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4)=(2)(3) 75 116 85 29 305
ni
(5) 241 315 175 58 789
ni Pi
(6)=(2)(5) 51 145 115 42 353
1) 选另一个地区某年的 50 岁以上老年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年龄组患 病率 Pi 作为标准,见表 3-7 第(2)栏。 2) 按式(3-7)分别计算城乡两地的 SMR 及标准化患病率
表 3-7
年龄组 标准患病率
按式(5-12 )用间接法计算标准化患病率(%)
城市 人口数 预期患病人数 人口数 农村 预期患病人数
(岁) (1) 50~ 60~ 70~ 80 及以上 合计
Pi
(2) 21.3 46.1 65.5 71.7 42.1
ni
(3) 354 251 130 41 776
ni Pi
结构相对数 —构成比(constituent ratio) 概念:说明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又称构成比。 计算公式:
某部分的数量 某部分的比重(%)= -----------------------------------事物内部各部分数量的和
X 100%
基数:100%。 构成比可相加,和等于100%。
380 甲疗法标准化治愈率 p 100% 47.5% 800
乙疗法标准化治愈率 p 427 100% 53.4% 800
2.间接标准化法
选择年龄别死亡率作标准,
p P r P SMR ni Pi
(3-7)
式 (3-7)中 P 为标准总死亡率,r 为实际总死亡数, ni 为实际年龄别 人口数,Pi 为标准年龄别死亡率,ni 与 Pi 的乘积和 ni Pi 为预期死亡 数,r
(3)对比不同时期资料应注意客观条件是否相同。
6、 样本相对数的统计推断 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 从样本估计值推断总体的相对数应当考虑抽样误差,
不能仅凭数字表面差别的大小下结论,而应根据需要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第二节 粗率的标准化法
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时,如果两个总体的 内部构成有所差别(年龄、性别、病情等影响因素构
“标准人口构成”,以消除人口构
成不同对各组总率的影响,使算得的 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对比下表两种疗法的治愈率
表 3-4 病 型 普通型 重 型 合 计 病人数 300 100 400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比较 乙疗法 病人数 100 300 400 治愈数 治愈率(%) 65 125 190 65.0 41.7 47.5 60.0 35.0 53.8
(二)计算标准化率
1.直接标准化法
直接法标准化率: 选择年龄别人口数作标准,
p
N p
i
i
N
(3-5)
选择年龄别人口构成比作标准,
N p i N pi
(3-6)
Ni 为标准年龄别人口数, pi 为实际年龄别死亡率,N 为标准人口总数。 Ni /N 为标准年龄别人口构成比。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熊光练 2013年9月
基数数据(cardinal data)
可以使用某种尺度测出任何 两个数据的距离。基数数据 的均值和标准差都是有意义 的。 对于基数数据,如果零点是 任意的(零点意义不明确) 称为区间尺度数据。
区间尺度数据(interval scale data)
三、应用标准化的注意事项
• 1.标准化法应用广泛,可用于不同年龄、性
别、工种、病情的内部构成不同的标准化。
• 2.标准化率因选择的标准人口而不同。因此,
当比较几个标准化率时,应采用同一标准
人口。
• 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
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是表示相互比较的
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 4.两样本标准化率是样本值,存在抽样误差。
一、绝对增长量
• 绝对增长量是说明事物在一定时期增长的 绝对值。 • ①累计增长量:即报告期指标与基线期指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1、正确理解相对数的含义,常见问题是解释错误。
2、频率型指标的解释要紧扣总体与属性 3、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有足够数量 4、正确计算合计率 5、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在比较相对数时,除了要对比的因素(如不同的药物),其余的影响因素应尽 可能相同或相近。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对比组之间的可比性: (1) 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察时间是否相等,以及地区、 周围环境、风俗习惯和经济条件是否一致或相近等。 (2) 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若两组资料的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
优势相对数 ----比(ratio) 比是指两个有关联的指标A和B之比,简称比。A和B可以是性质相同, 也可以是性质不相同。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
A 比=------- X 100% B 式中A、B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等。
两种相对比 对比指标: 指两个同类事物某种指标的比,说明一个数
比例尺度数据(ratio scale data)
零点固定(零点意义明确) 称为比例尺度数据。任何两 个数据的比值是有意义的。
可以排列次序,比较大小, 但是没有指定的数值。通常 的算数运算没有意义。 不同的数值代表的是类型, 而类型是没有次序的。
有序数据(ordinal data) 名义尺度数据(nominal scale data)
为另一个数的几倍或百分之几,两指标可是
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如: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男子65355 万人, 女子61228 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74 关系指标: 指两个相关的、但非同类事物的数量比。 如:某医院1995年医护人员为875人,同年 平均开放病床1436张,医护人员与病床数之 比为:(875 ÷ 1436) ×100=61(人),表示该 医院每100张病床平均配备61名医护人员。 病床与医护人员之比为:1436÷875=1.64, 表示每名医护人员平均负责1.64张病床。
相对数(Relative number):是两个有关联的数据之比,用以说明事物
的相对关系,便于对比分析。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很多,按联系的性质和说明的问题不同,主要分为: 率、构成、相对比三类。 数据粒度
不同工种调查对象白细胞减少症登记表 观察序号 年龄 性别 工种 „ 白细胞减少症 1 56 男 笨作业 „ 是 2 47 女 塑料作业 „ 否 3 25 男 化学药物 „ 否 „ „ „ „ „ „ 1123 59 男 放射作业 „ 是
趋势
动态指标 发展 动态数列
内 容
• 相对数
– 强度 – 分布 – 相对比
•
•
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率的标准化法
– 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 – 标准化率的计算
• •
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 绝对增长量 –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
医学上常用指标
相对数
城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比SMR
322 1.05 305
城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率p 42.1% 1.05 44.2%
335 农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比SMR 0.95 353
农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标准化患病率p 42.1% 0.95 40.0%
表1. 不同工种调查对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统计
调查对象 工种 笨作业 塑料作业 化学药物 放射作业 合计 例数 398 311 260 154 1123 百分比 (%) 35.4 27.7 23.2 13.7 100.0 患者 病例数 29 13 13 9 64 患病频 率( %) 百分比 (%) 45.3 20.3 20.3 14.1 100.0 7.3 4.2 5.0 5.8 5.7
• 选择标准构成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 1.两组资料中任选一组资料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作为
两者的“共同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 • 2.两组资料各部分人口之和组成的人口数(或人口构成) 作为两者的“共同标准”。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 • 3.另外选用一个通用的或便于比较的标准作为两者的“共 同标准”,如采用全国、全省或全地区的数据作为标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直接法和间接法。
23:34:05
2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
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
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事物本质存在的客观基础,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本质 区别是由事物的各个特殊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结构决定的。
本质
=
要素
+
关系结构
计数资料
类别
,
数量
计数资料 --》性质 --》类别 --》数量 计数资料本质的描述维度
甲疗法 治愈数 治愈率(%) 180 35 215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
• (一)标准化方法
• 1、直接法 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 若已知各属性的率(如:年龄别死亡率,可采 用); • 2、间接法 若只有总死亡数和年龄别人口数而 缺乏各属性的率(如缺年龄别死亡率),或各 年龄组人口数较小,年龄别死亡率不稳定,宜 用间接法。
当样本含量较小时,比较两样本的标准化
率,需要作假设检验。
第三节 动态数列及其指标
• 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 • 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指标(可以为绝 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用以观察和比 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 分析动态数列常用的指标有:绝对增长量、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 均增长速度。
n P 为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 mortality ratio,S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