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步骤PPT课件
种出自内心的安与乐,又岂是别人能体味得了的?所以说,富
贵贫贱不是决定我们内心是否安乐的尺度,只有行为符合我们
至善的天性,方能获得内心的快乐和满. 足。
17
课后练习二
3、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 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 学讲的则是德性,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 的。人生的归宿也应在此。
食:颜渊
类比论证
衣:布帛
住:颜渊、诸葛亮
举例论证
行:孔子、老子
孟子的话
引用论证
生命与生活:
比喻论证
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差不多
.
11
第二阶段:行为与事业(社会人生)
工作:1、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儒家入世的思想精神!
修身:精神行为 平等自由 齐家:生活意义 治国平天下:身、家、国一体相通
.
18
安所以乐:积极投入生活,让生命拥有价值,所 以安——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怎样一步一步走过, 到达快乐的彼岸,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思考!
.
4
他会以什么为快乐呢?
• 据报道,比尔·盖茨现在依然每天工作14 个小时以上。
• 迄今为止,盖茨和妻子已经为国际健康事 业捐赠了超过250亿美元。比尔·盖茨向 外界公开了遗嘱,其中宣布将把全部财产 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比尔及梅琳达·盖 茨基金会。
.
5
在周恩来去世后第二天,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 “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 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 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 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 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 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 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 没有一个孩子!”
这是对人生三步骤内容的归纳总结,也是全文主旨 所在。它告诉我们,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不 可缺,精神文明更重要,而圆满发展德性则是人生的 最高境界和阶段,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和价值所在。 “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是说 德性是个人修养的结果,但它一旦发展圆满,成为众 人的榜样与标准,则可常存天地间,永生不灭。
人生三步骤
钱穆
.
1
你快乐吗? 说出三个使你快乐的理由。
.
2
你认识他吗?
.
3
比尔•盖茨
• 微软公司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软件和商业计算软
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 围内的领导者 • 截至2004年8月,微软公司创立者兼总裁 比尔•盖茨的总资产增加到480亿美元, 而第11次成功蝉联福布斯400富豪榜第一位置
.
12
第三阶段:德性——精神人生
1、反问,引出下文——人生的归宿(人生 的归宿在人性) 对比论证
2、论证人的行为要合乎人的天性 举例对比论证 3、论述天性得到满足才心安快乐
4、总结全文:做人既要讲物质文明,又要 弘扬人文精神,最高境界是圆满发展德性。 (这是人生的归宿) 对比、引用论证
圆满的德性——喜怒哀乐顺乎天地,合乎 自然, 身、性、情统一而协调,平和、安宁。
.
9
人生三步骤
• 生活——生存(物质文明)
• 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精 神)
• 归宿——德性
• 结构:
• 全文:总(人生有三个层次阶段)——分(生 活、行为与事业、德性)——总(总结全文)
• 主体:递进
.
10
第一阶段: 生活层次(物质人生)
衣食住行——维持生命的存在与安全 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
13
想一想,它们的相通之处在哪里?
钱穆
冯友兰
生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德性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
14
课后练习一
作者所阐述的人生三步骤,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人 生的三种境界,即物质的人生、社会的人生、精神 的人生。
者之间既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也是一种 孕育与包容的关系。物质的人生孕育了社会的人生, 是社会人生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的人生又包含着物 质的人生,是物质人生的升华;精神的人生既建立 在社会的人生之上,同时又超越了它,达到精神的 超脱和解放。人生的三种境界一步步向上,生命的 意义与价值也一步步提高。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 更是彻底的“无产者”,他是 后人永远学习的崇高榜样。
.
6
周恩来的人生以什么为快乐? 他毕生追求的是什么呢?
.
7
人生三步骤
• 生活 • 行为与事业 • 德性
.
8
钱穆 (1895-1990) 字宾 四,中国历史学家。江苏 无锡人。
钱穆著作丰富,有专著八十种以上。他 强调中国历史的独特而长久的传统,被公认 为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之一传统史学的代 表,影响颇大,尤以研究学术思想和文化史 驰名中外,被誉为儒学大师。曾获香港大学 名誉法学博士、美国耶鲁大学名誉人文学博 士称号。
自我天性得到满足后的“安”,而这个“自我天性”不是恶,
不是无原则的为所欲为,而是至善的德性。只有这样的“安”
才能生发出“乐”。如果损人利己,取不义之财,谋非法之利,
即使大富大贵,又岂能心安理得?心不安者,整天提心吊胆,
如履薄冰,又岂能心情享受富贵之乐?而那些极其贫贱的人,
只要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品自己的诚实劳动谋生活,那
.
15
课后练习二
1、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我 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 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
作者在这里阐释了生命和生活的关系。他认为生命是 目的,生活是条件和手段,是为了维持生命而存在的。 “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外层即外在的物 质追求,内部即内在的心灵精神生活。心灵精神生活是 目标,是主要的;物质生活是手段,是辅助的。精神人 生的意义胜过物质人生,因此,在物质生活上只求最低 限度的满足即可,我们应该去追求精神和生命的高质量。 倘使在生活上有无限的要求,那么我们的人生就变成专 为生活的人生了,手段变成了目的,本末倒置了。
.
16
课后练习二
2、安是我们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 人,或许他不安不乐,极贫极贱的,或许他反而安乐。……富贵贫贱只是人 生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能合乎我们的天性,可 以完全不问境遇自得安乐。
作者在这里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富贵贫贱与安乐之间的关系。
说“安是人生中第一个是重要的字”,是因为,这个“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