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课件(办公室必备)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培训课件(办公室必备)
一、公文种类
第一节 公文种类及其功能
2
公文种类概述
公文种类,即根据公文功能属性进行的 分类,简称文种。 1996年5月3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 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文种主要有14种。 (以下简称原《条例》) 1.决议 6.通报 11.规定 2.决定 7.公报 12.办法、细 则 3.指示 8.报告 13.函 4.意见 9.请示 14.会议纪要 5.通知 10.批复
1.决议 6.通告 2.决定 7.意见 3.命令(令) 8.通知 4.公报 9.通报 5.公告 10.报告
11.请示 12.批复 13.议案 14.函 15.纪要
5
公文种类的功用
体现公文性质 。如通报、通知属于告知性、周 知性文件。 反映行文方向 。如决定、决议是上级决策后要 求下级执行,行文方向自上而下。 表达行文目的 。如公告、通告均有告知的意思, 行文目的是向人告知某一事项。 揭示公文特点 。如请示、报告同为上行文,但 请示对上级有肯定性要求,报告没有。
公报
2018/3/21
•11
11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在一 定范围内公 通 布应当遵守 告 或者周知的 事项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公布社会 各有关方面应当 遵守或者周知的 事项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 的公文,转发上级机 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 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 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 事项,任免人员
14
第四节
• • • • • • • •
文种选用上存在的问题
缺少文种 使用非法定文种(如调查报告、建议 ) 文种重叠(如关于##的请示报告) 生造文种(如方案、规划) 文种作为公文标题(如公告、函) 文种混用(如请示、报告) 同类公文使用不同文种 错用文种
15
第五节
新《条例》的特点
新《条例》综合了旧《条例》和旧《办法》的 内容,适用于党的机关和政府机关的公文处理,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两套标准运行的状况,有利 于提高工作效率。 新《条例》对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的涵义,及 15种文种适用范围界定更加科学。 新《条例》突出强调了公文处理方面的内容, 对公文管理要求更全面、严种数量相对减少。原《条例》 和原《办法》共18个文种;最终《条例》确定 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15个,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 原则上不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只有命 令(令)(用于政府、军事机关)、议案(用 于政府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 两个文种例外。 15个文种适用范围表述的变化。对决议、决定、 命令(令)、公报、通告、通知、通报、报告、 纪要等9个文种适用范围作出修改。
•10
文种
新《条例》
旧《条例》
旧《办法》 适用于依照有关 法律公布行政法 规和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制性 行政措施;嘉奖 有关单位及人员
适用于公布 行政法规和 规章、宣布 施行重大强 命令 制性措施、 (令) 批准授予和 晋升衔接、 嘉奖有关单 位和人员 适用于公布 重要决定或 者重大事项 用于公开发布 重要决定或者 重大事件
3
2000年8月24日《国家行政机关公
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文 种有13种。(以下简称原《办法》) 1.命令(令) 8.报告 2.决定 9.请示 3.公告 10.批复 4.通告 11.意见 5.通知 12.函 6.通报 13.会议纪要 7.议案
4
• 2012年4月16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 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
8
第三节
15个文种适用范围
《条例》中规定的15个文种,其中意见、 请示两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仍按原《条例》 和原《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公告、议案、 批复、函4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亦仍按原 《办法》中的内容表述。其他9个文种,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对适 用范围的表述作了适当修改,如下表:
9
文种适用范围表述主要变化对照表
16
二、公文拟制
第一节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
17
将原《条例》中“校核”和原《办法》 中“审核”的概念统一起来,统称为 “审核”,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党政 机关公文文稿审核工作的与时俱进。审 核与校核相比较,除了要对文稿的形式、 格式、表述等常规内容进行把关,更强 调从宏观的角度,在政治和政策层面进 行把关,从而更加体现办公室在公文拟 制方面不可替代的参谋助手作用。
旧《条例》
旧《办法》
用于向上级机关 适用于向上 汇报工作、反映 级机关汇报 情况、提出建议, 工作,反映 答复上级机关的 情况,答复 询问 上级机关的 询问
•13
通报:在原《条例》表述中“传 达重要精神”之后用“和告知” 3 个 字连接“重要情况”。
纪要:将原《条例》和原《办法》 中的“会议纪要”文种名称简化为 “纪要”;将原《条例》中“精神” 二字修改为“情况”,删去原《办法》 中“传达”二字。
适用于发布、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 传达要求下级 任免干部、传达上级 机关执行和有 机关的指示、转发上 关单位周知或 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 通 者执行的事项, 关的公文、批转下级 知 批转、转发公 机关的公文、发布要 文 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 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 周知的事项
•12
文 新《条例》 种 适用于向 上级机关 汇报工作、 报 反映情况, 告 回复上级 机关的询 问
文 种 新《条例》 旧《条例》
(1996年党委系列)
旧《办法》
(2000年政府系列)
决 适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大决策 议 事项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部 决 署、奖惩有关单 位和人员、变更 定 或者撤销下级机 关不适当的决定 事项
用于会议讨论 通过的重要决 策事项 用于对重要事 项作出决策和 安排 适用于对重要事 项或者重大行动 做出安排,奖惩 有关单位及人员, 变更或者撤销下 级机关不适当的 决定事项
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种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我国党政机关共发 布了9个有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规章,虽 然先后有调整,但基本上是“大稳定、小 调整”。 中央办公厅1989、1996年2次印发党的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先后7次修 订颁布公文处理办法。
7
与原《条例》和原《办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