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感悟8篇【篇一】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弹指一挥40年——从1978年到2018年。
是什么在4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4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4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我,出生在1979年,可以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的,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四个阶段来表白我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
童年时,出生在农村的我,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吃的是白菜、萝卜,穿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
记忆中直到五六岁,家里才盖起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逢年过节时,才有亮丽的新衣穿,会有肉吃,那时的我们总在渴望着,盘算着什么时候过年。
我直到七岁才去上小学,通往村小学的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
课余时间就是跳皮筋、抓石子、跳“房子”,我们玩的不易乐乎,在那个年代,我度过了人生中无忧无虑、天真美好的童年。
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肉和新衣已逐渐变成日常,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乡里的实验中学,路变成了宽敞的马路,自行车代替了双脚。
在那里,我们拼命地汲取知识,初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美好。
青年时代的我,坐着“宏基”沿着汉宜高速,进入了省城读书。
看着诺大美丽的校园,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齐聚一堂,说着普通话,听着单放机,唱着流行曲,玩着游戏机。
电教课、实验课、实践课应有尽有。
让人不禁想起“开放、自由、平等、和谐”。
二十年,人们的吃穿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文化日渐丰富,国家综合实力日渐强大。
1999年我参加工作来到了沙市热电厂,历经又一个二十年,企业从装机容量140MW到如今总装机容量达到660MW,机组和相应配套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员工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今,企业正搭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艘航母再次扬帆启航。
步入中年的我,也正在享受着国家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所带来的便捷,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互联网衍生出的淘宝、外卖、共享单车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共享到世界资源,电脑笔记本和网络已悄然地构架起了我们生活的点、线、面。
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
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
四十年,是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稚子,成为国家栋梁的时间;四十年,是一个国家,完成辉煌蜕变的时间。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因为我见证了祖国40年风雨沧桑,凤凰涅磐,巨龙腾飞的过程;我,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自豪,因为我是一位在和平年代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合格党员。
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十年,需要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开拓;还有更多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去构想,去描绘,去践行;还有更多的梦想,需要我们去憧憬,去追逐,去实现,让我们携手并肩,去开启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篇二】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以来,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物质上,消费旺了,腰包鼓了,我们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精神上,娱乐多了,脑袋“活”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
然而需要看到,当前社会上,诸如餐桌浪费、包装过度、超前消费等奢靡生活风气,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特别是在商场和私人宴请领域,重大节假时候,吃饭非大酒店不去、酒水非大名牌不喝、菜品非大虾鲍鱼不上的观念,依旧深深地刻在一些人的脑袋中。
这些现象表明,相比过去,我们物质上的确是富了,但在精神价值取向上,还远远没有到达富足的地步。
正是看到这样的不良风气存在,党和国家才及时号脉,精准“抓药”。
针对党员干部队伍,我们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和反“四风”等工作;而对于全社会各领域,也出台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文件。
比如,去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了《关于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方案》,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
去年7月,商务部、中央文明办还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在餐饮行业深入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工作。
这些政策和行动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呼应,表明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朴素、强调艰苦奋斗、倡导绿色生活,中央重视,群众期盼,社会也关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论身处哪个行业,做着怎样的工作,国人的生活水准和福利待遇都进步了太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不断被满足。
然而,一道新的考题摆在了全社会面前:富起来以后,我们当以怎样的姿态和理念去生活前进?是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当信条,还是把“勤劳、勤勉、勤俭”装在心里、教给后代?新时代,新生活,更要有新智慧。
反对奢华浪费,提倡勤俭节约,是每个人的奋斗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优良品质。
【篇三】在“打米机”还没有进入咱山村的时候,弄出点大米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哪怕家里的稻谷满仓。
当时的大米加工,全国很多地方都用碾子,就是用石头凿制一个碾槽,然后靠碾滚来回滚动压破谷壳得到糙米。
而在我们乡下,大多使用“檑子”(这“lèi”字该怎么写,查了几种工具书都不得要领,就只好以“檑”代替了)。
说起这“檑子”,它和“石磨”应该说是同宗不同“性”的大米加工工具。
其制作原料主要是木材和楠竹,原理上完全模仿“石磨”而制成。
“檑子”的好坏关键靠“檑齿”,那得用上好的“青杠”木材。
先将“青杠”木棒劈为2毫米左右厚的木块备用。
然后用其他木料制成上下两个无底无盖的“圆桶”,和“石磨”一样称为上下“两扇”,其中“下扇”的中间筑上泥土,“上扇”的中间留空,用以往下倒稻谷。
接着就用“青杠”块一块一块地卡,每两块之间用楠竹片隔着,让其形成“石磨”一般的“齿”。
可以说,这“檑子”就是巨型的“木磨”而已。
使用时,将稻谷倒在上面,两个人推动“上扇”,稻谷就被“推”破谷壳形成糙米了——当然,这“檑子”的制作是非常讲究技术的,一般的木工师傅还不能胜任。
儿时见得多了,认为大米就是这样得到的,倒没生出什么感慨。
在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上高中的那两年时光。
由于家里的“赤贫”,所以只好自己背米到学校蒸盅盅饭。
记得每次归宿假回家,父亲便要用“檑子”推稻谷。
虽是“木磨”,但推起来也较为吃力,即便是冬天,男劳力也不需多一会耳就会热汗直流。
由于白日里要“抢工分”,这推稻谷的事一般都在晚上进行。
那时电灯还是遥远的东西,只好点上一盏煤油灯照明。
说到煤油灯,高档次的莫过于“马灯”了,有玻璃罩罩着,不怕风吹。
我家就有一盏马灯,那是跟随了祖父多年的“祖业”,父亲就靠它照着推谷子。
推稻谷的声音可比推石磨大多了,在夜阑人静时,这“轰轰哗哗”的声响传得老远老远·一阵忙乎,去掉谷壳的糙米出来了,和谷壳混在一起,然后用“风车”进行分离。
不过,这“糙米”要变“熟米”,累人的活儿还在后面——要使“糙米”变“熟米”,必须依赖“碓窝”,那是一个特意凿制的大石窝,将“糙米”放入其中,用一根两头大中间小的木棒(由于在“碓窝”里可以打“糍粑”,所以又称“糍粑棒)一下一下地使劲舂。
直到把糙米表面的米糠舂掉,再用风车或米筛分离米糠,就得到了“熟米”。
这一番折腾,往往就是大半夜。
这“檑子·碓窝·煤油灯”演绎的故事常常让人感慨,山里人的淳朴善良全在其中了。
后来,有了柴油机作动力的“打米机”,有的人家就不要“檑子”了;再后来,有了电,有了电动机,“檑子”就退居二线了;现在,好多人家都购置了小型的机械,打米磨浆都“现代化”了,檑子、碓窝、煤油灯都到了彻底淘汰的时候。
眼下,“檑子”几乎找不到了,“碓窝”倒好多人家都有,只是已经放进了尘封的记忆,只有煤油灯还在偶尔停电时用用……应该说,这些老物件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那份纯朴的记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篇四】四十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国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由此踏上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世界大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回首这四十年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铺开,逐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循序渐进,全方位推进,中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态不断构筑;文化产品和文化设施等不断完善,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层面上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科技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提高,生态自然环境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我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总书记这句话深刻表达出我党和亿万中华儿女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也宣示了新时代中国要坚定不移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念和决心。
我们基层干部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勇气和担当,不畏艰辛、迎难而上;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气魄,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在基层工作中主动出击、积极作为,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纵向深入,让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
【篇五】在这秋风送爽的美好季节,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在全市人民以撤县设市为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进而为建设文明彬州,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关键时刻。
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让快乐在此蔓延,让歌声在此飞扬。
我们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和庆祝祖国华诞69周年,用激扬的歌声唱响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用豪迈的情怀凝聚万众一心、共创文明的力量,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为此我们激情高歌——走进新时代,再筑新辉煌!时光虽在金秋,但我们忘不了春天的播种,忘不了四十年改革开放走过的路程;我们高唱着春天的故事,在新的时代走向新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