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脚本
茶产业是我省的特色优势产业、重要的扶贫产业和山区重要主导产业。
茶园建成后,如何提早投产、优质高效生产是茶农朋友最关心的问题。
俗语说“三分种,七分管”,种茶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茶园的管理水平,涉及到茶园耕作、施肥、修剪、采摘和气象性灾害防御等技术内容。
一、幼龄茶园管理
1、抗旱、防冻保苗
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
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
此外,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对预防冻害,也有很好效果。
2、行间铺草覆盖
每亩铺草应不少于1500公斤,青草、稻草等均可。
3、尽早补苗
出现缺窝断行的幼龄茶园应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
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补植后要浇透水。
4、勤除杂草
幼龄茶园杂草应做到“除早,除小,除了”,一旦有杂草滋生,应及时锄掉。
一年生的茶苗,棵边草应用手拔除,行间进行浅锄,深度在3~5cm;二年生茶苗,茶行两边浅锄3~4cm,行间浅锄7~10cm;三年生茶苗,茶行两边浅锄4~5cm,茶行间可按常规进行耕锄。
5、施足肥料
基肥:幼龄茶园每年平均亩施农家肥750Kg或商品有机肥300kg或饼肥
200Kg以上,配施过磷酸钙25Kg和硫酸钾15Kg。
按苗沟施,施肥沟距根颈距离:一、二年生茶树为5~10cm,三、四年生茶树为10~15cm,深度15~25cm。
追肥:宜选择薄肥勤施方法。
1~2年生茶树一年追肥3~5次,每次追肥数量一般为亩施尿素3~5kg或茶叶专用复合肥5-10kg。
三年生茶树一年追肥3次,每次追肥数量一般为亩施尿素6~8kg或茶叶专用复合肥10-15kg。
在土壤含水量高时开沟或挖穴均匀撒施,施肥处宜离开根际10~15厘米或树冠垂直处开沟穴。
6、合理间种
在行间种植部分株型较矮的一年生经济作物,以短养长,抑制杂草,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加速土壤熟化。
7、定型修剪:
(1)第一次定型修剪:
当茶苗高达30cm、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
宜用锋利的整枝剪逐株修剪,只剪主枝,不剪侧枝,剪口要平滑,剪后留柄宜短。
(2)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
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去上部枝梢,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
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同时剪去根颈处的下垂枝及弱小分枝。
(3)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
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用整枝剪将根颈和树蓬内的下
垂枝、弱枝剪去,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二、投产茶园管理
(一)茶园施肥
1.施肥原则:
①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②氮、磷、钾三要素配施,幼龄茶园氮、磷、钾比例以1.5∶1∶1为好,投产茶园以2∶1∶1为好;
③重施基肥,及时分期追肥,一年一基三追;
④掌握肥料特性,合理施肥。
施铵态氮肥,不施硝态氮肥和含氯肥。
2.肥料选择:
(1)应尽量选用《准则》中推荐和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在不产生不良后果前提下,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
(2)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以1∶1为宜,大约1000Kg厩肥配施2Kg尿素(厩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或追肥),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茶叶采摘前30~50天进行,越早越好;
(3)禁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农家肥要先腐熟并达到无公害化要求;
(4)利用山区资源充足的优势,广积天然绿肥和土杂肥,或在幼龄茶园种植绿肥。
3. 施肥技术:
(1)基肥及其施用
基肥应做到““早、足、深、好”。
①基肥施用时期:宜早不宜迟,结合茶园深耕一起进行。
一般在10月~
11月中旬施用为好。
②基肥施用量:投产茶园,每年或隔年亩施有机肥1500~2500Kg或商品有机肥400kg或饼肥300Kg以上,配施过磷酸钙25~50Kg,硫酸钾15~25Kg。
③施肥方法:基肥要深施。
通常在茶丛边缘垂直向下位置开沟施肥,也可隔行开沟,每年更换位置,一左一右,沟深20~30cm;
(2)追肥及其施用
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
茶园追肥一般施3次以上。
第一次追肥称催芽肥,施肥一般在茶树越冬芽鳞片初展时进行,即贵州南部和低海拔茶区在1月中旬,中部、北部和高海拔茶区在2月中旬;第二次追肥在春茶结束后(5月底6月初)进行;第三次追肥在夏茶后(7月底8月初)进行。
若在茶树萌发轮次多,采茶季节长,施追肥次数可结合当地情况增加。
2、茶树修剪枝条返园
修剪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的枯枝落叶应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
(二)茶园耕作
1.耕作的种类及时间。
主要有:浅耕,深耕和深翻改土。
浅耕主要是疏松表土层土壤,以利茶树当年生长,茶园浅耕一般全年3~5次,耕深5到10厘米,耕幅视行距而定,以不伤根系为原则。
深耕较浅耕要深,一般在茶树停止采摘时进行。
深翻改土是种植前或种植后进行深翻,结合重施有机肥进行。
3.茶园耕作技术
投产茶园的浅耕一般经过3~4次。
结合除草,可分春茶前(3月中下旬~4月上旬)、夏茶前(5月下旬)和秋茶前耕锄(6月下旬~7月下旬)。
(三)、茶树修剪
1、轻修剪:在秋茶停采后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宜轻不宜重,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6厘米,使茶蓬平整。
2、深修剪:3~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剪去树冠上部10~15厘米。
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
剪后须留养一季春茶或夏茶,才可采茶。
3、重修剪:剪去树冠1/3至1/2,以离地30~40厘米为宜。
剪后当年发出的新梢不采摘,并在11月份从重修剪剪口上提高7~10厘米轻修剪。
重修剪后第二年起可适当留叶采摘,并在秋茶末再进行一次轻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7~10厘米)。
4、台刈:一般用中割机、台刈剪或柴刀在离地5~10厘米处剪去上部所有枝干。
注意剪口要光滑,使之迅速形成一层膜,防止雨水冲刷,最好选择晴天台刈,太阳越大越好。
(四)、鲜叶采摘与管理
1、鲜叶采摘技术
(1)及时分批标准采:严格按照企业收购标准采摘。
一般名茶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大宗春茶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夏秋茶有10%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
采摘周期一般名茶为2~3天,春茶4~6天,夏秋茶6~8天。
(2)留叶采:一般采用全年留鱼叶或春夏茶留鱼叶、秋茶留一叶采。
蓬面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树冠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外
露。
2、鲜叶采摘方法
(1)手采法: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
①打顶采摘法:幼龄茶园以采代剪方法,②留叶采摘法:投产茶园春茶、夏茶采摘方法,③留鱼叶采摘法:投产茶园秋茶采摘方法。
(2)机采法: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
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可制率达85-90%。
3、鲜叶装运
采下的鲜叶要及时运到加工厂,经专人验收后尽快摊放在清洁阴凉的屋内。
运送鲜叶的容器采用透气性好、清洁的竹筐,筐的容量以50~100Kg为宜。
三、茶树主要气象性灾害及防御
我省高山茶区,气候多变,易遭受寒冻、冰雹、旱热等气象灾害的袭击。
(一)、寒害、冻害
1.概念、危害症状
(1)寒害:茶树在其生育期间遇到反常的低温而遭受的灾害,低温一般在零度以上,如春季的寒潮,秋季的寒露风等。
危害症状:叶枯脱落,越冬芽受害,继而枝梢干枯、冻死。
(2)冻害:是当温度短时间下降到0℃以下,使茶树遭受伤害或死亡。
危害症状:成叶边缘变褐,叶片呈紫褐色,嫩叶出现“麻点”、“麻头”。
2、寒害、冻害防御
加强茶园合理施肥、深耕培土、行间覆盖、种植绿肥、茶园灌溉、合理修剪和采摘等肥培管理,增强树体对低温的抵抗力,是茶树防冻的有效方法。
3、寒害、冻害后的补救措施
(1)整枝修剪、及时轻修剪
在气温回暖后,立即对受冻枝叶进行修剪。
按茶树受害程度分别对待:受冻轻的,严格掌握“宁浅勿深’的轻修剪,受冻重的则进行重剪或台刈,及时剪去受冻部位,以促进新梢萌发。
(2)浅耕施肥
解冻后,进行早春浅耕锄草,结合追施速效氮肥,使茶树迅速恢复生机,促进茶芽萌发和新梢生育。
(3)培养树冠
采养结合,受晚霜冻伤的‘麻头’,应及时采去,以免消耗过多养分,妨碍新梢萌发。
受冻重的,经整枝修剪或台刈,当年着重培养树冠,不采茶。
(二)、雹害
1.冰雹是指直径5mm以上的固体降水,直径在0.5-3cm之间,重
0.1-12.7g左右。
2.贵州四月冰雹较为频繁,水城、六枝、纳雍、大方、金沙、开阳、瓮安、余庆、凤冈、普定、西秀、花溪、长顺、平塘、独山、普安、晴隆等17个茶叶重点县处于我省5条冰雹带上。
3.冰雹后的补救措施:
(1)重灾强采,轻灾养蓬。
击落芽叶达15%以上,破伤芽叶在30%以上,蓬面的新梢有50%达到一芽二、三叶,达到采摘标准时,须强采整蓬。
(2)翻土追肥、恢复树势。
(3)防病除虫,保护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