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下肢截肢患者护理查房
时间: 2016 年 12月 12日
主持人:赵海荣主讲人:王锦锦
参加人员:
一般资料:患者,男,75岁,已婚,务农,小学,新农合
主要诊断: 1. 左侧股骨干陈旧性骨折
主要病情:入院情况:患者以“左大腿疼痛肿胀伴活动受限1月。
”为主诉2016/12/03 15:30由平车推入平诊入院,病人神志清,精神不振,面色黄,呼吸尚平稳,舌色暗红,苔质薄,苔色淡黄,脉象弦数。
小便正常,大便未排。
左大
腿中下段高度肿胀,向前外侧呈角畸形畸形。
左大腿中段皮肤色灰暗,肿胀皮肤周围色暗红,局部皮肤坏死,大小约12*6cm2,表面破溃,可见少量淡黄色渗出液,局部皮肤温度高。
左股骨干中段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左髋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左膝关节,左踝关节,及左足部无自主活动。
左下肢肌力0级。
左下肢末梢循环差,左小腿皮肤温度低。
自左大腿中上段平面以下皮肤深浅感觉消失。
左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
左足跟部可见4cm*3cmⅢ度压疮压疮。
既往史: 12年前患“脑囊虫”病,已治愈;患“脑梗塞”病史4年;1年前,患者摔倒后致伤左下肢,诊断为“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遂行“左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四月患者行走时再次摔倒后致左侧股骨近端骨折,遂行“左侧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一月前,患者行走时又一次摔倒致伤左下肢,受伤后未行诊治自行于家中卧床休息,20天后于
“周口市中心医院”查X线片示“左侧股骨干中段骨折”。
查彩超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遂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现术后15天,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
2016.12.3. 17:20急诊彩超示:1.左侧大腿内侧股动脉处可见假性动脉瘤并急性血栓形成2.左大腿包块以下股动脉、腘动脉官腔内透声差,无明显血流信号。
3.左侧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官腔显示不清。
12.03 21:00急请介入科孔凡国副主任医师回示:如行介入治疗,效果不显著,或贻误病情,同意截肢术。
患者目前病情危重,告病危。
急诊行“左下肢截肢术”,术毕转入ICU。
12.06 08:45由ICU转入我科,神志清,精神尚可,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左下肢残端敷料包扎完好,无渗出,血循好,感觉疼痛,两路负压引流管通畅,引出暗红色血性液约10ml。
留置尿管通畅,尿色淡黄, 镇痛泵固定稳妥有效。
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普食,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氧流量3L/分。
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
彩超:1.左侧大腿内侧股动脉处可见假性动脉瘤并急性血栓形成2.左大腿包块以下股动脉、腘动脉官腔内透声差,无明显血流信号。
3.左侧胫后动脉、胫前动脉官腔显示不清。
心电图结果回示:左室肥大可能性
12.03号
红细胞RBC 2.310~9/L
血红蛋白HGB72 g/L
白蛋白ALB30.5 g/L
12.06号
红细胞RBC 2.93 10~12/L
血红蛋白HGB94g/L
白蛋白ALB21g/L
总蛋白Tp 40.3 g/L
12.08输入同型红细胞2u,冰冻血浆200ml
12.09号
红细胞RBC 3.22 10~12/L
血红蛋白HGB99g/L
白蛋白ALB25.1g/L
总蛋白Tp 42.6 g/L
给予当归补血口服液每日三次每次一支
12.12号
红细胞RBC 3.39 10~12/L
血红蛋白HGB104g/L
白蛋白ALB27.4g/L
总蛋白Tp 47 g/L
主要用药:头孢他啶(-),奥美拉唑钠,红花黄色素,血必净,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人血白蛋白
主要护理问题与措施:
术前
1、有压疮的可能(患者高龄、久卧,致使局部受压,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肌肤皮肉筋脉失于温养而成疮。
)
1、定时翻身。
2、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碎屑。
3、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4、使用大便器时不能拖、挂。
5、电动气垫床应用。
6、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有跌倒、坠床的风险(患者前两次住院均因摔倒)
1、至少留陪一人,协助其生活护理。
2、向家属及患者做好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
3、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档。
4、保证地面干燥、无障碍通道。
5、患者年迈加强引导及看护,身旁随时有人陪同。
6、床尾悬挂防跌倒/坠床警示牌。
3、疼痛
1、做好疼痛评估及情志护理。
2、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的水肿,缓解疼痛。
3、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4 、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
5、安慰患者,稳定情绪,缓解焦虑。
3、恐惧(第三次受伤、陌生环境)
(1)多鼓励、多安慰患者,让亲属陪伴。
(2)介绍环境及管床医生、护士,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3)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引起恐惧的因素,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术后
1、有引流管脱落/堵塞的可能
1.加强病房巡视,观察VSD引流通畅情况。
2术后可用胶带二次固定,加强宣教,防止牵拉防止,脱落。
2.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有效负压吸引。
2、有泌尿系感染的可能
1、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2500-3000ml,起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
2、每天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保持清洁。
3、每日消毒尿道口2次。
4、妥善固定尿管,防止尿液逆流。
5、患者家属宣教到位。
3、体液不足(创伤后出血)
1、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皮肤、粘膜的变化
2、记录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
3、给予充分的水分,及时做好电解质测定、以纠正电解质不平衡状态。
4、床头备止血带。
4、恐惧(术后肢体残缺)
1、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理解同情患者感受。
2、对疾病的预后多给予明确、有效和积极的信息。
可让治愈效果较满意的患者与其交流配合的经验。
3、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护理工作做到四轻,以免加重患者的不适。
5、自我形象紊乱(于肢体残端有关)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截肢的必要性
2、帮助重新设计自我新形象
3、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的发挥残肢功能
4、对患者某些存在的优点积极的给予肯定,并适当赞美,增加自信心。
6、有感染的风险
1、妥善固定伤口引流管,保持通畅。
不折叠、受压,及时观察患者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
2、注意观察敷料外观,渗血较多时,及时告知医生,更换敷料
3、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增加机体抵抗力
7、有纳差的可能(卧床日久)
1、卧床日久,影响气机运行,脾失运化故可出现口淡无味、食欲不振。
2、刚入院时给予温经通络、润肠通便理气之品。
如新鲜蔬菜、香蕉、豆制品、米粥、萝卜、鸡蛋茶等。
3、手术后给予流质饮食如稀饭、菜汁、面条等。
宜清淡、易消化、温热食物,以利于脾胃运化。
术后次日可增加青菜、水果、米饭、炒菜、肉类等,增加营养。
4、伤后2周给予有调和营血和胃健脾、消肿利尿接骨续筋之饮食,如廋肉、海产品、山楂等。
(5)伤后4周给予补气养血调养肝脏为原则,可增食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脏等。
(6)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
(7)尽可能少食多餐。
5、有便秘的可能(脾失运化、脾胃不和、术后出汗、饮水不足等原因)
(1)脾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卧床日久,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大肠传导失司易引起便秘。
(2)按摩下腹部每次600下,每日3次。
(3)穴位叩击四缝穴、劳宫穴等,每日3次,每次80~160下,以疏通经络。
(4)手术当日,神阙穴位贴敷中药,每日1次,3天1个疗程,预防腹胀和便秘。
(5)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泡水因、开塞露纳肛应用。
(6)辨证施治,配合中药,调理气机,疏通开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