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技术ppt课件
核磁共振技术
概 述
• 核磁共振的方法与技术作为分析物质的手段 ,由于其 可深入物质内部而不破坏样品 ,并具有迅速、准确、 分辨率高等优点而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已经从 物理学渗透到化学、生物、地质、医疗以及材料等学
科 ,在科研和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 核磁共振是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k)和
布洛赫(Felix Bloch )
珀赛尔 (Edward Purcell)
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恩斯特R.R.Ernst(1933-) 瑞士物理化学家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他在发展高分辨 核磁共振波谱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这些贡献包括: 一.脉冲傅利叶变换核磁共振谱 二.二维核磁共振谱 三.核磁共振成像
2002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库尔特· . 维特里希“for hi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in solution".
原子核的基本属性
• (1)、原子核所带电荷和质量:
•
原子核是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中子组成。与 核外电子类似,原子核也有自旋现象。
如同电子具有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一样, 核也具有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 (2)、原子核的自旋与核磁矩: •
1. 原子核的磁性
众所周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 核,这些正电荷主要分布在原子核的表面上。由于原子核的自转,根 据电磁学原理,电子的运动产生磁场,于是原子核就有了磁性。原子 核磁性大小一般用磁矩μ表示 :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原理
• 核磁共振仪 • 实现核磁共振的两种方法
NMR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写为NMR)
是一种研究原子核在核外磁场中能级及其跃迁的波谱方法 ,(1)只有自旋不等于零的核才能与外磁场相互作用,具 有核磁共振的条件; (2)在强磁场的激励下,一些具有某 些磁性的原子核的能量可以裂分为2个或2个以上的能级; (3)如果此时外加一个能量,使其恰好等于裂分后相邻能 级之差,则该核就可能吸收能量(称为共振吸收)。从低 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吸收能量的数量级相当于频率范围 在0.1到100MHz的电磁波(属于无线电波范围,简称射频 )。因此核磁共振就是研究磁性原子核对3;1/2
△E=2μH0
当电磁波的能量符合下式时;
H0 由=Ih/2 得0=H0/2π
△E=h0=2μH0,
进动核便与辐射光子相互作用 (共振),体系吸收能量,核 由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发生核 磁共振。
必须注意:在无外加磁场时,核能级是简并的,各状态的能量相同。
哈佛大学珀赛尔(E.M.Purcell)各自独立发现的,两人因 此获得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0多年来,核磁共振已 形成为一门有完整理论的新学科。
Related Nobel Prize
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布洛赫(Felix Bloch ) & 珀赛尔 (Edward
Purcell)因发展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核磁共振。
化学位移
同一核由于化学环境不同,在核磁共振谱上共振吸收峰位置发生位 移的现象叫化学位移。因为化学位移 的差异很小,不能精细地测出绝对 值,所以常以相对位移表示。对于1H核,一般以四甲基硅(TMS)为标 准。它只有一个吸收峰,把它与样品放在一起作内标测出核磁共振谱, 以TMS吸收峰为零点,其他H核的吸收峰与零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作为化学 位移。化学位移以下式计算
他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半奖金。
If one knows all the measurements of a house one can draw a three-dimensional picture of that house. In the same way, by measuring a vast number of short distances in a protein,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picture of that protein.
有两种取向:一种与外磁场平行,这时能量较低,
以磁量子数m=1/2 表征;一种与外磁场反平行,
这时氢核的能量稍高,以m=- 1/2 表征.
当外加磁场时,I=1/2的原子核 能级发生裂分。其能量差与核 磁矩μ和外磁场强度H0有关。 两种自旋态的能量差△E随着 外磁场的强度增加而变大。
高能自旋 m=-1/2 零磁场
核自旋Ι与原子核质量数A及原子序数Z的关系如表所示。
A 奇数 偶数 偶数
Z 奇或偶数 偶数 奇数
Ι 半整数 零 整数
例
1H 13C 15N 12C 16O 12S 2H 14N 10B
核磁共振现象
如前所述,如果将某一磁性核置于外加磁场 H0中,则它对外加磁场可以有(2 Ι+1)种取向。
以氢核为例,由于其自旋Ι =1/2 ,所以它只能
h . . 2
式中 h:普朗克常数;
γ:各种核的特征常数,称磁旋比,每种核都有固定值,它实质 上是原子核磁性大小的度量,其值越大表示原子核磁性越强,反之亦 然;
I:自旋量子数,简称自旋。
Ι表示了磁矩的空间量子化情况, 即可能的量子状态。例如质子的Ι = 1/2 ,表示质子的磁矩在外加磁场中有两种可能的取向,相应于m =±1/2 ;14N的Ι=1,则表示其磁矩在磁场中有三种可能的取向, 相应于m=0,±1 。因此,磁量子数m可能的数值是Ι ,Ι-1,… ,-Ι+1, -Ι共有(2 Ι+1)个可能值。
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 劳特布尔 (Paul Lauterbur) 和英国科学家彼得· 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 )
Peter
用核磁共振层析“拍摄”的脑截面图象
MRI is used for imaging of all organs in the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