水池进入配水池,在配水池内调节温度和盐度,调配合适的海水经水泵打入养鱼车间。
水质符合GB11607,DO > 6mg/L, pH8.0-8.2, NH3 v 0.02mg/L, COD v 15mg/L, SS v 10mg/L。
1.3 循环水的处理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图2-1全封闭式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流程示意图图中“养鱼池—微粒机—循环水泵—砂滤池—生物滤池—紫外线消毒形成内循环部分。
每2h循环一次。
在循环次数增加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水平。
2. 无公害健康养殖健康养殖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养殖过程,为消费者生产健康、绿色的水产品。
健康养殖需要清楚地知道,鱼类发生病害的根源是什么,只有抓住根本,控制源头,才能将病害控制在未然状态。
鱼病的发生是病原体、鱼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三者共同起作用才可能导致鱼病。
在养鱼过程中,突出控制病原体数量,将其控制在不生病的状态。
鱼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鱼病进行预防(见图2-2):防止病原体过量 通过以下途径防 控:加大水循环 量、水温中下位, 投喂量适中、养殖 池清洁、鱼体无损 伤、操作者和工具 无交叉感染,关键 在于控制病原体 数量,保持鱼体、 环境和病原体的 平衡状态。
通过以下途径改善养殖环境:固液分离,生态清洁,增大循环量,提高净化水平, 以土著菌控制生态平衡,实现养鱼不生病、 不用药的无公害健康养殖。
图2-2鱼病的综合防治3. 标准化管理现代工业化养殖依靠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和装备以及标准化的 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来实现,坚持以下几项管理理念。
5S 管理:摈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按顺序摆放工具;保持自身 洁净;整理和记录当日工作;清扫与消毒。
工作理念:主动、认真、负责、激情,用心做事、做到最好。
管理准则:服从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
没有服从就没有管理, 服从是管理的先决条件。
团队意识:关心、帮助、礼貌、热情,全面完成每一项日常操作 和记录。
控制细节:目标由细节来实现,做好每一个细节,不出差错,全 面完成计划目标第三章 技术工艺现代工业化养鱼技术工艺是取得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 以工程控 制方法减少病害,以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获得高效益。
通过以下途径增加鱼体免疫抵抗力:减少操作性的应激反应,减少搬动次数,密度适中,营养合理,投喂适量,精细操作,执行HACCP 计划。
鱼病1. 养鱼车间养鱼车间由养殖系统组成,养殖系统由养鱼池、砂滤池、生物滤池、回水渠道、集污槽、旋流池、紫外线消毒器、循环泵、排污沟等组成,将其称之为养殖系统,亦称为“内循环”,简称“组”。
每个养鱼车间为一个核算单位,每个车间由8-12 个养殖系统组成,可以是每跨2 个组,即5-6 跨为一个车间,或每跨4-6 个组,每2 跨为一个车间。
顶棚可用多种保温材料铺设,符合抗风压、雪压标准,采光适当(200Lx-600Lx)。
2. 养鱼池每个循环系统有10 个左右养鱼池组成,养鱼池面积40m2-50m2,设有回水管,排污管,管径160m m。
按生产单元(核算单位)设计循环水养鱼车间,一般8-10 个组为1 个生产单元,鱼池数100 个左右,面积约4000m2-5000m2。
3. 回水渠回水渠是为沉积物的沉降分离而设计的,养鱼池水在回水流向回水泵槽的过程中,大部分(90%以上)的粪便、残饵沉积于回水渠道的底部和集污槽,通过集污槽底部排污口排出养殖系统。
回水渠道设在养鱼池外侧,渠道宽400mm,高度与养鱼池顶相同,坡降0.1%, 底角圆弧形,便于清扫。
4. 旋流池在养殖系统的回水末端设计旋流池,其功能是未被完全沉降的颗粒物在旋流池通过旋流离心作用沉积于池底中央而被排出养殖系统之外。
旋流池的规格可与养鱼池同样大小,不同之处是池底比养鱼池深400mm,由回水渠道进入旋流池的开口是在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 处,开口直径应满足回水量的要求,并切线安装,便于产生较大的旋流。
排污口设在池底中央,直径160mm,向心坡降10%,排污口开口于排污沟(同养鱼池)。
在旋流池上部略高于进水口100mm的位置开口流入回水泵槽,开口直径应大于进水直径。
为了节省建设资金可以省去旋流槽。
5. 回水泵槽回水泵槽位于旋流池与生物滤池之间,规格长2m x宽1.5m x深1.2m。
顶部与养鱼池或旋流池同高,其表面覆盖木板,便于操作管理。
底部设排污管,直径110m m,底角圆弧形,便于清洗。
6. 循环水泵循环水泵的功效类似于人的心脏,生物滤池类似于肝脏、脾脏,进水管道相当于动脉,回水管道相当于静脉,循环系统的优化程度决定了养鱼的效果。
水泵的选用:根据养殖特点,以混流泵比较适用,一般选用8 吋泵,上水量200-400m3同一台水泵更换电机便或安装变频器可调整上水量,如3 千瓦电机上水量200m3/h,7.5千瓦电机上水量400m3/h,若需要,还可进一步加大。
水泵的安装:吸水管直抵回水槽底部,管口底部开3-4 个半圆口以便于吸水,吸水管与水泵连接处用3个弯头接成’h”形,这样安装在停电或停泵时水泵不需灌水,开机后1-3min 后就能上水,使用方便。
或者将水泵位置降低,水泵位置低于水位。
水泵出水管连接一级和二级生物滤池,出水口采用多孔喷水,有利于脱气,同时避免冲坏生物滤床。
7.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是滤除未完全沉淀分离的微小悬浮颗粒物,同时生物膜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降解水中的NH3、N02-等有害物质,使水质得到充分清晰和净化。
生物滤池分为2 级,串联上下流动。
7.1 一级生物滤池一级生物滤池的面积与养鱼池总面积之比为1:10,一级生物滤池的界墙高于二级生物滤池300mm,形成压差过滤速度快。
生物滤池是循环水养殖的关键环节,它是利用生物滤池中生物滤料表面上附着的硝化细菌,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毒害比较小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种主要的处理过程,并由不同类型的细菌来承担:矿物化作用:生物滤池中的矿物化由异养菌( Heterotrophic bacteria)来承担,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养殖系统中的有机物,女口:鱼的排泄物、残饵、其它微生物的细胞等,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并最终分解为氨氮,碳水化合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硝化作用:硝化是生物滤池的主要作用,其是由亚硝化细菌(Nitrosom on as)和硝化细菌(Nitrobacter)将毒性较高的NH3-N分解为低毒性的NO3-N。
硝化作用过程:+亚硝化细菌作用+2NH4+ + 302 2NO2 + 2出0 + 4H+2NO2- + 02——硝化细菌作用 > 2NO3-7.2二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放置立体生物填料,垂直悬挂,填料直径可选用120mm, 150mm, 180mm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每平方米安装50-100 个。
主要作用是:立体生物填料表面附着有益微生物,起到降解氨氮、亚硝酸氮的作用。
7.3排污槽与过水管道在一、二级生物滤池之间设计净宽600mm的排污槽,排污槽与地沟连通。
连通一、二级生物滤池的是底部过水阀门,使用蝶阀,直径200mm, 3个,同时该管道具有反冲洗砂滤生物池的作用。
7.4生物填料一级生物滤池的填料以砂石为主,可以滤除悬浮颗粒物和微生物。
二级生物滤池的生物填料为立体弹性填料或旧网衣,立体生物填料的直径120mm、150mm、180mm,生物填料的长度为1800mm, 距池底200mm,距池顶200mm,生物填料固定在横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