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摘要] 文章由对几堂课的印象入手,把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的书法理论“计白当黑”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和练习巩固时间,即书法艺术中说到的“留白”。
接着提出“留白”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体使用的几点做法,如巧妙设疑,学生问答,小组合作等。
的绝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相对较少。
结果是上课的教师倒是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水平,但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这种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
作者联想到了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的“留白”理论。
他在书法论著《艺舟双楫》中写道:“字画疏处能够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吴本清1989)“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指的是下笔前,如果能估计好留白的地方,把留白看作是落笔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就能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意趣。
其实,不但在书法作品中,“白”是构成整体和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留白”也相当重要。
如果把教师的讲授与讲解看作为“黑”,那么,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思考、理解和练习、巩固,就是“白”。
如果把一堂课的课堂教学看作是一幅书画作品,教师只有安排好教学结构,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练习分布合理,巧置空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水平,课堂教学才能绽放出勃勃生机,才能产生“奇趣”。
二、“留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使用
1. 巧妙设疑
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思维。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加设疑的分量和比重,也就减少了教师讲解的时间,留了更多的“白”给学生。
通过设疑,能够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变为主动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懂得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促动了知识向水平的转化。
(王淑珍1999)此外,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还能最大限度地促动学生思考,通过积极思考,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他们所学的内容。
(1)使用于阅读教学
作者在教NSEFC3 Unit7 Workbook 中Integrating Skills “A Tale of Two Cities”时,就巧妙设置了疑问。
在小说的结尾,西德尼•卡顿为自己所爱的人露西的幸福,替达利上了绞刑架。
在临刑前,他说了一句话“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en I have ever known.”西德尼•卡顿是小说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人物。
就连小说的作者狄更斯也以前表示渴望在舞台上扮演书中的这个人物。
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个人物,就必须认真严肃地思考他在临死前说过的那句话。
所以,作者先请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然后提问:
If you were Carton, would you think that it was the best thing you did?
Do you think Carton’s death is worth? Why?
问题提出后,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学生在默默地思考。
这不是一个脱口就能回答的问题。
而是一个拷问我们灵魂的问题。
这时学生的独立思考非常重要,也非常可贵,它无法由教师的说教代替,更不应该被教师剥夺。
通过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学生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这个小说人物及这部小说的魅力。
同时,教师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对学生实行非智力因素的渗透。
(2)使用于语法教学
教师不但能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疑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而且在语法教学中也能够巧妙设疑。
某个关键时刻,教师的“巧问”与点拨胜过千言万语,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
作者在讲授非谓语动词做后置定语时,让学生比较以下三个句子,要求学生归纳不同非谓语动词形式作后置定语的区别。
﹡The meeting held yesterda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meeting being held n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he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
一开始,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很难找出其中的区别。
作者借机抛出问题:采用不同的非谓语动词形式作后置定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什么?学生马上反应过来,是时间!据此,学生总结出过去分词通常表示事情已经发生,现在分词通常表示事情正在发生,而动词不定式往往表示事情将要发生。
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比较,自己归纳总结后,学生对于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就有了较深的印象。
2. 学生问答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够先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每人设计编写5个问题,最好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因为特殊疑问句比一般疑问句更加开放。
上课时以两人和四人为一组,互问互答。
这样一方面增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达到了复习和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
也能够在上课时,选出两个学生,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来回答他们的问题。
为了了解学生的问题编写情况,在上课时能够有的放矢,教师能够事先抽查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写的问题。
3.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水平和自主习惯。
所以,教师有必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
(1)使用于语法教学
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中,定语从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在高三复习定语从句这个语法点时,作者注意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比较,然后小组讨论,归纳出结论。
这不但填补了学生以前学习定语从句时留下的知识漏洞,而且经过自己的思考、比较,和教师的引导,更能突破难点。
定语从句这个考点中,经常考查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当先行词是一个表示地点的名词时,很多学生难以在关系代词which和关系副词where中作出选择。
所以,作者列出以下两个句子,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经过小组讨论,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
This is the factory ______ we visited last year.
This is the factory ______ we worked last year.
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了相似点是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都使用了定语从句,而且定语从句的的先行词都是the factory。
不同点是第一个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visit是及物动词﹡,后面可直接跟宾语,即能够说We visited the factory last year. 第二个定语从句中work是不及物动词,所以只能说We worked in the factory last year.由此得出,第一句应该填关系代词which/ 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而第二句应该填关系副词where,在从句中作状语。
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作者发现学生对此类题把握不住的主要困难有两点:一是对于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学生判断不清;二是对于句子的结构成分学生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所以作者在平时学生学习动词时,提醒他们注意这个动词属于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此外,作者向学生介绍了英语的五个基本句型以协助学生弄
清句子的结构。
(2)使用于试卷讲评
高三阶段,试卷讲评课特别多。
教师一方面应该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实行统计,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能够在教师讲评试题前,把学生按水准分为四人或六人一组,互相合作,讲评习题。
整个小组的成员都不能解答的难题,最后由教师在全班详细讲评。
小组合作讲评不但充分利用了时间,体现出高三阶段“教师精讲”的原则,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给其他同学讲解习题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巩固知识。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水平,给学生留出思考和练习时间,即留出适当的空白,避免“满堂灌“,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发展水平,课堂教学活动才具有生机活力。
﹡及物动词是指英语中能够直接跟宾语的动词。
不及物动词则是不能直接跟宾语的动词。
参考书目:
吴本清,中国历代书法论著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22页
王淑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易入的误区及对策, [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