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束刻蚀

离子束刻蚀


曝光后需要进行曝光后烘焙,使非曝光区的感光剂向 曝光区扩散,在边界形成平均的曝光效果,降低驻波效应。
13
4、显影
显影是将未感光的负胶或已经感光的正胶溶解的工艺。
影响显影效果的主要因素;
显影方法分为浸泡法和喷洒法两种,后者的分辨率和重 复性好,广泛采用。喷洒法显影的三个阶段。 5、坚膜 坚膜可以除去显影后溶入胶膜中的溶剂,使胶膜与衬底之 间粘附得更牢;可以增强胶膜本身的抗蚀能力。坚膜的方法同 前烘。
优点:洗涤过程简便。缺点:可能被 Na离子沾污,酸溶液 不能用于多层交叠的金属化图形的电路上,否则会腐蚀掉金属。 (3) 干法去胶法。主要为等离子体去胶。
16
2)操作过程 (1) 当用氧化去胶法去除SiO2、Si3N4、多晶硅等表面的胶层 时,操作步骤为: (a) 用浓硫酸煮二次,使胶层碳化脱落,冷却 后用去离子水冲净; (b) 或用浓 H2SO4:H2O2 = 3:1 浸泡或加 热,使胶层脱落后用去离子水冲净; (c) 或用 1号清洗液煮,使 胶层脱落后用去离子水冲净。 (2) 铝层等金属表面的去胶常用溶剂去胶法。将去胶剂加 热到所需的温度后,把待去胶的硅片放入,浸泡一定的时间, 然后用去离子水冲净。此类金属表面的去胶方法还有: (3) 铝层表面也可用氧化去胶。把待去胶的硅片用去离子水 冲洗甩干后,放入发烟硝酸中浸泡一定时间,再用去离子水将 残液迅速冲洗干净。
0.1 m 的膨胀,掩模的温度变化必须控制在 0.75C 左右。
12
曝光是通过曝光灯或其他辐射源将图形转移到光刻胶 涂层上。
对于正胶在未曝光之时,感光剂不溶于显影液,同时 抑制酚醛树脂在显影液中的溶解;在曝光过程中,感光剂 发生光化学反应,成为乙烯酮,并水解为羧酸。羧酸在碱 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未感光的感光剂高出许多,同时还会 促进酚醛树脂的溶解。 利用感光与未感光的光刻胶对碱性溶液的不同溶解度 , 就可以进行掩模图形的转移。
14
6、腐蚀 腐蚀是用适当的腐蚀液将无光刻胶膜覆盖的衬底材料腐蚀 掉,而有光刻胶覆盖的区域保存下来。所用的腐蚀液必须既能

腐蚀掉裸露的衬底表面材料(如介质膜或金属膜),又不损伤
光刻胶层。
腐蚀方法分为 “湿法” 和 “干法” 两大类。因正胶的抗
干法腐蚀能力强,因此干法腐蚀用正胶更为适合。 湿法腐蚀具有各向同性的缺点,但设备简单,故仍被普遍 采用。腐蚀液的配方视被腐蚀材料和光刻胶性能而定。 干法刻蚀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包括:等离子体刻蚀、反
应离子刻蚀和溅射刻蚀(离子束刻蚀)等。
15
7、去胶 1)去胶的方法 (1) 溶剂去胶法。将带有光刻胶的硅片浸泡在适当的有机溶 剂中,使胶膜溶胀而去掉。 优点:适用于各种表面的硅片,特别是金属表面;适用于 大批量生产;溶剂的使用期长。
(2) 氧化去胶法。较普遍的方法。将待去胶的硅片放入氧化 去胶剂中,加热至 100℃以上,光刻胶层被氧化成 CO2和H2O。 最常用的氧化去胶剂有(a)浓H2SO4;(b)浓H2SO4:H2O2 = 3:1 混合液; (c)NH4OH:H2O2:H2O = 1:2:5(1号洗液); (d) 发烟硝酸等。
步骤:
1)脱水烘焙:SiO2亲水,光刻胶疏水。具有疏水性的衬底 表面(干燥基片)与光刻胶粘附性强。
2)打底膜:增强光刻胶与硅片之间的附着力。常用化合物
有 六甲基乙硅氮烷(hexa-methyl-disilazane, HMDS); 三甲基甲硅烷基二乙胺(tri-methyl-silyl-diethyl-amine, TMSDEA)。 3)涂胶: 将硅片吸附在托盘上,滴胶,旋转托盘,保持一定的旋转 时间。甩胶后光刻胶的膜厚约与旋转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3、器件的尺寸越小,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高,对光刻精
度的要求就越高,难度就越大。
二、光刻的目的 在二氧化硅或金属薄膜上面刻蚀出与掩模版完全对应的几 何图形,从而达到选择性扩散和金属薄膜布线的目的。
3
三、ULSI对光刻的基本要求
高的图形分辨率;
高灵敏度的光刻胶;
低缺陷;
精密的套刻对准;
可对大尺寸硅片进行加工。
四、光刻工艺流程
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坚膜刻蚀去胶
4
1 2
3
4 5
6
7
1、涂胶
在待光刻的硅片表面形成厚度均匀(几百 nm 到 2 m 之
间) 、附着性强、无针孔缺陷的光刻胶膜。 胶膜太薄,针孔较多,则抗蚀性能差;胶膜太厚,则分 辨率低。 光刻胶膜厚的均匀性影响分辨率的均匀性,导致图形失 真,要求在±10 nm 之间,主要取决于涂胶方法及设备。涂 胶法一般为旋转法。
第八章 光刻与刻蚀工艺
1
内容提要
§8.1 概述
§8.2 光刻胶及其特性
§8.3 曝光技术 §8.4 掩模版的制造 §8.5 ULSI对图形转移的要求 §8.6 腐蚀方法
§8.7 等离子体腐蚀
§8.8 反应离子刻蚀与离子溅射刻蚀
2
§8.1 概述
一、光刻技术的特点
1、光刻是一种表面加工技术;
2、光刻是复印图像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
稳定胶膜的感光灵敏度。
1)前烘的方法 干燥循环热风、红外烘烤法、热平板传导烘烤。
10
2)显影速度与光刻胶溶剂含量的关系 溶剂含量高,则显影时光刻胶的溶解速度就比较快。 3)前烘温度与时间的选择 根据光刻胶的性质及光刻过程确定。前烘的温度一般低 于100℃,时间 15~30 min,时间过长则会影响产量。 前烘温度过低,黏附性差、溶剂含量过高、曝光精确度 差、显影液对曝光区与非曝光区的选择性下降,图形转移效 果不好; 前烘温度过高,黏附性因光刻胶变脆而降低、使光刻胶 中的感光剂发生反应,降低胶膜在曝光时的灵敏度。
11
3、对准与曝光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对光刻对准的规定是,对准误差应该
不大于特征尺寸的 1/4 到 1/3 。
为了便于对准,在掩模上必须设置专门的对准标记。通过
比较硅片表面的反射光和透过掩模返回的光来实现对准。
在步进光刻机上通常有自动对准系统。为了提高对准效率,
可以先作一次人工对准。
掩模的热膨胀也会产生对准误差。为避免 8 英寸掩模产生
8
涂胶
铺展
旋转
高转 速
真空
涂胶工艺示意图
9
2、前烘 前烘是将涂好胶层的硅片通过烘烤,使胶膜干燥的工艺。 负胶须在氮气中进行烘焙,而正胶可以在空气中烘焙。 目的:使胶层中的溶剂挥发,降低灰尘的玷污;增加光 刻胶与硅片粘附能力;减轻因高速旋转形成的薄膜应力;在 接触式曝光中提高胶膜与掩模版接触时的耐磨性能;提高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