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1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各地区、各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三件事的工作力度,在外需减弱的不利条件下,积极扩大内需,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回升,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保持稳定。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17993元增加到19986元,增长11.6%。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基础上,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8.56亿元,增长6.3%,增速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

第二业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891.51亿元,增长12.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8%,其中工业增加值807.3亿元,增长12.5%。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6.6亿元,增长11.7%,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全市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公司已达20户。

现代企业制度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工业系统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完成公司制改造的有152户,占82.2%;商业系统大中型骨干企业中,已有66家完成股份制改造。

顺利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就业结构继续发生变化,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年新安置就业人员16.5万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2.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0%;集体单位23.1万人,比上年减少10.5%;其他所有制单位57.1万人,比上年增长12.2%。

全市拥有职业介绍与人才交流机构239个,全年人才和劳务市场共接待304.74万人次进场择业洽谈,61.73万人达成初步意向。

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为下岗职工拓宽了再就业渠道,当年有5.43万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再就业。

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截止2001年底,全市私营企业4.05万户,个体经济19.3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分别为46.36万人和26.49万人;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324.81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5.7%提高到17.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外需减弱的影响,外贸出口增幅回落,服务业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城镇就业压力还比较大。

二、农业经济投资中,中央单位投资完成137.7亿元,下降5.0%,地方单位投资474.8亿元,增长24.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09.38亿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141.85亿元,增长26.7%。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第二产业投资254.5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投资356.92亿元,增长27.5%。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47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68.86亿元。

石化聚脂二阶段、天汽夏利换型、三星超大屏彩管、博爱芯材、天津联化乙烯扩建、盘电二期、天津港扩建、津滨高速、卫津河改造、市内道路拓宽改造、天津移动和联通扩容等20个项目竣工或基本建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综合功能。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2.84亿元,增长19.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投资88.8亿元,增长41.2%。

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增加值81.51亿元,增长17.2%。

房地产开发投资161.27亿元,增长20.4%。

房地产开发规模适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1862.7万平方米,增长4.5%;竣工面积690.2万平方米,增长18.3%。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消费迅速增长,全年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537.4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2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2%和39.9%。

个人购房比例提高,在商品房销售中,个人购房面积的比重高达97%。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7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全市商品销售总额1560.02亿元,增长9.2%。

2001年我市超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47个,全年成交额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的67.8%,其中大胡同小百货批发市场年成交额跻身全国百强市场行列。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6%。

各种所有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国有企业零售额完成1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零售额完成33.83亿元,增长9.0%;私营企业零售额完成96.29亿元,增长31.6%;个体经济零售额完成136.42亿元,增长27.2%。

商业业态不断得到调整,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连锁网点达1700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900家。

各类商品销售全面增长。

吃的商品完成零售额334.33亿元,增长11.8%;穿着类商品完成零售额139.24亿元,增长12.1%;用的商品完成零售额346.98亿元,增长13.3%。

移动电话、电脑、建筑装潢材料等商品销售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假日消费活跃,春节、“五一”、“十一”期间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大中型商业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劝业超市海光寺店,家乐超市南楼北店、西青区店,开发区翠亨广场,塘沽新百广场,滨海商贸大世界,西青广汇商厦等相继竣工开业。

市区商业街建设改造步伐加快,塘沽区解放路商业街,大港区胜利街二期工程,西青区杨柳青商贸街均已建成。

商品市场建设全面展开,大胡同商业中心一期,王顶堤汽车城一期,天津市食品批发市场一期,登发装饰基地以及红旗、金钟、何庄子三大农副产品市场改造等项目完成,为商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全年市场零售价格低位徘徊,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升,工业生产价格低于上年水平。

2001年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1.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2其中:食品100.8衣着9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5.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0.7交通和通讯106.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4.3居住106.42.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63.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8.81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5.87六、对外开放与滨海新区全市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

全年天津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81.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

其中进口86.85亿美元,增长1.8%;出口95.02亿美元,增长10.1%。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3.45亿美元,增长3.7%,加工贸易出口60.11亿美元,增长14.7%。

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继续保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的地位,全年出口额49.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2.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仍占首位,全年出口7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全市外贸出口的74.8%;国有企业完成出口21.65亿美元,增长2.6%;集体企业出口形势明显好转,完成出口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2%。

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市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欧美市场。

全年对亚洲出口48.45亿美元,增长11.1%;对美国出口22.24亿美元,增长12.1%;对欧洲出口18.59亿美元,增长3.0%。

口岸功能进一步增强,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32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进口145.58亿美元,增长9.7%;出口178.13亿美元,增长7.8%。

招商引资工作成果明显,外商实际投资大幅增长。

全市新批三资企业项目618个,合同外资金额46.3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32.2亿美元,增长25.8%。

吸引外资大项目增多,全年新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60个,比上年增加21个,增长53.8%,合同外资10.63亿美元,增长56.3%。

第三产业招商引资速度加快,全年合同外资额8.25亿美元,增长33.9%。

截止年末在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10个。

全方位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走出去战略迈出新的步伐。

全年对外承包和劳务合同811项,合同金额3.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05亿美元。

年末在国外劳务人员1.51万人。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交技术引进合同263项,合同金额2.87亿美元。

新批境外机构38个,其中在境外投资生产企业25家,总投资1417万美元,在总投资额中中方投资1105万美元。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现代化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全年发送函件17066万件,比上年增长31.3%,国际特快专递17.07万件。

电信业务发展迅速。

全年长途电话通话量4.24亿次,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国际及港澳台长途电话773.01万次。

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122.88公里,比上年增长1.5倍。

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71.74万门,本地电话年末用户275万户,住宅电话219.1万户。

年末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70.41万户,比上年增长1.3倍。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形成以光纤网络为主、以无线网络为辅的覆盖全市的立体高速宽带网络环境。

政务信息化工作取得成效,在63个政府委办局和区县机关中,已有80%建立了各种局域网。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有16000家企业网上有名,千家企业有主页,百家企业有网络,10个行业网络建成开通。

全年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企业达到100家。

开通了“市物流信息综合网站”,建成了“网上和平路网站”,实现了和平路90%的商户与银行系统的POS直联。

社区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区宽带社区全面开通运行,南开区宽带网络已经进入210个居民小区。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全年共接待国际旅游人数42.14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7.53万人次,港澳台同胞4.61万人次。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8亿美元,增长20.9%。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63.28万人次,其中接待外省市游客人数2259.2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6.58亿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