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 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
具体方法:设总体单位数为N,需要调查的样本数为n,抽样比例K=N/n, 抽样间隔为K-1。即以K个单位为一组,用单纯随机抽样的 方法抽出该组中一个单位,把它作为起点,之后每间隔K-1 个单位抽取一个单位进入样本。
例如:某人群有2万人,决定抽取1千个人组成样本,则
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 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即多级抽样。根据 需要,每个阶段的抽样都可以采用上述4种 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原则是优势互补。
流行病学调查可采用先分层后整群的抽样方法,这种组合方式即利 用了分层抽样误差最小的优点又兼顾了整群抽样易于组织的长处。 国家组织的大规模调查多采用按行政区域逐级进行整群抽样的方法, 这样既易于组织实施又覆盖面大。
流行病学家是 如何确定因果 关系的?
案例 2
流感来袭,人们对该病的治疗
有不同观点
崇尚中医者认为吃点连花 清瘟颗粒效果就不错
相信西医者则认为达菲加
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效果更 好
西药比中药治疗 效果好吗?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熟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以及现况研究、队列研 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实施方法; 解释现况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的设计要点并能举例说明; 定义本章涉及的所有概念;
建立检查和监督机制 组织者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七、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先仔细检查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漏项要补 充,有错误无法纠正的应予以剔除。 理清统计分析思路:如何利用最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说
明最关键的医学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统计学问题,
需要依赖于统计学、逻辑学和医学三方面知识的完美 结合。
总之,在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面临 着诸多抉择。只有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将研究引向成功。
第二节 描述性研究
(DESCRIPTIVE STUDY)
一、概述
描述性研究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 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
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特点的一种观
了解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单因素统
计分析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的最新进展。
自由人类文明史以来,人类一直面临着疾病为何发生、如
何预防等因果判断问题。 在没有任何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年代,通过对多个对象的观 察获得简单的经验性的结论成为当时解答上述问题唯一可 行的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雏形。 没有解决生物现象的或然性问题,无 法辨别两事物间的伴随现象和复杂 的因果关联,易产生错误判断。
第四章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案例 1
1959年至1961年间,西欧诸国特别是西德与英国,新生儿短肢 畸形明显增加,形成了一次先天性短肢畸形的流行。 流行期间,估计新发病例高达万例,遗留数千残疾儿童。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震惊世界的灾难性事件,众说纷纭 产妇孕期病原微生物感染? 产妇孕期某种化学物质中毒? 遗传? 经流行病学调查,认定孕妇妊娠 期间服用反应停是罪魁祸首
确定研究对象时要考虑
什么时间 获取研究对象
什么地点 获取研究对象
什么方式 获取研究对象
普查?
抽样调查?
样本含量?
抽样方法?
• 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 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 目标人群中适合研究的人群, 即能够产生合格的研究对象的人群。 • 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 来自源人群的直接用于研究 的个体
一、提出研究目的
描述性
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 死亡率?疾病的人群表现?
研究 目的
分析性
引起某疾病的病因? 某因素是否是某疾病的病因或影 响因素?
验证性
某药物治疗某病是否有效? 某药物与另一药物相比,疗效 的优劣?
注意:研究目的应该是具体的,可望又可及的
二、确定研究内容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
K=20000/1000=20,抽样间隔=20-1=19,应从1~20
号中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个号码作为起点,
之后每隔19个号码抽取一个单位。
注意:假如总体各单位的排列有某种规律,而该规律与研究结果有
关,若利用该排列抽样,可使样本产生偏倚。例如:全班同
学由矮到高排好队,按1/3比例做系统抽样,调查身体发育 情况。若恰巧抽样起点是队列中的第一名,之后每间隔两人 抽一人,该样本的平均身高应低于全班平均身高。
2
重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 多病因论思想框架 注意选取相应研究指标
3
三、参考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哪些方法能 够回答研究 提出的问题?
哪种方法最 适宜回答该 研究问题?
现有条件最 适合采用哪 种方法?
四、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
例如:某地区要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若不同职业间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差别很大,就可以按照职业将人群分成 若干层,然后按照事先计算的样本含量在每层中随机抽取所 需的调查对象。
优点:可将一个内部变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变异较小 的层,并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相应比例的个体被抽 到,所以抽样误差较其它抽样方法小。 局限性:该方法的抽样基础没有脱离单纯随机抽样或系统抽 样,因而同样具有当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 资料难以收集的缺陷,也不适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医学
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哲学
数学
20世纪中期开始,为适应多病因论的需求,在统计学的
帮助下,流行病学群体研究方法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混杂因子、效应修饰因子的处理技术不断完善,解决了
在多个病因存在的条件下生物现象的或然性问题及巧合
现象,因果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既便没有实验室证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也会是真理
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 查和以早期发现病人为目的的筛检(screening)。 注意:
工作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病人必须采用普查 除有特殊需要流行病学研究一般都首选抽样调查方法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按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 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 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
注意:
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在一个有N个观察单位的总体中,
随机抽样
若抽取n个单位组成随机样本,则
每个单位被抽到的概率均应为n/N。
样本含量适当
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 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
抽样调查的优点:工作量小,既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又可
察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可回答: 事件存在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群、数量
多少?
二
1、
概念
. 现 况 研 究
现况研究是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 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
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
加以描述。 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
2、
注意
强调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调查的时间跨度过大,会给调查 结果的解释带来困难。 多适用于对病程较长、患病率较高的疾病进行研究。 现况研究获得的患病率之差可计算发病率。
样本调查其近视眼患病率,只需随机抽取约3所学校即满足 样本含量。抽到的学校,全部学生均进行视力检查。
优点:便于组织,也易被调查对象所接受。
局限性:抽样误差较大,为减少抽样误差,采用整群抽样时通常
要比其它方法增加1/2的样本含量。
整群抽样要求抽样单位的人口数不能相差 太大,否则需先合并或拆分,然后抽样。
优点:若研究总体已具备某种排序或编号,系统抽样与单纯 随机抽样相比可省去编号和抽样的烦恼,是一种更简 单的抽样方法。
局限性:该方法同样具有当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
资料难以收集的缺陷,也不适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
将调查的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 然后在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研究对定时间对 特定范围内人 群中的每一成 员进行的调查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按一定的概率从总体中 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 部分人(样本)进行调 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 总体参数。
(三)现况研究的种类
1.普查(census)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 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
集中力量将调查工作做得更细致,是现况研究 最常用的方法。
抽样调查的局限性:若疾病患病率很低、变异程度很大,则需
很大样本含量方可实现对抽样误差的控制, 若样本扩大到接近总体的75%时,不如直接
进行普查更有意义。
常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 单纯随机抽样
• 系统抽样 • 分层抽样
• 整群抽样
• 多级抽样
(1)常用的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也称简单随机抽样 该方法要求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 抽签、随机数字表等方法抽取n个对 象组成一个样本。
该方法虽然不能得到疾病的发病率,但利用间隔一年的两次
(二)现况研究的用途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早期发现病人:通过筛检可早期发现病人,实现早诊断、 早期治疗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 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三、现况研究的种类
性的。
在医学研究中,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事件的分布特 征、判断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之间是否有关联及关联性质和关 联程度。 如今,流行病学的群体研究方法已被医学各领域广泛应用,成 为医学各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