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模板
(752)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744)
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 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 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 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据流放已有8年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 白鹿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但韶光易 逝,此时已51岁,进入垂暮之年的李白,发现昔 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却无可奈何,怎能不 愁思满怀呢?
背景分析
本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公元752),距诗 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 家做客,三人登高饮宴。 本诗可能就是三人饮酒言欢时李白所作的劝 酒词。
李白的人生经历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74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730)
与友畅饮 做将进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本是在元丹丘家作客,为何反而对着元 丹丘和岑勋劝起酒来? 李白与元丹丘是知 交好友,关系亲密 随意。而李白本就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 洒脱与狂傲,再加 上兴之所致,自然 愈加狂放不羁,因 而反客为主。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新课导入——趣 味抢答
猜猜我是谁? 我出生于701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生活在盛唐时期, 是继屈原以来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请问我是?
诗人与酒
将进酒
一 、 新 课 导 入
二 、 走 进 作 者 三 、 朗 读 示 范 四 、 作 品 赏 析 五 、 品 味 探 究 六 、 课 堂 小 结
李白的诗歌
一、乐府与歌行
1、乐府: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 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古题写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等;另一方面,则 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 在某一点上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 的情怀。如《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
钟鼓馔玉不足贵, ☞ 蔑 视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权
贵
☞ 无 古来圣贤皆寂寞, 心 惟有饮者留其名。
功 名
由微醉 到大醉
“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 怎样的性格?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的手法,代指豪 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 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 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 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一个“不 足贵”将请”“愿 ”的意思,“将进酒” 是原 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 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 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将进酒(qiāng) 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 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 斗(dǒu)酒十千恣(zì )欢谑(xuè) 径(jì ng)须沽(gū)取对君酌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不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 会须一饮三百杯。 没用 微醉
不乐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 人为何列举曹植呢?
作者用典列举曹植 ,是基于两者的共 同点而来的:有才 、好饮、怀才不遇 。借曹植自比,表 达怀才不遇的愤慨 。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大 醉
如何理解诗末的“万古愁”?
诗末“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与开篇 之“悲”关合照应,而“万古愁”的含义更 为深沉。愁若止于一身是毫无意义的,难以 引起他人共鸣。若只叹韶光飞逝,那也易于 浅薄与单调乏味。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又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 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 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将来 也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惟“万古愁”一 语才可当之。
课后作业
一、掌握本文将( qiāng )、馔( zhuàn )、恣 ( zì )、谑( xuè )、径( jìng )的读音; 二、掌握将( qiāng)、钟鼓馔玉、恣、谑、径、 将( jiāng )、 沽(通假字)的意思; 三、结合作者生平,试比较《行路难》与《将进酒》 思想情感的异同;
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小结
未醉
黄河奔流不返 青丝转瞬白发
微醉
生不得意 才不得用 宴不尽欢
大醉
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光阴易逝 青春难再
壮志难酬
蔑视权贵 无心功名
品味探究
一、全诗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 借代:钟鼓馔玉不足贵 起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 夸张:君不见......暮成雪 巨额的数字:如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 、万古愁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 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 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 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 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此四句诗和“人生”的关系以及在本诗中 的作用是什么?
人生和江水一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 年年人不同”,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的生 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 。 雄伟永恒的黄河尚且如此,人生更是渺小短 暂,开头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前两句将空间层层放大,后两句把时间紧紧 压缩,时空上的夸张,开篇就给人灵动飞扬 ,横空出世之感。
作者回顾
李白(公元701-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
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
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
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并 称“李杜”。
童年和少年
富商家庭
教育: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隐居和游侠:
道家、纵横家
李白诗歌的重要魅力乃是其中所蕴含的气 象,这种充沛、饱满、深厚、爽朗的气象, 也正是盛唐气象的写照,“这种青春的旋律, 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写 照。”“它透露着与宇宙息息相通的无限生 意。”(林庚)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 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 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这和他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一方面 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 苍生”、“安社稷”。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接 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 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与此同时,他还 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 “不爱其躯”的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 的。所以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 统偶像,轻尧舜,笑孔丘。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 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这就是他在诗文中 再三重复着的“功成身退”。这是支配他一生 的主导思想。 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的 现实面前,李白这种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 但他又始终在追求,矛盾、冲突、以及遭受打 击后的愤懑、狂放等便都产生了。
2、歌行:
李白歌行抒情的意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 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虚实之间,笔势大开大合, 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 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境 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等。
。
李白的诗歌
二、绝句
李白的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 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境界清新而内蕴飘 逸潇洒的风神。
疏通诗意,了解本诗的基本意思
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汹涌奔流直到大海不再回 头;您没有看见高堂上的明镜而悲叹满头的白发。早晨还像 青色的丝线傍晚却变成白雪一样。人生得意的时候应该尽情 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上天生下我这样的人才必然 有用武之处,千两黄金散尽之后还会再来。杀牛宰羊姑且尽 情作乐,应该一次喝上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杯不要停。我为你们唱一曲 ,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荣华富贵不值得苦苦追求,但愿长醉 酒不醒。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很寂寞,只有喜欢喝酒的留下 了美名。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举行宴会。畅饮名贵的美酒 纵情欢乐。主人怎么说钱少,只管买酒来和你痛饮。五花的 宝马,千金的皮裘,叫小童拿出统统换美酒,和你们一起消 解这万世的忧愁。
朝君 如不 青见 丝高 暮堂 成明 雪镜 悲 白 发
当时李白已是两鬓染霜,在政治上极其失意,浪迹 于江湖,然而他却说“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 材必有用”,如何理解这种思想感情?
诗人尽管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但“白 发如丝悲何益”,竟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 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于是在他看来,朋 友间的聚会欢饮也算是人生一大得意事。不如今 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方面英雄老去,难有作为的悲叹与愤激, 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沉沦,对政治也没有完全绝望 。于是迸发出自信好强,高度乐观的呐喊——“ 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强 烈的自信转眼代替了消极的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