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技能人才内涵以及培养对策研究

高技能人才内涵以及培养对策研究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湖 北 广 播 电 视 大 掌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e i TV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4 , No. 2
F e b r u a r y . 2 0 1 4 , 0 3 0  ̄0 3 0
高技 能人才 是指 经过专 门培养和训练 , 掌握 了生产 、经 营领域 中较 高水平 的应用技术 、 技能和理论知识素养 ,并具 有创新精神 、 创造能力和能独立解决关键性 问题 的高素质劳 动者 。高技能人才有 “ 高级蓝领 ” 、“ 灰领 ” 、 “ 知识技能型高 职 人才 ”和 “ 高技 能人才 ”之说 ,主要包括高 级工、技师和 高级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 。一 般泛指 “ 高职人才 ” 。高技能 人才相 对于研究型、技术型人才 , 有如下特 征:( 1 ) 有过硬 的操作技能 。高技能人才具有高超 的生产技艺 、技 巧,在生 产 中担负着技术含量较高 的操作任务 。( 2 )有高超 的应变技 能。 高技能人才经验丰 富, 对 生产操 作中的技术 问题得心应 手, 尤其是在处理 不正 常情 况和 突发事故中 , 具有很强 的应 变技能 。( 3 )有较高 的创新素质 。高技 能人 才在 工艺革新 、 技术改造、 流程 改革和 发明创造 等方面具有较 出色 的创新精 神和创造能力 。( 4 )有持续发展 的个人潜质 。高技 能人才适 应新 岗位能力强 , 具有 从技能操作 岗位 向一线生产管理 岗位 转 岗的能力 。 市场 的竞争关键 是人才 的竞争 。 企业兴衰 的无数事 实证 明, 高技 能人才 是企业 技术创新 、 科技成果转化 、 技术革新、 技术改造 、 提 高产 品质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力量 。我 国高技 能人才 队伍存在 的主要 问题有:( 1 ) 高技 能人才在技 术工人 中比例太低 。据统 计,全国 7 0 0 0万技术工人 中,高 级工 、技师 、高级技 师总数仅 占工人总量 的 4 %左 右,与发 达 国家 2 O %~4 0 %比例相差甚远 。( 2 ) 高技 能型人才年 龄结 构偏高 。据 劳动 部抽 样调查,在高技能人才 队伍 中 3 5岁以 下 高技 能人 才只 占 2 0 %, 而4 5岁 以上的 占 4 0 %以上, 技师 、 高级技师存 在着 批量断档 的问题 。 ( 3 )高技 能人才 的文化结 构普遍 较低 。据 《 中国技 术工人队伍建设 问题探研 》( 中国 培 训,2 0 0 5 . 6 )统计, 目前我 国企业 技术 工人队伍 的文化程 度 以中专以下学历为主 , 达到 9 4 %, 而大专 以上学历者仅 占 6 %。目前 中国的企业产 品平均合格 率不到七成 ,不 良产 品 造 成 的损 失每年近 2 0 0 0亿 元 。中国科技成 果转化率 只有 l 5 %左右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只有 2 9 %,远低于 发达国家 6 0 % ̄8 0 %的水 平,这些情况 的发 生和 出现 ,与我 国技术工人职业意识不强 、岗位技 能不高有 着直 接的关系 。 ( 4 ) 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慢 、 成长周期长 。目前我 国的技术 工人主要靠 自发分散成长 , 缺 乏系统性 、 规模化和制度化 的 科学培养体系 。 虽然高级技工学校和高职 院校承担 了培养 高 技能人才 的培训任务 , 但 由于起步晚,办学条件差 以及 企业 参 与的积极性 不高等 原 因,培养 的毕业 生适应 岗位能力 不
高技能人才 内涵以及培养对策研究
李海 涛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江苏 苏州 2 1 5 1 0 4 )
[ 内容提要] 高技 能人才 是企业 竞争的核心力量 , 但在 我国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高技能人才 的大量短缺 ,所 以 必须从更新观念 ,从制度上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 。 [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 ;政策 [ 中图分类号] G7 1 [ 文献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4 )0 2 - 0 0 3 0 - 0 1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9
高 ,加上技师 、高级技师考评体系 的不完善 ,很多青年技术 人 员很难得 到晋升 和发展 。 在 我国, 各类高技能人才短缺 己成为制约经济发展 的一 个 日益沉重 的话题 。企业呼唤能工巧匠 ,高薪 也很难聘 到高 级技 工, 造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的主要 原因体现在 以下 几 个 方面 :( 1 )社会历史原 因。我 国是一个文凭 至上 的 “ 学历 主 义”社会 ,“ 学 而优 则仕 ”的传统观念造成 了 “ 凭手 艺吃 饭 ”的技术工人往往不被重视 ,经济和社会地位不 高。( 2 ) 法 律法规不健全 。 国家关于培养 高技 能人才 的法律 法规不健 全 ,技师 、高级技师晋 升评 价机 制 尚未建立,缺 乏政策和 良 好的成才环境 、激励机制 。( 3 )招生培养 政策不公平 。高职 院校办学条件较差 , 政府办学经 费投入又少 ,加上招生 的生 源 素质较差 , 造成培养 的学 生质量 难以适 应现 代经济社会发 展 的需要 。( 4 )职业 院校 办学理念不清 ,职 业特 色不明显。 职业院校普遍办学理念落后 、办学 思路 不清 、办学定位不 明 确, 课程建设脱离生产 实际, 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 养措施 不利 以及 考试考 核评价不 科学等学 生的就业 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 能力乏力 , 影响了学生的办学声誉和办学发展后 劲 。( 5 )企业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 。企业领 导把 主要精力和 时间集 中在抓 生产和经 济效益, 对高技能人才培 养兴趣不浓 , 关注度 不够 , 加上政府缺乏约束和激励企业参 与人才培养 的政 策与机 制,高技能人才培养只是学校 “ 一头 热” 。( 6 )职业教育体 系不健全 ,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 与高 等教育立交桥不 畅。中职 学生很难直接进入高职学习 ,高职 学 生又 很难 直接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 , 影 响了高技 能人 才 的快速成 长。 针 对我 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的 问题 , 在高技 能人才 的培养 过程 中应该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 1 )更新人才观念 , 营造高技 能人才脱颖 而出的社 会环 境 。高技 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 人才 ” 。要改变 “ 重 理论、轻实践 ”“ 重学术、轻应用 ”的传统观 念,对直接从 事生产 劳动的技术工人给予尊重 , 形成学 习钻研 劳动技术的 社会舆论 , 树立全 民教育和终 身教育 的观念 , 创造高技能人 才成长的 良好社会环境 。 ( 2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 的绿色通道 。建立 “ 职教与普 教 同等重要 的观念和 等值机制 ” ;建 立高技能人才资源市场 化制度 。通过市场化工资 的作用 ,吸引人才流动 ,优化调整 人才配置 ,刺激高技能人才 的培养和成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