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绍兴县青年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加快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全县学科建设水平,全面落实和推进县“六名工程”中的“名师名校”战略,推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教体局党工委决定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具体行动方案如下:一、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

遵循“以最好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教育”的理念,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循序渐进的规律,实行“全县统筹,分层落实;学科为本,研训合一;专业引领,逐级提升”的培养策略。

优化、创新各种培训手段,从根本上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意识,全面提升我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二、原则(一)面向全体的原则本计划的培养对象为35周岁以下的全体青年教师(包括幼儿园、职教的自聘教师以及高中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

为确保青年教师的全员参与,各类教育展示及比武活动采取必选与抽选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学科比武类的活动,经校、镇(街)、学区逐级比武,县发展中心组织最终比武。

(二)以校为本的原则青年教师的培养以校为本,各校要因地制宜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

规划要讲究系统性,不零打碎敲;要讲究可行性,不天马行空;要讲究操作性,不空发议论。

多给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带毕业班的教学和社团工作。

(三)特色多样的原则。

县教育体育局人事科、教育科、县教师发展中心、各学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司其职。

各学区、各学校可结合本学区、本校特色,开展特色多样的培训活动。

(四)分类指导的原则为加强培养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是实效性,各类培训可采取集中辅导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如职高与普高,小学与初中等,同一类别的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如职高的文化科与专业科)也有不同的要求。

(五)考核激励的原则为调动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促使青年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主动性,本行动计划采取对学校考核和对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管理与考核旨在促进学校、青年教师在“个人研修——学校督促——合作共赢——专业引领”的过程中达到各项培养目标。

(对学校以及青年教师的考核细则详见附件1)三、目标引导青年教师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落实教学常规,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把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一)参加工作第一年的教师熟悉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学科教学常规,完成《中小学(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所要求的四大块共18个要点的培训内容,让新教师获得相应的感知、体验和感悟,能胜任教师工作岗位。

(二)参加工作2——6年的青年教师。

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领;掌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具有教学工作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参加工作超过6年,不满35周岁的青年教师。

拓展学科视野,理解学科价值,关注学生学习,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学科教学研究方法,探索现代课堂教学规律,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初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

四、方式(一)学习要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制定短长期的自身职业规划,引发内在需要,树立终身从教信念。

从学校师训经费中让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自由征订一份与教育或教学学科有关的专业杂志,把学习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起来,鼓励青年教师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二)教研青年教师必须认真参加校级、镇(街)级、学区级以及县级的教研活动,虚心好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小学低段不少于12节),开设校级公开课不少于1节。

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发言,交流教学体会,每学期至少上交2篇不少于1500字的教学体会或反思等文章。

(三)培训对青年教师的培训采取“指令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各种培训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等。

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需完成180学时的培训,其他青年教师需完成每年72学时的培训。

(四)师承在继续保持各校师徒结对模式的基础上,全县中小学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县级以上名师(山区边缘学校、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可适当放宽),原则上应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来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

各校每个学科可成立1—3个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全县可成立200个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每个名师带3——5个徒弟,也可以一徒多师(既有学科指导教师,也有班主任指导教师),鼓励城区名师带山区青年青年教师为徒。

师傅和徒弟的选配,既要自愿,尊重教师个性,适合教师发展,又要有各校领导严格把关,确保严肃性和纪律性。

(五)比武县教体局人事科、教育科、教师发展中心、各学区、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各种考试、比武和教学展示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开展教龄一年内的教师站稳讲台为主题的比赛,开展教龄2——6年的教师各种考试、比武活动。

对教龄6年以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可以用抽考的形式,促使所有的青年教师都参与到各类比武活动中去。

(各类比武活动安排详见附件2)青年教师培养实行跟踪制,县教师发展中心,各学区,各学校要为每个青年教师建立电子业务档案。

给每个青年教师设置一个跟踪编号,编号以“学段+学校+学科+在绍兴县参加工作年限+教师流水号”组成,比如高中+柯桥中学+语文+2012年工作+某某教师(流水号为1号),则编号为50001011201(各学段、学校、学科的编号见附件3)。

五、内容青年教师的培养内容包括师德师风、教学理论与能力、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

1.参加工作第一年的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大方面的18个要点。

2.参加工作2——6年的教师,培养内容包括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

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及相应的学科专业基本知识;相应的学科教学工作常规;基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基本策略;一般的教学反思能力等。

3.参加工作超过6年,但不超过35周岁的青年教师,则要把培训内容拓展到学科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估。

(各学段素质提升具体措施详见附件4)六、保障(一)组织保障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县教体局成立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协作小组,具体事务由组织人事科牵头,县教师发展中心实施。

(二)机制保障由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负责,制定工作机制,细化各项条例,审议活动方案,落实具体事务,组织或参与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三)政策保障各相关科室、镇(街)、学校,修订相关条例,在活动经费、奖励项目等给予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支持。

说明:1、当年度8月31日前满35周岁的青年教师,下一个学年起可不列入本行动计划培养范围。

2、对于已经获得市级及市级以上优质课一等奖、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模范)等教师,已获学科竞赛全国联赛省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可不列入本行动计划培养范围。

3、为解决山区学校名师相对缺少的现状,城区学校到山区学校支教的教师应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指导山区青年教师成长。

绍兴县教育体育局2013年10月25日附件1:对学校以及青年教师的考核细则考核以年度为单位,既有对学校的考核、对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考核、也有对青年教师的考核。

1.对学校的考核:对学校的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终岗位考核中的教师队伍建设部分。

在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学校既要扎实完成行动计划中所规定的培训内容,又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校本培训。

对于工作拖沓、参与不积极的青年教师,在学校的考核中给予适当的体现。

对于各类展示、考试或比武,按各校参考人员的平均分排队,或者以比武汇总(参加人员的平均分)成绩排队,以3:4:3的比例,按优秀、良好、合格进行分类,其考试和考核的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考核。

对于在镇级(校级)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培养工程中,活动丰富,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学校,授予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先进学校称号,并在考核和评选中适当兼顾山区与城区的平衡。

2、对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考核每年对全县的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案参照《绍兴县学科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进行,每年评选50个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和100个优秀青年教师,并对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指导教师给予每年500元的奖励。

3.对青年教师的考核对青年教师的考核,以校(园)本考核为主(占60分),兼顾局级考核(占40分)。

对于校本考核,可采取领导评议、同伴互评、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具体考核细则由各校自行制定。

其考核结果可纳入各校的绩效工资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对于局级考核,采取积分制,以定量考核为主。

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或比武,对于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的青年教师,分别赋以5,3,1分。

校本考核和局级考核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青年青年教师的重要依据,并在评选中适当兼顾山区与城区的平衡。

附件2:各类比武行事历附件3:各学段、学校、学科的编号附件4:各学段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具体措施一、普通高中青年教师培养措施1.开展教学比武活动:设计编制试卷、课件制作、说课或模拟上课、板书的布局和书写等项目。

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进行抽查比赛。

抽查比例为全县青年教师的5%—10%。

2.开展教学达标活动:推出的项目为高考模拟测试。

工作2—6年内的新教师全员参加,参加工作5年以上不满35周岁的青年教师,采取抽考形式,抽考比例为该段青年教师总数的10%。

3.结对与引领:为青年骨干教师搭建平台,以“名师培养基地”为载体,做好青年教师与县内外名师的结对工作。

以“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载体,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

具体实施“五个一”工程:每学期开出一堂公开课;上传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编制一份学科模拟试题;撰写一篇高考试题评析文章;做好一个教改项目。

二、职教青年教师培养措施1.开展各类教学比武活动: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能力展示评优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优秀德育论文评比等项目。

参加对象:不满35周岁的专业课、文化课教师。

2.开展教学能力达标活动:职业高中教师高考模拟测考试、市专业课教师技能比赛。

参加对象:职校相关学科(专业)不满35周岁的青年教师。

3、组织职校青年教师以专业技能操作为重点各类培训:以“名师培养基地”为载体,做好青年教师与县内外名师的结对工作;优先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专业教师培训;交替到专业对口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到专业对口相关高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回炉;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考核。

三、初中青年教师培养措施1.以教学调研和相应的学科研训平台为主要途径,促使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