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经典案例分析一.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1.建筑师简介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在当今世界建筑的舞台上,54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是绝对的主角。

人们称她的建筑为“白色暧昧”的建筑。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

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直观感中解放出来。

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

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

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

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妹岛和世主要作品:劳力士学习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成城公寓、日本和田艺术中心、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关税同盟设计管理学院等。

2.作品简介由SANAA设计的“大胆且高度实验性质”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

学习中心坐落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内,距离建筑5000米处是瑞士有名的阿尔卑斯山。

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师隔离起来。

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

2万平方米的流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阅览室、信息咨询、交流空间、学习空间、餐厅、咖啡厅和美丽的室外风景。

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没有分割墙的宽敞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

这座建筑有2个外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

2个外层之间是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

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到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有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到90米长。

底部光滑的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

建筑平面是矩形,鸟瞰整个建筑,立体而有机,远看上去整个好似浮于地面上,给人轻盈放松的感觉。

3.设计手法及特点建筑漂亮的混凝土表面和流线型的有机结构沿袭了妹岛以往流线型的有机结构和纯净、飘逸的风格特点。

整座建筑仿佛要漂浮起来似的。

其设计最特别之处是,设计师创造了单层流畅的空间。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再没有分割墙的宽敞环境中学习交流,一个活动区与另个活动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劳力士学习中心的设计体现出了妹岛提出的“模糊边界”和“消除建筑”的理念。

建筑的内部空间由两座山坡一分为二,波浪形欺负的水泥缓坡地面,形成的峰、谷与高地在代替台阶的同时,还起到了分割不同工作区域的的无墙式分界。

整体建筑结构几乎全部由360度透明的玻璃幕墙构成。

室外风景进入室内,带来自由开放的的感觉。

同时,建筑体的存在感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站在里面可以一览湖天之间朦胧隐现的冰蓝色阿尔卑斯山。

在建筑的内部,凸起和下凹由地面的波动形成,不同高度的地面没有明确的边缘,不同的区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分割界限。

没有了踏步和楼梯,不同标高之间具有平缓的坡度过渡。

由于没有限定性质的墙体,每个活动区域的范围都是灵活可变的。

访客漫步在这柔和的曲面之中,或者停留在经过特别设计的、精致的玻璃盒子电梯之上,感受空间的变化带来的美妙体验。

除了气氛活跃的交流区域和礼堂,这座建筑还保留了相对安静的区域,通过高度的变化形成听觉的分隔。

建筑内部的凸起和下凹,以及内部的天井使得整座建筑成为无障碍空间。

平面分析:波浪型的地面赋予建筑灵活开放的平面,流动的空间通过14个不同尺寸的结构体量来控制和限定,并形成一系列圆形的外部天井。

建筑表面的开洞看似随意,实际上每个天井的大小、位置、比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如图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妹岛的另一作品“矿业同盟设计学院”中立面开窗的影子。

流线分析:与传统建筑设置主入口与若干次入口的流线组织方式不同的是,学习中心在四个立面均有可以进入建筑的入口。

同时由于建筑的体量过大,设计师还巧妙地利用了建筑楼板的起伏,将几个大型入口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以供人群和汽车更方便迅速地达到建筑入口处。

内部空间:室内拥有灵活流动的交流空间。

自由讨论区,大型玻璃幕墙营造私密又透明的空间。

媒体图书馆为人们提供近万种的杂志和电子期刊,以及先进快速的书目搜寻设备。

4.建筑材料分析建筑漂亮的混凝土表面和流线型的有机结构沿袭了妹岛以往流线型的有机结构和纯净、飘逸的风格特点。

整座建筑仿佛要漂浮起来似的。

其设计最特别之处是,设计师创造了单层流畅的空间。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再没有分割墙的宽敞环境中学习交流,一个活动区与另个活动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该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钢、木头和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的非常精确和细致。

建筑的底面非常光滑。

地板是混凝土结构,屋顶是钢架和木头,地板和屋面保持了一致的走向。

为实现这样的几何效果,在施工中制作了1 400个不同的模具。

一个流动形混凝土的浇筑往往需要进行2天以上的持续性浇筑工作才能完成。

天井由玻璃围合,作为开放的交流空间,为室内外提供了有效的联系。

在建筑内部较高的区域,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学校的景色,而且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日内瓦湖和阿尔卑斯山的美景。

楼板:以钢筋织骨架,浇灌混凝土建筑底部光滑的木和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

天花板:轻质钢材做框架,铺设木板和预制板。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令人诧异的倾斜室内构造,一些穿孔的混凝土曲面+玻璃体块建筑。

这个用混凝土建成的房子完全没有厚重的感觉,反而非常轻盈,纯洁的室内空间是自由而纯洁的感觉,像一个流动的梦。

二.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1.建筑师简介麦哈德--格康博士,于1965年与福尔克温-玛格教授创立GMP德国建筑师事务所,他的理想是,通过简洁的设计,使设计作品在内容和时间上经得起考验。

因为简洁明了性对其来说是至高无上的准则。

麦哈德-冯-格康,福尔克温-玛格和他们的合伙人过去四十年在近乎所有德国大城市进行了规划和建造。

其项目涉及面极为广阔,由私人别墅,旅馆,博物馆,剧场及音乐厅,办公楼,贸易中心,医院,直到科研教育设施及交通建筑,工业建筑和总体规划。

在国际上gmp尤以机场建筑设计而著称:1975年柏林的特格尔机场作为第一座驶入式机场被启用。

这一创新设计在斯图加特机场及汉堡机场航站楼的出港和到港层的设计建造中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受到世界广泛重视的不仅有已建成的作品如莱比锡新交易会中心,意大利米尼会展中心或2000 年世界博览会基督教展厅,而且也有诸如奥林匹克体育场改建项目、科隆莱茵河能量体育馆和“柏林新中心火车站-雷尔特火车站”的建筑设计。

2.作品简析2006年5月26日,被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车站的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落成剪彩。

这座历时10年、耗资130亿欧元建成的五层钢结构玻璃建筑,占地1.5万平方米,已成为欧洲最大的火车站,也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

每天将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

车站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拥有80多家商店。

车站位于柏林墙旧址以西不远,是城市最高建筑物。

它占地1.5万平方米,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火车站,每天将有超过1100列火车进出,可接送30万乘客。

尽管车站体形巨大,但造型轻巧别致,它的半透明屋顶由9117块玻璃面板拼成,它将成为柏林继帝国议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后的第三座地标性建筑。

车站有如机场航站楼,地面轨道长320米,地下月台长450米,拥有80多家商店。

连接巴黎和莫斯科的东西线列车从高出地面12米处进出,而连接哥本哈根和雅典的南北线则在地下15米深处通。

德国战后最大的建筑工程,耗资130亿欧元、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柏林中央火车站日前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火车站位于柏林市中心的施普雷河河畔,毗邻总理府和新建的议会大厦,离著名的观光景区勃兰登堡门、帝国议会大厦和菩提树大街仅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

这里也是过去“柏林墙”的所在地,横跨东西柏林。

从空中俯瞰,新建的中央火车站呈现出中文草字头结构。

草字头的一横,是东西走向的铁轨。

轨道两旁450米长的站台上是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拱形玻璃屋顶。

草字头的两竖,则是南北方向长达160米的五层玻璃钢建筑。

中间的三层是“购物世界”,有80家商店,购物面积达15000平方米,全天24小时营业。

3.设计手法及特点新车站占地1万5000平方米,是5层楼高的钢构建筑,支撑整个建筑的是钢架,动用钢材85000吨,水泥50万立方米。

两侧还有1对70米高的双子星塔。

车站屋顶与四壁以9,000多块特殊玻璃盖成,采光充足且现代感十足。

有力地强调已有的轨道在城市空间中的走向,而建筑的亮点—巨大但不失轻盈的玻璃顶和两座相交的桥型办公大楼诠释了这个原则。

根据最新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建造。

平面分析站台大厅为东西走向,长430m,为大尺度的轻型玻璃顶覆盖,大厅横穿两座长条形办公建筑。

两座办公楼在空间定位和方向上彰显了位于地下的南北向火车站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

一层主要为零售、餐厅、问询和休息处。

在轻轨之间设置独立承重的钢结构全景电梯,和众多的楼梯一起分散车站大规模的人流。

车站的货运功能被安排在东西两侧,避免了与主要人流流线的交叉。

地面层主要为短途公交客运交通、个人交通、自行车及步行交通、旅游业交通提供停靠点。

地下一层平面,该层主要为服务中心,集中各种小吃店、水疗中心、购物中心,为往来的旅客提供休闲娱乐放松的场所。

地下二层平面,该层设置了四个长途汽车站台和一个轻轨列车站台。

剖面纵向剖面横向剖面4.建筑材料分析柏林的报纸将新落成的中央车站形容为“庞大的玻璃宫殿”。

支撑宫殿的是钢架,动用钢材85000吨,水泥50万立方米。

它是目前欧洲最大也是最现代化的中转车站。

钢结构建筑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

目前钢结构建筑在高层建筑上的运用日益成熟,逐渐成为主流的建筑工艺。

钢结构建筑优点1.大大节约施工时间,施工不受季节影响;2.增大住宅空间使用面积,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3.建筑材料可重复利用,拉动其他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4.抗震性能好,使用中易于改造、灵活方便,给人带来舒适感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