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锡伯族简介PPT

锡伯族简介PPT

锡伯族
—— 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一个将爱国主义视为生命的民族。
锡伯族
在祖国的西北、东北、内蒙 部分地区,可以看到一些能 骑善射的人们,他们时而跃 马扬鞭进行跑马竞赛; 时而 开弓搭箭开展射箭比赛; 时 而三五成群较量一番摔跤; 时而兴致勃勃练习几回举重 ……他们就是锡伯族人。
民族概况
锡伯族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 族,它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 关系。 “锡伯”之称谓与汉字书写最早见 于清代,此后在清代官方文献中虽多用 “锡伯”二字,但未能统一,直到辛亥革 命以后,始渐趋统一。新中国成立后, “锡伯”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而置 身于祖国民族大家庭之中。
人口与分布
在古代,锡伯族广泛分 布于西伯利亚、蒙古和中 国。 如今,我国的锡伯族 有十万余人,它也是一个 人口虽少,却分居东北和 西北两个地区的民族。现 有五万多人分布在东北等 地,还有近四万人在新疆, 其中两万多人聚居在伊犁 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中。
语言和文化
锡伯族在语言上有独特的优势,是 全国鲜见的双语民族乃至多语民族,不 少人兼通满文、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俄语、汉语等多民族的语言文字。现在 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只有在新疆锡伯人中 保留着,他们还是唯一可以阅读满文的 民族。 锡伯族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 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民间歌 曲是锡伯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内容上深刻地反映了锡伯族西 迁200余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锡伯族人 能歌善舞,“东布尔”是锡伯族特有的 弹拨乐器。
饮食特点
锡伯族是以米、面为主食 的民族,包括小麦、稻子、玉 米、高粱、黄米、小米等,也 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 等。这和本民族的生产形式有 关。 肉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 养,多以牛、羊、羊等均 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
民族节日
西迁节是锡伯族人民不可 忘记的民族传统节日。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的西迁 节,俗称“迁徙节”、“农 历四月十八节”、“农历四 月十八西迁节”等。乾隆二 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 十八日,四千余名锡伯族官 兵及眷属奉朝廷之命由盛京 (今沈阳)出发,西迁新疆 伊犁地区屯垦戍边。之后每 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以 隆重纪念祖先的英雄业绩,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
民族服饰
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 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 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 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 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 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 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 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 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 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 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 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 清朝末期,服饰逐渐与汉族相同, 只有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至今 仍保持着穿袍的习惯。
建筑风格
沈阳锡伯家庙
沈阳锡伯家庙
锡伯族人以村屯聚居,每一村屯有一、二百户人家,村屯四 周筑有围墙,住房为“人”字形屋顶坐北朝南自成院落。
民族历史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 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 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8世纪 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 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 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 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 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 垦戍边。现在的察布查尔锡 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 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 的子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