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章作业
Q Q1 Q2
6、在商品X的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个人,每个人的 在商品X的市场中, 10,000个相同的个人, 个相同的个人 需求函数均为q=12 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 q=12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 需求函数均为q=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 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请回答下列问题: s=20P.请回答下列问题 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s=20P.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推导商品 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推导商品X (1)推导商品X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
违反供给规律的例子: 违反供给规律的例子:不可能再生 产出来的珍贵收藏品的供给,例如 著名画家、89岁高龄的吴冠中26年 前创作的《交河故城》,是他1981 年在新疆讲学、写生时,所见到的 交河故城的残垣断壁。 1991年以 255万港元拍卖,日前在北京以 4070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这不仅 是吴冠中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也创 造了中国内地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拍 卖纪录。
P P1
S′
S
Q2 Q1
(2)木屑的价格上升。 木屑的价格上升。 注:木屑是副产品, 可与木材共计成本 收入,其价格上升 导致木材的成本下 降,在同样的木材 价格下,厂商愿意 多出售木材。 Q Q1 Q2
P
S S′
P1
(3)木材的价格上升。 木材的价格上升。 P (Price) P3 P2 P1 S Q1 Q2 (Supply) 这件事解释 了供给法则:在 其他因素给定不 变的条件下,商 品供给量与其价 格之间存在着互 为同方向变动的 影响关系。
5
P
D E
S
S′ Q′s = 40000 + 20000P
4
3
E′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Pe=2 均衡数量: 均衡数量:Qe=80000
2
1
Q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7、右图表示由学生会组织的大学生辅导站私人教学辅导员 的市场,请回答下列问题: 的市场,请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辅导员所赚的工资率为多少?有多少人就业了? (1)教学辅导员所赚的工资率为多少?有多少人就业了?
(3)必需品与奢侈品(注:此题亦应为第三章的复习思考 必需品与奢侈品( 参见第三章第56 56页 题,参见第三章第56页) 日常用语中的必需品与奢侈品,是以对其的开支是否 为生活所必需为衡量标准的。例如粮食当然是必需品,但 粮食中的高档品种就被认为是奢侈品了。 经济学术语中的必需品与奢侈品与日常生活中的区分 方法比较接近,但有着更为严格的数学界定:在正常品中, 凡是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就是奢侈品,凡是需求收入弹 性小于1的就是必需品。 但因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收入弹性,例如 黑白电视机,就经历了由奢侈品、下降为必需品,在下降 为劣等品的过程,即需求收入弹性由大于1、到小于1、再 到小于0的过程。
5
50
100
150
(3)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辅导员的最低工资为8元/小时, 有多少辅导员将失业? 注:此问没有意义,此题应该改为: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 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 辅导员的最高工资为8 小时,有多少学生将找不到老师? 辅导员的最高工资为8元/小时,有多少学生将找不到老师?
Qd = 10000 ﹡ qd = 120000 - 20000P Qs = 1000 ﹡qs = 20000P
(2)在同一坐标体系中,给出商品X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 在同一坐标体系中,给出商品X 场供给曲线,并标示出均衡点。 场供给曲线,并标示出均衡点。
5
P D E S
4
3
2
1
Q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4
3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
1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5)假设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个人供 假设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求技术变化后的市场供给函 给曲线向右移动了40个单位, 40个单位 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标示。 数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标示。
3、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下面那对商品是替代 替代品和互补品之间有什么区别? 那对商品是互补品?那对商品两者都不是? 品?那对商品是互补品?那对商品两者都不是? 替代品即在消费中可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某一欲望的 替代品 商品。互补品 互补品即在消费中可相互补充以满足消费者某一欲 互补品 望的商品。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某一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 会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上升;而某一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 上升,则会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下降。 (1)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替代品。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互补品。 (3)盐和糖:两者都不是(但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民来 说,在做菜时,却成为互补品)。 (4)冰淇淋和酸奶: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品。 (5)图书和书架:互补品
P
S′ S
P1 Q Q2 Q1
(5)环境保护论者说服政府通过一项新法案,该法案将会 环境保护论者说服政府通过一项新法案, 减少树木用于木材加工的数量。 减少树木用于木材加工的数量。
P
S′ S
P1 Q Q2 Q1
(6)一种新技术降低了木材生产的成本。 一种新技术降低了木材生产的成本。
P
S S′
P1
(2)需求与供给 日常用语中的需求与供给,都没有限定“愿意并且 能够”这两个必要的条件。例如有的时候人们可以把客观 上的需要说成是需求,或者把主观上的欲望也说成是需求, 但实际上并没有现实的支付能力。 经济学术语中的需求和供给,则对这两个概念作了 严格的限定,除了“愿意”购买或出售之外,还要加上 “能够”这个条件,即有现实的支付能力或供货能力。所 以: 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 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 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手机发明于1973年,在其最初的20年中,很少有人使用 手机 手机。而在20世纪90年代,手机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同时 手机服务的价格也明显下降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机有替代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1)手机有替代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答:有,步话机,即对讲机,但是替代的有效半径较小, 并不能够完全替代。 (2)手机有互补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手机有互补品吗?如果有,请举一例。 答:有,例如手机电池充电器、SIM卡等都是。 (3)导致手机使用量在20世纪90年代显著增加的主要因 导致手机使用量在20世纪90年代显著增加的主要因 20世纪90 素有哪些? 素有哪些? 答:价格、收入、偏好、互补品的价格等。
(3)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联立方程求解:
Qd = 120000 - 20000P
5
P D E S
Qs = 20000P Qd = Qs = Qe
4
3
可得: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Pe=3 均衡数量: 均衡数量:Qe=60000
2
1
Q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4)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其个人需求曲线向右 4)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 假设每个消费者的收入有了增加 移动了2个单位, 移动了2个单位,求收入变化后的市场需求函数及均衡价 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标示。 格和均衡产量,并在坐标图上予以标示。
5
P
D
D′ E′ E
S
Q′d= 140000 - 20000P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Pe=3.5 均衡数量: 均衡数量:Qe=70000
工资率 W
D
15
S
工资率应该是10,
E
10
有100人就业。
5
L就业量
50 100 150
(2)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辅导员的最低工资为15元/小时, 若学生会规定私人教学辅导员的最低工资为15元 小时, 15 有多少辅导员将失业? 有多少辅导员将失业?
工资率 W
D
15
过剩供给
S
E
10
回答此问题,必先求出 需求曲线,根据直线的 两点式方程,列出需求 曲线方程为: Qd=200-10P 则当P=15时,Q=50 答:若执行最低工资 15元/小时的标准, 将只有50人就业,相 对均衡点来说,有50 人将失业。 L就业量
2、何谓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试举出违反需求规律和供给 何谓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 规律的例子。 规律的例子。 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需求与商品价格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 即在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 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这种关系称为需求定理, 也称为需求规律。 违反需求规律的例子: 违反需求规律的例子:英国学者吉芬(Robert Giffen) 发现在1845年的爱尔兰灾荒中,虽然马铃薯的价 格上升但需求量仍然增加,原因是灾荒造成爱尔兰人的收 入下降,就只能靠增加土豆这类低档食品度日。 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在其他因素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供给 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影响关系,这种关系 称为供给定理,也称为供给规律。
(4)预期明年木材的价格上升。 预期明年木材的价格上升。 注:对生产商来说, 预期明年木材价格上升, 从现在开始就要扩大生产, 但不是现在就供应给市场, 而是扩大产品的库存;对 纯销售商来说,预期明年 价格上升,现在要做的事 就是“囤积”,要尽可能 多进货而减少对市场的供 给。所以市场上总的供给 情况,是在同样价格水平 下的减少,供给曲线是向 左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