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北京朝阳区期末)符合上图空白处的内容是()A.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进取精神B.研究基督教原始教义形成新教教义C.人文主义者谴责天主教教会的腐败D.西欧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制度形成解析:选A。
由材料地理大发现可知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开始改变,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人们为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奋斗,故选A项;宗教改革强调研究基督教教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开辟新航路的影响而非文艺复兴的内容,排除C项;宗教改革促使西欧民族国家和君主专制制度形成,排除D项。
2.(2019·泰安一模)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
据此可知() 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解析:选B。
由表格信息传入欧洲和中国的时间可以判断,这些物种的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部分物种”的传播和种植情况,不能说明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排除A项;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但不是禁止一切对外交往,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排除C项;仅由“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的信息,不能直接得出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也有可能是种植面积大的原因,排除D项。
3.(2019·青岛二模)1544年,英国商人威廉·彻斯特与其他商人一起开创了英国的炼糖业;同一时期,商人托马斯·奥弗曼大量投资制皂业,后来成为伦敦最大的制皂业主。
这说明近代英国商人()A.热衷于投资新兴的行业B.推动了英国生产成本外部化C.不断扩大海外市场范围D.具有商人和生产者双重身份解析:选D。
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处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材料中的商人既是商人又开创炼糖业、制皂业,由此可以看出近代英国商人既是商人又是生产者的双重身份,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商人热衷于投资新兴行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商人推动了英国生产成本外部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英国商人不断扩大海外市场范围,排除C项。
4.(2019·泸州一模)从16世纪中期开始,法国使用的货币图尔里佛(货币名称)的含银量不断下降,1541年时该货币的含银量是50%,到了1571年则只有17%,1591年则仅有5%。
对该现象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使法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C.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解析:选A。
16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货币价值下降,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促进了法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故选A项;法国先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后出现货币含银量不断下降的现象,因果颠倒,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排除C项;西欧封建制度解体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 项。
5.(2019·宣城二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一方面对天主教腐败与黑暗及其经院哲学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
这反映出() A.资产阶级强烈的革命性B.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同一性C.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D.人文主义者摆脱了封建神学思想束缚解析:选B。
材料“一方面对天主教腐败与黑暗及其经院哲学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表明人文主义与基督教基本教义是相一致的,故选B项;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助文学艺术等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没有体现强烈的革命性,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对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深信不疑,故无法体现宗教改革运动的必然性,排除C项;材料“另一方面又对整个基督教基本教义深信不疑”表明人文主义者没有摆脱封建神学思想束缚,排除D项。
6.(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
议会的这一做法()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解析:选A。
根据材料“英国‘民会国会’……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可知,该做法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依旧拥有行政权,故B项错误;这一做法,更多是为了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故C项错误;议会的这一做法并不能彻底解决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故D项错误。
7.(2019·郴州一模)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
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某党派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人。
这种情况发生在()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选A。
材料“国王即位”说明该国实行君主制,材料“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说明该国实行两党制,1702年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符合题意,故选A项;法国当时处于波旁王朝统治之下,属于君主专制,排除B项;德国当时处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尚未统一,排除C项;美国此时尚未独立,仍是英国的殖民地,排除D项。
8.(2019·滨州二模)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
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年份西非(价格:英镑) 牙买加(价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51-1675 2.68 23.12 14.681701-1720 10.28 24.98 8.461761-1780 16.08 37.73(31.25) 12.22(1.58)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解析:选C。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各地人口分布、美洲地区的劳动力、非洲地区的人口情况,排除A、B、D三项。
9.18世纪的欧洲,法国人在反对教会和国家、争取言论自由和人道的斗争中获取快乐;英国的文人则对本国的社会政治体制比较满意;德国的启蒙学者则几乎完全回避政治。
这表明()A.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的传播B.政治环境影响启蒙思想发展C.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文化差异D.制度构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解析:选B。
材料中反映是在18世纪启蒙运动中,法、英、德三国的思想家们对本国政治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政治环境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
10.中世纪罗马教皇炮制了所谓《君士坦丁赠礼》文件,宣称4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曾把帝国西部政权“赠与”教皇。
长期以来人们信以为真,1440年学者瓦拉利用《圣经》等文献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
这一事件()A.打击了教会的权威B.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C.推动了各国的革命D.体现了新教徒的诉求解析:选A。
材料中中世纪教皇以《君士坦丁赠礼》作为其权力的凭证,而学者瓦拉证明该文件是伪造的,否定了教皇权威,否定了教权主义,故选A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精神独裁,但没有要求取消宗教,仍然信仰上帝,排除B项;材料强调对教皇权威的否定,不能体现推动了各国革命,排除C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才出现新教和新教徒,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1.(2019·临沂期中)小铁片也有大文化,相较“蓝底白字”的中国车牌照,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下图)色彩纷呈,五花八门。
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A.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B.邦联制下的松散无序状态C.交通管理没有规范的秩序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选A。
根据材料“美国各州的汽车牌照设计色彩纷呈,五花八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美国的联邦制原则,地方拥有较大自主权,故选A项;牌照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交通秩序,排除B、C两项;材料中牌照各具特色,但不能反映相互制衡的一面,排除D 项。
12.(2019·昆明摸底)南北战争后,美国制定并通过了第14条宪法修正案,宣布: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
这一修正案()A.维护了美国的共和体制B.解放了美国的黑人奴隶C.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保障了美国公民的权利解析:选C。
材料强调美国联邦制而非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公民而非黑人奴隶,故B项错误;由材料“全体美国人不仅是他们那几个州的公民,也是美国的公民”可知,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联邦制而非公民的权利,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三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
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材料二英国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又是欧洲的一部分,它必须关注欧洲大陆战略格局对它产生的任何有利或不利影响。
在漫长的中世纪和近代初期,英国曾经历了多次的辉煌,但奇怪的是,它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沦为二流国家。
改变英国这种虚弱状态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
之后,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遥遥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
因此,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
18世纪,英国的外交和战略方案总是随着内政环境、外交猜测和战略机遇的变化,时而偏向于“大陆趋向”,时而偏向于“海洋趋向”。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崛起的特点并分析其崛起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信息归纳。
(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在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光荣革命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得出从波浪式发展到“光荣革命”后连续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