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PPT课件

第三章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PPT课件


法国、德国、荷 欧洲西部
兰、比利时、意 工业区
大利北部等重要
劳动力质量高,煤铁资源丰富,核能、航空、汽车、化 工等技术密集型工业较为发达,钢铁、机床、船舶、电 力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地域逐渐从内陆向沿海地区
工业区
发展
这里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属资源密
主要包括莫斯科工业区、圣
俄罗斯
集型重工业地区,工业也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
核心归纳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特点
名称
位置与范围
条件与特点
北美工 业区
主要位于美国东 北部和加拿大东 南部
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这里的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 输便利,农业发达,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 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区
主要包括英国、 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
造厂等
动力指 向型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
源的工业
工业
电厂或水电站)
廉价劳动
需要投入大量劳 普通服装厂、电子装 接近劳动力充足且价
劳动力成本
力指向型
动力的工业
配厂等
格低廉的地方
技术指
对技术要求高的 集成电路、卫星、飞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
知识和技术
向型
工业
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院所和人才密集地区
判断
PANDUAN
1 世界主要工业区均分布在发达国家。 2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区位的选择更加简单化。 3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TAN JIU ZHONG DIAN TI SHENG SU YANG
02
探究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探究导引
一般来说,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1.读下面两幅图,思考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
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 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对精密度要求较高。将工厂建在 地下就是以节能环保的方式保持恒温环境,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除此之外,将工 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外界的振动也很难传导到车间内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 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度,①④正确; 建地下工厂会使生产成本上升,③错误;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故选C。
核心归纳
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
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图:
(2)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不同的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据此可以将工业部门 分成不同的区位类型。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 2.举例说明各种工业类型。 3.理解工业布局及其意义,掌握主要工业区。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3.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 (1) 原料 指向型: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2)市场指向型:面包厂等。 (3) 动力 指向型:炼铝厂、钢铁厂等。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服装厂、电子装配厂等。 (5) 技术 指向型: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判断
PANDUAN
1 高科技产业应布局在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也会不断变化。 3 工业集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协作与交流。
4.分析火力发电厂布局的合理性。 答案 接近煤矿产地,减少原料运输费用;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 外,对市区环境影响小;在厂区与市区之间有绿化带,减轻污染等。 5.“十三五”规划实施之初,该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该市原有工 业部门中应加快发展_纺__织__工__业__和__服__装__加__工___业,理由是_该__市__位__于__黄__河__中__下__游__,__盛__产__ _棉__花__,__原__料__丰__富__;__该__市__劳__动__力__资__源__充__足__,__纺__织__工__业__和__服__装__加__工__业__属__于__廉__价__劳__动__力__指__ _向__型__工__业___。
业区 2/3,工厂的72%,工业产 要的地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
值的75%
我国东 主要包括辽中南、京津唐、 发挥各地的优势,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工业类
部沿海 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 型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建立
工业区 基地
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
跟踪训练
3.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下图为“某城 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 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3456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C.防坍塌
B.防噪声
√D.防地震
解析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而大连地处 欧亚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 考虑的问题是防地震,D正确。
123456
指向。据此回答4~5题。
4.薰衣草精油是由薰衣草提炼而成,每100千克薰衣草约萃取0.5千克精油。薰衣草精
油生产的区位指向属于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 萃取精油要用大量的薰衣草,所以其生产的区位指向为原料指向型。
123456
5.加拿大铝土矿蕴藏很少,需从其他国家进口铝矿,但该国炼铝能力居世界前列,其 原因是 A.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B.水能资源丰富,炼铝成本低
C.铁路运输发达,便于原料输入 D.科研力量强,具有人才优势
解析 炼铝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动力指向型工业,加拿大水能资源丰富,炼铝 成本低。
123456
6.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读“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完成下列各题。
123456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据上题的分析可知,精密机械设备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主要是确保设备的精 密制造,保障设备的精度,因此可推断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品质。
123456
(2019·陕西咸阳模拟)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
1.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A、B、C三地选择___A___地建大型飞机场比较合适,理 由是_地__势__平__坦__开__阔__,__远__离__市__中__心__高__层__建__筑__物__,__靠__近__高__速__公__路__,__交__通__发__达_____。 2.D、E、F三地选择___D___地建高科技工业区合适,理由是_接__近__科__学__文__化__城__和__公__园__,_ __环__境__洁__净__优__美____。
二、工业布局
1.工业布局:指工业生产的 空间分布 和地域组合。 (1)宏观层面:包括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 配置 ,区域 工业 综合 布局。 (2)微观层面:工业企业的布局(主要是厂址选择),工业点的布局等。 2.工业区: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 (1)分类:可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性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 (2)主要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 业区、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区等。
跟踪训练
(2019·北京市西城区期末)菌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技术,将中药提取液中的益生菌
作为菌种,富含中药活性成分,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新型中药加工制剂。据此回答
1~2题。
1.菌药研制属于
A.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解析 根据材料,菌药研制需要微生物技术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属于高科技产业, 选C。
2.菌药研制成功,有利于
①提高中药药效 ②弘扬中医文化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降低药效
√A.①②
B.①③菌药研制成功,有利于提高中药药效、弘扬中医文化,选A。
探究点二 工业布局 探究导引
某城市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周边农村盛产棉花。该城市位于新亚欧大陆 桥附近,人口在40万左右。该市第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收集该市“十 三五”平面规划图,开展有关工业区位选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 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原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 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新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 需迁出城区。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SUI TANG YAN LIAN ZHI SHI LUO SHI
03
(2018·全国文综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
SHU LI JIAO CAI HANG SHI JI CHU
01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指工业企业的 经济 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 的 联系 。 2.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工业布局区域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的基本状况。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土地 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3)社会经济因素: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 供给 、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4)科学技术因素: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 素质 、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5)新因素:环境质量、 信息化水平 、产业集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