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的整治
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的整治
之间的基本轨上增设轨距拉杆。为减小扣轨组 之间基本轨的跨度, 需用支墩支撑基本轨, 支撑 基本轨和扣轨组的支墩必须牢固和稳定。只有 当这段( 4 m) 碎石道床线路达到列车安全运行 的标准后, 方可进行下一段施工。
( 2) 由暗管、沉淀井和无砂混凝土组成道床 下的排水系统
暗管、沉淀井设在右侧的边墙衬砌与道床 之间, 暗沟两端的管底与隧道两端的防寒水沟 的沟底相接, 坡度和轨面坡度一致, 沟底深达轨 面下 1 30 m, 暗沟的其余部分灌注无砂混凝土 ( 见图 1) 。
1 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及其原因分析
京通线 K428 + 498 扎 兰 营子 隧 道, 全 长 1 720 6 m, 1975 年建成。隧道穿过安山岩和玄 武岩地质带, 有少量地下水。调查中发现, K428 + 835~ K428+ 975 段整体道床 下沉 50 mm 左 右, 整治中将该段整体道床凿除并重新灌注混 凝土。但后来发现此段新灌注的整体道床又有 下沉, 其下沉量达 24 mm, 且道床下沉量右侧比 左侧大, 道床混凝土与人行道结合处有明显的 错牙。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道床下面的地下水 排不出去( 该隧道无中心排水沟, 而侧排水沟的 底面又高于地下水位) 。二是由于在整体道床 施工时底部的虚碴没有清除干净( 由探坑看出, 道床面下 0 9 m 左右还有小块木料等) 。
! 38 !
组配合比, 即 1#2 78, 水灰比为 0 5。按此配合 比做出试块后, 经试验室试验, 不但强 度达到 C15 的要求, 而且满足渗 水要求。无砂混凝土 是疏通道床下地下水的重要组成材料, 灌注无 砂混凝土时严禁机械振捣。
3 效果
由于在扎兰营子隧道侧排水施工方案中采 用了无砂混凝土, 使隧道内道床下的水位大幅 度下降, 道床下大部分水通过无砂混凝土渗透 到侧排水沟和沉淀井中流出洞外, 达到了预期 效果。
成了铺设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的任务。
表 1 1997 年 ! 1999 年伤损轨件数量统计
时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伤损钢轨 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92 396 803
伤损叉心 个
88 65 94
伤损尖轨 根
13 20 36
伤损鱼 尾板 块
2 010 3 050 3 450
2 配合无缝线路铺设的主要工作
2 整治方法
( 1) 将整体道床更换成碎石道床 首先在线路封锁时间 内将整治地段 的 25 m 轨换成 12 5 m 短轨。施工时每次封锁 3 h, 施工长度 4 m。在一次封锁时间内开挖深度、 宽度达到铺设碎石道床的要求后, 进行铺轨、回 填道碴等工作, 力求使该段碎石道床达到列车 运行的标准, 否则采用扣轨组先支撑基本轨, 维 持列车运行, 再开挖未达到标准的部分。为保 证该施工地段线路的轨距和方向, 在边墙和钢 轨轨腰之间加支撑, 随时打紧木楔, 并在扣轨组
铺设 75 kg m 钢轨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
侯玉碧 孙占恒
( 大同铁路分局湖东工务段)
摘要 叙述铺设 75 kg m 钢轨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的准备工作、施工配合和监控工作, 以 及铺设后的管理、维修和保养工作。 关键词 钢轨 超长无缝线路 准备 配合 维修 保养
1 前言
我段位于大秦线西端, 管辖大秦重车线 K2 + 100~ K195+ 000, 从 1988 年 12 月大秦线一期 工程开通至 1999 年底为 止, 通过总 重已达 到 750 Mt&km km。其设备已进入疲劳期, 伤损轨 件和失效轨枕剧增, 道床板结严重, 各种重点病 害详见表 1。为此, 根据路局及分局大修任务 的安排, 2000 年、2001 年在 我段管内进行 大修 换轨, 铺 设 75 kg m 钢 轨 跨 区 间 无 缝 线 路 187 609 km。在任务繁重、各种施工任务交叉、 封锁点吃紧的情况下, 我段全力以赴, 圆满地完
( 1) 认真审查铺设无缝线路钢轨的设计文件 设计文件下达后, 我们组织了专业技术人 员认真审查。内容包括: ∀ 设计锁定轨温是否
C15 是比较容易的, 困难在于无砂混 凝土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 一方面, 无砂混凝土必须具有较 好的渗透性, 即透水性要好; 另一方面又要具有 一定的承载力, 即达到要求的强度, 这两个方面 是相互矛盾的。大家知道,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 混凝土水灰比与强度成反比, 即水灰比 越大, 强度越小; 水灰比越小, 强度越大。混凝 土塌落度又与密实度成反比, 塌落度越小; 密实 度越好。这就是我们在配制无砂混凝土中需要 解决的难题。
隧道内整体道床下沉病害的整治
于洪春
( 沈阳铁路建设集团桥隧工程分公司)
摘要 调查发现, 隧道中的一段整体道床产生下沉, 主要是因施工质量和排水不畅造成 的。整治方法一是将该段整体道床更换成碎石道床; 二是采用由管、井和无砂混凝土组成 的排水系统将水排走。 关键词 整体道床 下沉 排水系统 无砂混凝土
改回日期: 2002- 07- 26
( 责任审编 邵根大)
铁道建筑 2002 年第 10 期
铁道建筑 2002 年第 10 期
图 1 道床下的排水系统
无砂混凝土, 顾名思义, 就是没有细骨料的 混凝土, 其性能是既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又具有 良好的渗水性。无砂混凝土的施工在沈阳铁路 局管内尚属 首次。施工中 我们所要采 用的是 C15无 砂混凝土 。若从混凝 土强度来 讲, 达到
! 37 !
我们在试配过程中, 选用了三种配合比: ∀ 1#6, 水灰比 0 6; ∃ 1#4, 水灰比 0 56; % 1#2, 水 灰比 0 5。试验结果均不理想。我们又利用正 交试验法, 找出了影响无砂混凝土强度的三个 因素: ( 1) 水灰比; ( 2) 水泥用量; ( 3) 碎石量。用 计算方法分析, 找出了强度介于 C13~ C17 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