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XX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四、职业面向
解读:表格力求体现出专业与行业、职业等的对应关系。
专业方向区分度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
职业面向内容包括:
专业大类与专业类(对应2015版专业目录大类和中类)
对应的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到小类)
主要岗位类别(需调研行业企业现行通用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
五、培养目标
解读:通用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等行业/职业类别/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3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
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二)知识
(三)能力
解读: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
这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
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落实2017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文化素质
提出对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进一步要求。
职业素质
一般应包括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可综合写一条,也可分写2-3小条,200-300字。
注意与中职和本科的区别。
身心素质
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要求,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有关要求。
能力
专业的技术技能是最核心的能力,应结合专业特点,结合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主要岗位(技术领域)要求等,注意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
在“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应细化出若干条目。
600字以内。
注意,高职是高等教育一部分,作为高校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应提出要求。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