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摘要:针对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对中医现代化进行思考,并对中西医结合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认为中医现代化不仅没有必要性,而且缺乏可行性,对两种医学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两者在临床实践这个层面的结合。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宇宙观;文化;科学;中西医结合关于是否应该废除中医、中医是否应该现代化、中医应该如何现代化的争论可以追溯到清末维新变法时期。
随着争论的继续,到建国前后,要求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改良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争论的热点也逐渐由要不要废除中医转变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到底应该怎样走的问题上面。
在这种形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要求对中医进行改造的政治背景下,国内对中医进行了大量的现代化研究,而研究方法正是民国年间丁福保等人提出的中医科学化的方法。
回顾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所走的道路,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中医与西医之间的鸿沟随着研究的深入似乎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关于中医的验证性研究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令人沮丧的,中医理论的内核始终未被真正触及,它依然是毫不妥协地、倔强地保持着自身的独立性和本色〔1〕。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站在与几十年前不同的视角对近现代关于中医现代化的争论以及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实践进行一个探讨,或许对于中医今后的发展会有所助益。
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中医为什么能现代化?回答不外乎:中医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对其进行改造;中医晦涩难懂,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中医固步自封,发展缓慢,应该给其加入现代科学的因素进而加快发展。
中西医两者研究对象相同,可以用西方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进行解释。
笔者从中医现代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针对以上观点发表一下自己的肤浅看法。
1中医现代化确有必要吗?1.1中医的科学性中医现代化最主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中医学缺乏科学性,应该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改造。
”香港肾科专家陈文岩在20010303《信报》上曾有以下论述:“病不因人分黑白,岂能脏腑有西中”,进而断言“世界上没有两种医学”,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种同时符合科学却又相互矛盾的医学,既然西医是科学的,那么中医必然是不科学的”。
中医究竟科学吗?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过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中医是否科学似乎并不是其发挥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保障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重任就是完全由中医来承担的,因此,中医的有效性是勿庸置疑的,完全没有必要由现代科学的理论来验证其“科学性”。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在西方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学是极少数仍然被广泛认可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统医学领域更是一支独秀。
这是为什么呢?临床疗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命题。
中医学的价值决不在于她是否能用现代科学解释,而在于她的治疗价值。
“有为才能有位”,我们现在对中医进行研究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她的临床疗效上,而不是对西方科学的刻意迎合。
如果非要推敲中医是否科学的话,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回答下面的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医学)”?首先我们看什么是科学。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
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但由于科学本身受到哲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影响,因此,其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所公认的定义。
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一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更深入的思考可以发现,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体系具有其局限性,它的发展离不开在一定宇宙观指导下形成的哲学方法(除了宇宙观以外,哲学方法的形成还要受到地理环境、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而哲学方法一旦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指导人类实践,哲学方法这种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易经》中有非常恰当的表述,“百姓日用而不知”。
就是说,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几乎所有知识的获得,都受到特定宇宙观支配下的哲学方法的影响,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当然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宇宙观不外乎两种,古希腊“天人对立”的宇宙观和中国“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他民族的宇宙观都是介于两者之间,要不从属于古希腊,要不从属于中国,不能自成体系。
在古希腊“天人对立”宇宙观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性的文化特征,例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科学与宗教的对立等等。
我们日常所指的科学,就是在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发展形成的一套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本质规律的知识体系,它的基础假设和理论是决定论、还原论、机械唯物论和元素论。
事实上,包括西医在内的西方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透露着“天人对立”宇宙观的痕迹。
而“天人合一”宇宙观则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其特征是追求融合、协调、中庸,中国的哲学文化虽有儒、道之分,但其矛盾远不如西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科学与宗教之激烈(有人把中医学看作唯心的哲学,这实际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误解,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所有中国文化的产生既不完全靠唯心也不完全靠唯物,靠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或者说是悟性)。
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这样一种和西方科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
可见,当我们沿着知识→科学→哲学→宇宙观这条线索探究到宇宙观这个源头时(表示),就会发现,原来承载人类知识体系的科学并不是没有“国界”的,它至少可以分为中国(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可谓无独有偶。
进一步,既然科学有中西之分,那必然就意味着现代科学(准确地说应该是现代西方科学)并不是绝对的科学,并不能作为评判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
宇宙观在中、西医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天人对立宇宙观→对抗的西方哲学→决定论、元素论→西方现代科学→西医天人合一宇宙观→中庸的中国哲学→取象类比、悟性→中国传统科学→中医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是向绝对真理的仰望和逼近”,可见,真理本身并不偏执,那么从属于真理的科学呢?当然也就不能作为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
而中医现代化的研究本身就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即:一切不符合现代科学的都是错的或“伪科学”的。
这是多么偏执的认识!谈到这里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世界上是否只有一种科学”。
答案应该是:人类的知识应该分为两个大的体系,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东方科学)。
既然现代西方科学不是唯一的科学,那么西医也就不会是唯一的医学。
就是说,两种医学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之上的,就像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不仅无法借鉴,而且无法比较。
如果非要用西方科学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评价中医各系统要素的构成,探讨中医学基本原理的内涵,并确定其定义,认为和现代科学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应该淘汰的话,那么中医必然是处处不科学、处处要被淘汰的。
而这正是中医学在现代科学大潮中的处境。
应该指出,上述认识实际上是由对科学定义的片面理解造成的。
退一步,即使按照达尔文的科学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中医同样是科学的,中西医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疾病这一事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只不过由于指导思想不同,他们发现的规律不同,形成的理论不同罢了。
从西方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中医固然难以理解,但是设想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理解西医呢?恐怕也不会容易多少。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医学是现代西方科学以外的另一种科学。
中华民族一直应用中国传统哲学方法创立文明及文化,进行着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17世纪前得以领先世界,完全是在中国哲学方法的指导下获得的。
具体到中医学,她正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几千年医学实践的结晶,是真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经验医学”。
在中医科学性这个问题上,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看得十分透彻。
1953年,爱因斯坦在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J ・E・斯威策的复信中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大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上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
”研究医学史也可以发现,当中国医学在世界闪烁其耀眼光辉的同时,限于当时自然科学的水平,直到18世纪,西医在许多领域尚不能与中医同日而语(可以思考一下疫苗和抗生素发明之前西医的状况)。
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古代和中古代的医生和技师们的本领,比大多数汉学家愿意承认的强得多”,这确非溢美之词。
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实践持续了几千年,其有效性举世公认,必然有其合理的内核,现代科学没必要也不能够来评判其“科学性”,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有民族自信心。
1.2晦涩难懂的中医理论有些人认为中医晦涩难懂,不易领会,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工。
这是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理由呢?谈到中医难以理解,这是一个事实,也是中医国际化道路上一个很大的障碍。
但是,诚如上面所言,中医的现代科学化第一没有必要性(因为中医本身是科学的),第二也没有可行性(因为中医与现代科学是无缘的)。
因此,中医是否容易理解更加不应该成为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条件。
笔者认为,中医难以理解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国学大师南怀谨曾经讲过,“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自高明”,这是中医学难以理解的客观原因之一。
中医学难以理解还可以从其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与现代科学采取实验的方法不同,中医对悟性要求极高,而悟性的获得不仅要求有扎实的功底,丰富的临床实践,对学问一种思索、质疑、辨证的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它属于一种天分,可遇而不可求,这一点在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等领域表现的非常突出。
因此,可以这么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学习中医,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好中医,这也正是为什么在讲究师徒相授的时代,名医们选择弟子的标准非常高的原因。
中医为什么不好理解?这与中医这门学问的特点有关。
中医难以理解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认知习惯。
从甲午战争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后,整个中华民族的知识体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占领中国人思想领地的已经由一百多年前的传统道家、儒家文化变成了现在的西方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