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 与发展。
3.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识记: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增长和分布及人口政策;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变化。
2.理解: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农 业区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分析我国某地区农业分布以及区域发展等问题。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上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4.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温馨提示】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种类齐全,且蕴藏量大。
(2)我国疆域辽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且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3)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4)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二、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民族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 600多万人。
共56个民族。
(2)民族分布: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哪些特点?答案: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2.两种主要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盆地;林地多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2)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四、中国的农业1.农业的地区分布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南稻北麦”。
(2)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3.简述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答案:(1)面临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2)解决措施:①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③科技兴农。
五、中国的工业1.工业的空间分布(1)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3)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2.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考点讲解】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一、能源资源1.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2.我国的能源问题(1)成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消耗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③区际协调: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石油储备基地,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供应;将高耗能的产业转移到国外生产,降低能源使用量。
3.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1)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主要措施:修建水库。
(2)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主要措施:跨流域调水。
(3)降水稀少。
主要措施:收集雨水、沿海发达国家进行海水淡化等。
(4)蒸发旺盛、下渗严重。
主要措施:可以采用坎儿井等措施。
(5)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
主要措施: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农业可以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6)河流上中下游用水分配不均。
主要措施:加强河流的统一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7)地形陡峭、河流短促,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岛屿国家。
主要措施:沿海地区可建储水池等措施。
(8)污染严重、水质变差。
主要措施:污水达标排放。
除了各自的针对措施外,水资源短缺地区可通过提高水价,节水技术,加强宣传等措施节约用水。
二、农业1、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主要农作物主要分布区及商品粮基地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影响因素粮食作物小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西北灌溉农业区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A)利: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不利: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玉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谷物华北平原水稻长江流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成都平原(C)、江汉平原(D)、洞庭湖平原(E)、鄱阳湖平原(F)、江淮地区(G)、太湖平原(H) 珠江三角洲(I)利:农业基础好、地势平坦、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传统经验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不利: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珠江三角受市场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棉花五大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地区,南疆地区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油料作物花生山东丘陵沙质土壤,排水好油菜长江流域,并有北迁南移趋向水热丰富的亚热带气候、地势平坦大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雨热同期其他西北内陆的胡麻,河南的芝麻光照好,作物耐旱糖料作物甜菜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北疆;主要分布在黑、吉、新、内蒙古等省区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甘蔗热带、亚热带;台、闽、粤、桂、滇、川、琼喜高温,需水量大,生长期长水果作物苹果北方地区的丘陵区暖温带气候柑橘南方地区的丘陵区亚热带气候花卉西南温暖湿润的气候2、三大棉区3、畜牧业的地区分布:主要分为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状元笔记】对各种农作物的分布地区应进行归纳整理并加强记忆。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可归纳如下:【自学指导】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及优势产区分布(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重点优势区域是: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
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
我国秦淮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
(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在我国分布比较广,主要分为北方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夏插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
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是: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4)棉花:棉花喜温、喜光,生长期长。
我国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目前,我国棉花优势区域重点是: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三、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比较(1)我国基础工业部门的分布(2)四大工业基地的对比分析:四大工业基地因各自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也不同,呈现的发展问题也有所不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3)三大工业地带比较:四、中国交通 1.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大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小 。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3.我国主要铁路线、铁路枢纽的分布图 中国主要铁路枢纽图解我国三大工业地带南北铁路干线(五纵)走向意义 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沟涌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载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促进港澳地区的发展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中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走 向意 义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方便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联系,巩固边防沟通东部和西部,促进西北、青藏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中、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3.水运(1)海运沿海航线: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远洋航线:包括东行、南行、西行、北行四个主要航线方向(2)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巧学速记】(1)顺口溜记忆各省级行政区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内渝台海福吉安。
还有港澳全归还,中国统一乐无边。
(2)分类记忆找特征:查阅中国政区图,可将一些省级行政区按所在区域归类划分总结出其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位置记忆(主要是相对位置)。
如图所示:①长江流域六省二市对称分布②南部沿海东西四省三区排队分布③黄河中下游四省二市十字形分布湖泊分类咸水湖(内流湖)淡水湖(外流湖)流域特点①分布在内流区;①分布在外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