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一课_教案.doc

《政治经济与社会》第一课_教案.doc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课)
课题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
的交换和消费
教学用时3
教学目标1、认知: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和科学消费的原则。

2、情感体验: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

3、运用: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根据商品价格变化分析其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教材分析难点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掌握价值规律和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重点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新课
介绍福建特产,引起学生兴趣。

茶:铁观音,武夷岩茶。

福州:鱼丸、肉燕。

福州三宝: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

还有纸令、牛角梳。

福建特产:桂圆、茉莉花茶等。

可以上网查一查。

这些关系我们日常吃、穿、用的物品,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叫。

市场上的商14 口、头卖商叫的贝币、以及我们头卖商14 口的消费行为,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商品、货币、价格和消费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步骤
(一)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商品?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P2
师:在这里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了解商品。

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是通过人类劳动产生的。

思考:水里的雨花石很漂亮,是天然产生的,那么雨花石是商品吗?
师:雨花石虽然是天然产生的,但是人们收集它、选取它也付出了智
力和体力的劳动,所以用来买卖的雨花石也是商品。

教学过程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商品。

思考:P3《走进生活》
2、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劳动(体力和脑力)。

(2)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辨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商品都有使用价值。


以上两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师:第一句话是错误的,氧气有使用价值,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它就不是商品。

但是医院的氧气罐中的氧气就是商品,因为它必须要通过交换(购买)才能取得。

思考:两种不同的商品如何进行等价交换呢?
比如一把斧头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交换是等价的呢?
师:这就由商品的价值量来决定了,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衡量,一把斧头能够和一袋20千克的大米交换,说明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的劳动量相同,也就是价值量相同。

3、P6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小游戏:每组派一位同学上台折幸运星,分别记录下每人完成的时间。

思考:这些幸运星的价值相同吗?
师: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每个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时间都是不相同的,这个叫做“个别劳动时间”。

无论个别劳动时间是多少,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因此这三个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

补充:一般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的个别劳动时间平均值决定。

如儿个同学折叠幸运星的平均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1)货币产生的过程
师:货币的产生比商品要晚得多,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1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
%1交换频繁,出现一般等价物
%1当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出现了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P4
组图: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货币符号,纸币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补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例:越南用麻袋装钱去买东西;现在物价飞涨,青菜从儿角涨到儿块。

思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好不好?
师:都不好,通货膨胀使得白姓的钱不值钱了,生活水平降低;通货紧缩使得商品不值钱了,生产动力减弱,经济停滞不前。

%1贮藏手段(目前货币只能是金银,美国国库的金砖)
%1支付手段
%1世界货币
思考:电子货币是商品吗?
师:不是,电子货币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代替货币行使其职能,和纸币是一样的。

(-)价格和价值规律
1、商品价格
师:商品的价格总在不断变动,你能说说近一两年你所感受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吗?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商品的价格越高,反过来则越低。

例:生产一件短袖T恤和一件长袖T恤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所以价格有区别。

(复习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文化产生的供求差)
例:冬天卖棉衣——棉衣价格高,夏天卖棉衣——棉衣价格低;
在超市买方便面便宜,在火车上买方便面贵;中国的瓷器在国内卖便宜,在国外卖贵。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图P7)思考:价格和供求间是相互影响的,试从P7的养鸿图中体会两者的关系。

4、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教学过程
例:以学生劳动课中的人员分配为例。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师: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效益。

(看P8的图片)
思考:如果大家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都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发生变化。

(三)消费和消费观
1、不同的消费行为
消费的方式:钱货两清;信贷消费一一用未来的钱实现今天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消费心理等等。

2、常见消费心理
①求同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求名心理;④求实心理
体验:你在日常生活中以哪种消费心理为导向?
3、科学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拓展思考:你对信贷消费理解吗?你对这种消费方式有什么看法?补充:国外的消费方式和国内消费方式的对比。

三、课堂小结
师: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将使我们受益终身。

课后小故事:李嘉诚的儿子们;中国当代富二代炫富。

四、布置作业
伙书设计一、商品和货币
二、价格和价值规律
三、消费和消费观
伸置
作业
完成练习册选择题
教学后记秋研组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