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II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II


3.2.1 戴明改进循环
世界著名的统计
管理学专家和质量 管理专家戴明把 质量管理工作过程 总结为PDCA四个 阶段。
W· 爱德华· 戴明博士(1900-1993 ) 主要因其对日本有关质量控制 方面的研究工作而闻名。 “二战”后,戴明应日本政府的 Plan Action 邀请,到日本帮助他们提高生产 计划 改进 率和质量。戴明告诉日本人,高 质量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和更低 持续改进的 过程 的成本。 Check 20世纪80 年代,看到日本获得的 Do 检查 执行 巨大成功,美国企业争先恐后应 用戴明技术,以帮助自己的工厂 建立质量改进计划。 戴明奖:象征着高质量组织的奖 项。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活动,贯穿企业从质量 方针制定到用户对项目产品质量的最终检验的全 过程; 质量管理需要所有项目干系人的共同努力; 质量管理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管理,而且还包 括制造产品过程中工作质量的管理。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3)项目质量管理
环保质量特性:产品对于环境保护或环境污染。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软件质量除了具有一般产品的质量特征以外,还具有6个方面 的质量特性,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子特性: 功能性: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 易用性:易理解性、易学性、易操作性; 效 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 可维护性:易分析性、易改变性、稳定性、易测试性; 可移植性: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易替换性。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的定义 ISO将质量管理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 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 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 保障和质量改进,使质量得以实现的全部管理活 动。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的定义
3.1.3 全面质量管理
全过程的管理 产品是项目各阶段研究、设计、生产活动的成果,它有产 生、形成过程,因此应将不合格消灭在过程中,防检结合, 以防为主,从各环节上致力于质量提高。 质量管理重点:从事后检查把关到事先控制;从管理结果 到管理因素。 使质量管理范围从原来的制造过程向前后延伸,形成一个 螺旋上升过程。从访问用户、市场研究、产品设计、方案论 证,到设计、试制、生产、销售、使用、服务的全过程,实 施质量管理。
质量方针: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 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标,是对质量方针的 展开。 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 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致力于保证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 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3)项目质量管理
必须让参加项目的每个人从进入项目这一刻就牢记:
质量是软件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全体员工的责任; 使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的目的; 质量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策划和制造出来的; 建立项目管理规范、标准和模板是项目质量的基本保障; 质量管理的关键是不断地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案例3-1分析】
产生软件质量问题的13个原因 :
(7)对用户的质量要求不了解,缺乏使用户满意的思想。
(8)用户对软件需求不清晰、存在二义性。 (9)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理解有偏差甚至错误。 (10)开发与管理文档对质量控制作用小。 (11)软件开发工具引发质量控制困难。
(12)不遵守软件开发标准和规范。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质量 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过程质量
工作质量
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定义中的服务,主要指服务性行业提供的服务,如交通运输、邮电、商 业、金融保险、饮食、宾馆、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仓储、咨询、法律 等组织提供的服务。由于服务含义的延伸,有时也包括工业产品的售前、 售中和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内部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服务。 反映服务质量要求的质量特性主要有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 舒适性和文明性。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与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对产品质量、服务质 量、过程质量的保证程度。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1)质量的定义
质量的内涵包括:
内在质量特性:性能、特性、强度、精度。 外在质量特性:外形、包装、装潢、色泽、味道。 经济质量特性:寿命、成本、价格、运营维护费用。 商业质量特性:保持期、保修期、售后服务水平。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工序间
进行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
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发动全员、 全部门参加,使生产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3.1.3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
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 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 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 全员性 全过程性 全要素性
(13)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3.1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指出:
质量是一种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有用的 产品的方法。一旦改进了产品质量,生产率就会自动 提高。 忽视质量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受到更为严厉的惩 罚。 【案例】 2008年9月震惊全国的“奶粉门”事件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3.1.3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序质量所做的工 作的好坏,就是企业技术、生产、组织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水 平。如设计工作质量、制造工作质量、检查工作质量、销售 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正确揭示了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的之间的关系。 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 证和基础。 现代质量管理以改进工作质量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不仅可 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且可以节约消耗、降低成本、及时供货 、服务周到、满足用户多方面要求。
2005年,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系统发 生大规模系统故障。
【案例3-1分析】
产生软件质量问题的13个原因 :
(1)管理者缺乏质量观念,未从一开始就强调质量。 (2)开发者未将保证质量作为自己重要而且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3)没有真正执行 “决不把不合格的中间产品带到下一 阶 段” 。 (4)没有良好的激励机制。 (5)大家看不到提高质量对公司的生存发展有多重要,普遍缺 乏主人翁责任感。 (6)没有解决好质量管理者和开发者的关系。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的定义

Juran朱兰视质量为适用性(Fitness for use)。 认为通过管理可以控制大约80%的质量缺陷的发生。 包含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质量三元论的 思想来描述质量管理。 根据朱兰的观点,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工作程 序,质量计划是必要的。为了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 正质量问题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 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是朱兰理 论的一个核心。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提高软件质量是企业竞争的需要,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的产 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条 件。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的定义

戴明总结出14条质量管理原则,他认为一个公司要 想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在公司 的管理系统而不在职员。部门经理的责任就是要不 断调整管理系统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戴明还强调了减少质量波动(与一定标准之间的偏差 )的必要性。要减少质量波动,就需要辨别引起波动 的特殊原因(即可纠正的原因)和共同原因(即随机原 因) 。
质量管理的方法与体系。
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软件质量改进问题与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案例3-1】
1963年美国探测火箭的爆炸。
1986年机器泄露致命剂量的辐射,致使两名医 院病人死亡。 1993年伦敦附近核电站的反应堆温度控制失灵。 1997年香港新建机场第一天出现严重混乱。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质量 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过程质量
工作质量
过程质量
过程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 动”。其中资源可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 法。 过程质量,是指过程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之总 和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质量 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过程质量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The average ‘Wronged’ customer will tell 8 to 16 people. 91% of unhappy customers will never purchase goods or services from you again. If you make an effort to remedy customer complaints, 82% to 95% of them will stay on with you. It costs 5 times as much to attract a NEW customer as it costs to retain an OLD one.
3.1.1 质量和质量管理
质量 产品质量
服务质量
过程质量
工作质量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特性。一般包 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外观等。 产品质量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随着生产 力发展水平不同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产品质量会 提出不同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