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林业厅关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吉林省林业厅关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吉林省林业厅关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吉林省林业产业 2008-11-25 访问次数:847次吉林省林业厅关于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2007年4月5日吉林省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林业产业,是林业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林业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为建立完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以及国家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发展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吉林省林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一、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为此,中央做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这些决策的做出和施行,把林业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赋予林业以一系列新的重大使命。

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林产品供给和增加林农收入等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省林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指导思想,全省林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林业经济总产值达255亿元,是“八五”末期的4.6倍;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多年来,围绕以长白山森林资源为主体的综合开发,形成了森林资源培育、木材加工、林地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其中人造板、地板、矿泉水、制药、绿色食品、林蛙、梅花鹿等系列产品已形成产业链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产业实力效益不断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业基地为基础、精深加工为带动、多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林业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全省围绕森林多种资源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已突破600亿元。

但是如果从资源拥有量与国民经济贡献率相比较,我省林业发展潜力还很大,特别经过1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迈进的基础条件。

1、大规模生态建设,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加大了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全省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草建设以及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全、资源总量增加的良好林业资源条件,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深化林业改革,增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

实现林业跨越发展,不断深化林业内部改革,集体林权改革取得可喜进展,调动了林农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林业加工企业基本完成了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辅业全部转制民营、社会职能全部移交、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和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任务;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改革,明确了商品林经营功能。

随着林业改革不断深入,为林业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3、科技兴林,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由于实施科技兴林、人才强林战略,围绕重点工程建设和生产急需技术开展科技推广工作,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4、林业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了林业立法和执法工作,推进依法治林步伐,规范了造林、管林、用林行为,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林业行政管理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加强了林业普法工作,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林业法律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省林业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林业仍属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全省林业还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转型时期,林业产业还不发达,还存在总量规模小、产业单一、结构层次较低,体制转型不到位、经营管理粗放,就业不充分、林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增长滞缓,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难以承担林业在我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产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工作全局,以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为主题,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全面实施东、中、西三大区域战略,积极推进林业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着力提升传统林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总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林业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的新型林业产业,基本奠定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础。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林业社会总产值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500亿元左右,全省围绕林业资源开发形成的经济总量达到1200亿元;职工生活宽裕,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初步建成规模可观、品种丰富、布局优化、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竞争力强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框架。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林业产业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牺牲生态建设为代价;同时,林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又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只有林业产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生态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因此,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种需要。

2.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林业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摒弃以往主要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的传统做法,主要靠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向林业产业流动,逐步实现林业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投资主体社会化,经济行为市场化。

3.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原则。

林业产业发展要坚持多元化发展,走大林业发展之路,不断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培育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吸收社会资金和投资,发展林业经济。

4.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

统筹东、中、西部的林业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发展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提高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5.坚持服务“三农”的原则。

林业问题也是“三农” 问题,要充分发挥林业特有的行业优势,努力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

三、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及战略布局(一)、产业发展重点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要求,立足吉林林情,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发展七大重点领域的林业产业。

1、森林资源培育产业。

森林资源是林业之本,也是林业产业发展之基。

全面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遵循依法治林、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和可持续经营的原则,通过科学经营森林,提升林业生产力水平,增加木材等林产品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引导各类企业采取林纸、林板联合等多种合作方式,积极发展订单林业,加快新型木材生产基地的建设。

2、林产品精深加工业。

实行大科技战略,加快林产工业技术改造步伐,依托森林资源,重点发展人造板、地板、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优势产业,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同时,鼓励依托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等各类基地发展新型加工企业,提高林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

3、林地经济及经济林产业。

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开展以沟系开发为主的林下资源开发,加快中药材、山珍食品、干果、浆果以及地下矿藏系列开发,大力培育发展红松果林等经济林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野生动物、植物人工驯养繁殖、栽培与开发利用产业。

鼓励依法驯养繁殖经济动物,人工栽培利用野生植物,重点发展人参、梅花鹿、林蛙、五味子等重点产业,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制药、食品等系列开发,形成优势产业。

5、林木种苗花卉产业。

充分发挥林业种苗研发、技术推广、市场营销等优势,顺应城乡绿化美化的新趋势,不断开发适合地域特点的苗木花卉新品种,实行产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逐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

6、森林旅游产业。

立足长白山、龙湾、松花湖、向海等自然保护区和长春净月等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优势,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的需求,在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建设森林公园、森林生态园、湿地公园。

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生态园、湿地公园为基础,建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主的大森林旅游区。

“十一五”期间,重点完善43个森林旅游区的景点建设和森林旅游服务接待功能,把风光旅游、民俗旅游和边境旅游相互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旅游产业。

7.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业。

我省是林业大省,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据调查,全省林业没有利用的采伐剩余物达到40%以上,可利用的林木生物质就达250万立方米。

抚育剩余物利用空间也很大。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积压在林区的大量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起来。

积极创造条件,按产业化要求,培育红松干果、鹿业、林蛙、人参、食用菌、中草药、芦苇、草业、生物燃料和杨树开发等十大龙型产业。

(二)战略布局按照东、中、西、郊四个区域划分产业布局,形成全省林业产业总体框架。

在东部山区: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线,重点抓好东部长白山林区低质林改培,建设高功能的具有可持续经营特色的用材林基地。

借鉴德国近自然林经营思想和汪清林业局的采育林经营实践,根据长白山森林资源状况的实际,在已区划的天然林经营区,选择林分质量残破,目的树种比例少,林木生长量低,立地条件好,适宜改培的林分,通过实施伐除非目的树种和病腐木、补植珍贵树种等经营措施,促进林分尽快向地带性顶级群落过渡,形成具有长白山林区特色的高功能用材林基地。

优先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林地经济业、野生动物植物人工驯养繁殖业以及森林旅游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当前要突出抓好梅花鹿、林蛙为主的驯养业;人参、五味子为主的中草药开发;红松果林为主的干果业;以食用菌、山野菜为主的食品业,努力使东部山区成为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带动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