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客观题有人说:森林是“生态平衡的核心”,也有人说它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下面一些形象比喻,各蕴含森林的一种环境功能呢。
请思考回答:A.天然“净化器”(e)B。
天然“吸尘器”(c)C。
天然“蓄水池”(h)D。
天然“过滤器”(d)E。
天然“粘合剂”(a)F。
天然“绿色卫士”(f)G.天然“加湿器”(b)H。
天然“美容师”(i)I。
天然“消声器”(j)备选答案:a。
保持水土b。
调节气候c。
吸烟滞尘d。
防风雨沙e。
净化空气f。
保护农田g。
减弱暴躁声h。
涵养水源i。
美化环境j。
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二、概念题1.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或是公共问题或是麻烦。
2.劳动就业从劳动法的角度来说,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
包含四个方面:(1)劳动者就业需要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即年满16岁。
(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
(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
3.老龄化社会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
4.失业失业: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曾经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
5.人口问题指人口因素的不正常、不合理、不理想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社会的良性运作与和谐发展,引发和导致了许多社会麻烦和社会矛盾,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解决。
6.腐败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违反公共规则滥用垄断性权限和自由处置权获取私人利益,以致败坏国家正常政治生活秩序的行为。
三、简答1.失业的类型有哪些?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把失业划分为5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
2、季节性失业。
3、技术性失业。
4、结构性失业。
5、周期性失业。
2.社会热点问题联系与特征是什么?与社会问题有什么区别?社会热点问题的特征:1、它是社会利益的聚焦点。
2、它是社会成员的疑虑点。
3、它具有多样性和周期性。
4、它具有社会评价的多义性。
联系: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有相似之处,有的社会热点问题是社会问题,有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它们具有相当大的重合性。
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区别表现在:(1)受关注的时间长度不同。
(2)性质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涉及范围不同。
(5)推动的媒介不同。
3.全球人口新变化的主要趋势有哪些?1、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
2、人口大国的变化。
3、贫困人口增加。
4、家庭总数增加。
5、家庭规模缩小。
6、家庭模式多元化。
7、妇女生育率下降。
8、婴儿死亡率下降。
9、女性收入增加。
4.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特征1、时间性和空间性。
特征2、普遍性和社会性。
特征3、复杂性。
特征4、客观性和主观性。
特征5、时代性和民族性。
特征6、持久性和变异性5.中国环境问题现状中生态破坏有哪些方面?(1)森林资源贫乏,同时,森林资源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森林资源质量不高。
二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三是森林资源破坏严重,乱砍滥伐现象比较普遍。
(2)草地退化严重,成为重要的沙尘源区。
(3)耕地质量下降。
(4)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
(5)生物物种减少。
6.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1.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3.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4.人口老龄化现象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5.“边富边老”6.少儿人口比老年人口下降快。
7.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时期?各时期以什么为标志?一、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期(1978-1984年),标志:恢复高考,教育界成为全国最早推进思想解放的战线之一。
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轫期(1985-1991年),标志:《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体制步形成。
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期(1992-2001年),标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四、教育体制改革的转型期(2002--今),标志::教育是民生之基,政府办教育在新的高度上再次成为改革的核心。
三、论述1.老龄化问题:1)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并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人口结构状态。
2)人口老龄化含义包括哪几个方面?老龄化国家(地区)所包括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65岁或者6O岁以上的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指该国家(地区)的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类预期寿命的提高,整个人口必然会趋于老龄化。
3)一个国家人口达到老龄化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2.论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人口老龄化初见端倪阶段(1964—1982年),学界一般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期,发展于70年代。
2.人口老龄化进程低速进行(1982—2000年)这一时期正好处于改革开放成果初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卫生条件和生存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阶段。
老年人口普遍长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在1982--2000年这一阶段,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所占总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呈现老年人口稳定增加的局面。
3.人口老龄化进程急速发展(2000年至今)2000年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因为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更显得老龄化过程来势汹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仅较早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不容乐观。
3.结合现实分析社会转型与社会类型(问题)的内在联系1.转型期原有的社会秩序受到破坏,容易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社会转型打破了传统社会中原有的社会秩序,而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完全形成和稳定,容易导致大量社会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型摧毁的是原有社会秩序,而新社会秩序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失序”状态,从而造成转型社会中社会结构的非协调性和由此产生的相当程度的社会混乱,社会问题便产生于这种非协调性和混乱之中。
一旦社会控制体系不完善,社会问题就极易产生。
2.转型期社会控制的弱化,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进人转型期以来,传统的社会控制在现代性因素的冲击下受到损害,并且很大程度上丧失控制和规范社会行动者(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的行动能力,但新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机制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和完善,结果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产生。
3.社会成员对社会问题的主观认定与建构日趋复杂化和多元化社会事实只有在人们(认识主体)关注的基础上作出否定性的价值判断后,才成为现实的社会问题。
这表明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纯客观的社会现象,而是同认识、评估、解释者的个人素质、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个人认同的道德规范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主客体的统一。
4.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是社会问题得以产生和加剧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的动态失衡可以说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将“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直接后果。
5.社会转型期外来因素的导入,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某些问题的产生社会开放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同时也是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过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显然适应了社会转型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
但是国门的打开,外来文化的引人,既带来了解放人们思想的新观念,同时又注入了使人追新求奇、不辨是非的怪诞理念,因而在推动伦理道德多向思索和多维发展的同时,损害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对道德的认同。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追求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专访上海市社科联主席、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去年暑假,一条微博公布的一组数据迅速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同样是考上北京大学,安徽的比率是7826:1,而北京只要190:1,北京人上北大的几率是广东考生的37.5倍,是贵州考生的35.4倍,而上海人更狠,上海考生进复旦大学的几率是全国平均的53倍,是山东考生的374倍。
文汇报:有人说,这背后牵涉的是利益,而这种利益,本身代表了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
比如,我国不同省市的一本录取率差异十分悬殊。
有资料显示,北京一本率超过27%,上海超过20%,而四川低达3.99%。
有人甚至说,这里面体现着高校的“招生歧视”。
秦绍德:要理解不同省市录取率之间的差异,首先要弄清楚,高考录取率的计算方式。
简单地说,高考录取率就是用招生计划录取总人数(分子)去除以高考报名总人数(分母)而得出的。
决定一个省市高考录取率的是两个因素:第一,所在省市高考招生总人数,其中包括所在省市地方院校招生数以及部属、外地院校在所在省市的招生数。
第二,中等教育在当地的发展水平,包括义务教育和此后的高中教育水平。
简单来说,一个省市所在的大学(包括办在当地的部属院校)越多,中等教育越发达,高考的录取率就越高。
这是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形成的,并不是哪些利益集团可以主观造成的“招生歧视”。
就部属院校,特别是“985”高校来说,他们首先姓“国”(现在不大用“国立大学”这个词),面向全国招生。
以复旦大学为例,在7-10年前,复旦在沪上的招生比例,最高时曾一度接近50%,……,复旦在建设和发展中相当比例的经费、拓展的土地,以及其他资源来自上海的投入。
但是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复旦在上海的招生比例已经连年走低,前两年的本地招生比例为30%,2013年,将进一步降到25%,也就是说,外地生将达到75%。
因此说“复旦是地方性大学”未免太不公正了。
另外一个事实是,像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这样的大学,近10年留学生人数激增,越来越像一所国际化大学了。
问题:如何理解教育公平,不等于搞“平均主义”?案例二:1、拖欠学费:虽然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例如:新生入学时,为争取延交学费、免交学费、贷款等,隐瞒家庭情况,加大了贫困生工作的难度。
每年交学费时,总有相当一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
2、“枪手”替考:枪手”这个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开始流行开来。
凡是考试,都可以请枪手,冒名顶替进场。
”小到期中、期末测验,大到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的做法既让学习头痛的学生通过了考试,又让成绩好的学生赚了额外的生活费,看似达到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