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皮瓣移植及护理(字体宋体(标题)三号加粗)【概述】(宋体(正文)五号加粗)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应用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移植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可缩短疗程,提高患者治疗率。
(宋体(正文)五号)【主要护理问题】1、皮瓣血管痉挛(宋体(正文)五号加粗)与情绪,体位,痉挛,环境等有关2、血管栓塞与手术,血管痉挛吻合口栓塞有关(宋体(正文)五号)3、出血倾向与手术、药物作用等有关4、伤口疼痛与手术创伤、个体因素等有关5、皮瓣水肿与体位、栓塞等因素有关6、有发生各种感染的危险与环境、陪伴人员过多、手术因素等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移植的皮瓣正常存活,不发生皮瓣痉挛。
2、减少一切引起血管栓塞的因素,防止发生血管栓塞。
3、严密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有渗血较多者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4、患者疼痛降低,舒适感增加。
5、正确放置体位,使皮瓣水肿发生率减低。
6、加强病室环境营造,正确使用抗生素,以防各种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宋体(正文)五号)1、心理护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2、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利弊和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说明术后急症血管探查的可能性3、供皮区准备供皮区皮肤应选择无外伤、感染、溃疡、瘢痕、血管畸形供皮区防蚊虫叮咬、防抓伤碰伤禁止在术区进行侵入性操作剃净局部毛发并给予清洗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毛囊感染、癣、瘢痕及其他皮肤疾病修剪指甲,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4、其他加强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术前戒烟,戒酒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的需要室温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二、术后护理1、全麻术后护理了解麻醉和手术方式、术中情况、切口和引流情况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档保护防坠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2、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观察供皮区有无渗血,有渗血及时处理3、各管道观察及护理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尿管按照尿管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术后第1天可拔除尿管,拔管后注意关注患者自行排尿情况4、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有镇痛泵(PCA)患者,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评价镇痛效果是否满意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防止皮瓣血管发生痉挛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5、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
尿管护理、定时翻身、雾化、患者清洁等工作三、环境与体位(1)环境:加强保温防寒措施,除保证室温25~28℃,湿度50%~60%,以保持局部温度恒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痉挛,冬季下地活动后患肢可给予棉套袖或棉手套,以防受寒。
(2)体位:安置麻醉后相关体位,无禁忌证者,一般采取平卧位,抬高患肢10°~20°,肢体位置的安置应不影响移植物的血供,不可使移植物受压、有利于局部引流,防止移植物血管吻合处发生扭曲,受压和张力增加应保证手术部位的动脉良好充盈和静脉充分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间:应按照取皮区与受皮区位置及移植组织生长情况而定。
游离皮瓣手术,无论哪个部位,均需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术后10~14天后可床上坐起,为下地做准备,以免突然站立发生晕厥等情况,如移植皮瓣生长良好,供皮区愈合顺利术后两周即可下地活动。
四、饮食护理(1)早期宜选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忌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防诱发血管痉挛。
(2)使用抗凝药物期间,易进软烂食物,忌食油炸、坚硬食物,以防损伤食管和胃黏膜引起血。
五、小切口放血的护理(1)向患者说明目的维持皮箱的血液循环平衡,促进建立静脉的侧支循环,以利于早期形成一个较低水平的血液循环。
(2)操作部位和方法大面积的皮瓣可在边缘切口。
常规消毒皮肤后用尖刀片在操作部位纵行切开0.3~0.5cm的切口,深达皮下,放血时用无菌棉签将切口的血痂去除,若不出血,可用无菌针头轻拔切口见血涌出为止。
(3)小切口放血的间隔时间及放血量术后3天尤其是24小时内,一般为每30分钟至1小时放血一次,间隔放血时速度控制在3~5滴/分。
每次持续5~10分钟,持续放血球摩一般控制在0.Iml/min左右。
(4)小切口关闭的时间放血5~7天后,逐渐延长放血1司隔时同及放血量,以促使新的血液循环,使切口逐渐闭合。
如闭合过早,由于侧支静脉尚未建立,则静脉回流受阻,动脉张力大,易形成血栓,导致手术失败闭合过晚,由于长时间放血,出血量大,患者易出现贫血、出血性休克,还可因小切口放血时间过长,使吻合的静脉长时间无血流循环,张力太低,缺氧造成静脉瘪陷坏死,导致手术失败。
完全闭合前要观察1~2天,关闭后仍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循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5)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按时放血,若放血过于活跃,可用无菌棉签轻压小切口若放血不活跃,可用肝素棉球敷在切口上,使小切口持续渗血。
3)小切口处覆盖无菌纱布,注意及时更换,避免形成血痂影响血液循环。
4)放血时切忌不可用针头切割或任意扩大加深伤口,导致部分皮瓣干枯基至失活。
5)根据皮瓣的血运情况,给予1司断性关闭小切口。
闭合时间一般为1周左右。
6)小儿、体弱等需要持续放血者,应密切观察渗血的量,及时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
7)抗凝药物使用:术后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速度不宜过快。
观察小切口情况,如小切口出血量多时,应减慢或停止使用;伤口敷料渗血渗液较多时,应通知医生及时给予更换。
六、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皮瓣情况有计划地协助患者进行,根据游离皮瓣不同手术部位、不同的关节部位以指导患者行主动活动。
早期进行被动锻炼,如上肢手部游离皮瓣术后患者,术后第3天行肩关节局部按摩,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方法是以大拇指或大鱼际部位对关节周围进行环行按摩。
过早按摩易牵拉皮瓣,影响吻合口愈合。
先用毛巾热敷关节后,再进行关节的按摩、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循序渐进。
下肢游离皮瓣患者术后患者术后病情平稳7后,协助做双下肢、踝部运动(足背伸跖曲,足趾运动)、股四头肌训练、双上肢做简单的抓取动作。
4周后指导患者下地活动,逐渐恢复膝关节功能。
四、与治疗相关的护理1、用药的护理(1)、指导病人正确按疗程足量服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为初始期、减量期和维持期3个阶段。
护士应熟知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要向病人讲清疗程和用法,讲清随意停药和减量的危害,嘱病人用药期间勿私自变更药物剂量或停药,指导和鼓励病人正规服药。
(2)、甲状腺药物一般副作用发生率约5%,包括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皮肤瘙痒、关节痛或关节炎、发热、消化道不适、口腔异味等。
症状轻者无需停药,减少剂量或抗组胺药物等药物对症治疗,不能缓解者应更换药物。
甲状腺药物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3%,包括粒细胞缺乏症、中毒性肝炎、血管炎等可直接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必须立即停药。
粒细胞缺乏:为致命性,多在初治2个月及复治1个月内发生,该期内每周复查WBC。
高热、咽痛时要警惕粒细胞缺乏。
停药指征:WBC<3.0×109/L,粒细胞<1.5×109/L。
(3)、协助医生取血复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注意追查结果。
(4)、其他1)、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莱洛尔要测病人的脉搏。
2)、爱西特等活性炭应空腹服用,不能与其他药物同服,以免影响效果。
2、手术治疗护理3、放射性碘治疗的护理甲状腺细胞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浓缩碘化物的能力,口服一定量的131I被甲状腺大量吸收进入甲状腺组织,其放射出的有效射程仅0.5-2mm的β射线选择性地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而不影响邻近组织,被破坏后的腺体逐渐坏死,被无功能的结蹄组织代替,使甲状腺的分泌功能降低,甲亢得以治愈。
由于该疗效效果明显,疗程短,受到病人的青睐。
但并非所有甲亢都适用本疗法。
护理上要做到:(1)、向病人讲明年龄小于25岁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差,活动性肺结核,白细胞<3.0×109/L,粒细胞<1.5×109/L,中度浸润性突眼者,甲状腺危象,以往用过大剂量碘剂而甲状腺不能摄碘者禁用本疗法。
(2)、向病人讲明虽然本疗法效果好,但少数病人仍可能发生甲亢未控制或发生甲减及其他不良反应。
(3)、服药后要妥善处理病人的分泌物,以免污染环境。
(4)、服药后注意监测病人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五)心理护理(1)、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关心,消除病人的自卑心理。
(2)、动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六)健康教育1、一般知识宣教(宋体(正文)五号加粗)皮瓣神经恢复比较慢,对冷热刺激不敏感,避免烫伤或冻伤。
冬季注意保暖,可给予棉手套或棉套袖。
注意保护皮瓣免受破损等伤害,移植皮瓣多较臃肿,除加强局部功能锻炼外,可对皮瓣进行局部拍打、挤压锻炼,以促进脂肪消耗,减轻臃肿。
如皮瓣臃肿影响美观、穿衣、行走和肢体活动时,可行二期皮瓣抽脂修复术。
(宋体(正文)五号)2、预防并发症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房内禁止吸烟,限制陪伴人数及探视次数,以减少不良刺激对皮瓣影响。
修订于2017年1月(宋体(正文)五号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