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P6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了.
2.中国为什么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制度。
但是,近代中国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近代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极少,在这样一个国家里马上建立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间过程
1949 1956
中华人民共和成立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1956)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经济上的基本特征:
1.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2.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3.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占绝对优势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这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
这五种经济成分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种:
1.社会主义经济
2.个体经济
3.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
二:三种阶级的基本力量:
1.工人阶级
2.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3..民族资产阶级
P67;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改变。
(三)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2.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3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4.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总路线
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行的思想毛泽东提出
1.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应该进入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关于转变的条件: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
1952年,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全面过渡的总路线,
为什么提前结束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原因如下:
1.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2.政权巩固
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清理帝国主义在华资产使得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加强。
4.农村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5.经济生活中暴露了新问题:在城市,资产阶级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在农村,由于个体农村生产规模小,落后,不利于采用新的科学科技,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6.对过渡时期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新认识
1962年,毛泽东指出,新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由此把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中心,变为事实上的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生产关系为中心
7.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
-----------学习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工商业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三大改造是生产关系,工业化是生产力。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因为之前是说只有发展工业,就可以进一步实现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之前是中心,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其次是慢慢地进行三大改造活动。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而现在是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由此把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为中心,变为事实上的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生产关系为中心。
7.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
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为只有这个行业支持着中国的经济支柱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改变了原来先工业化,后改造和15-20年后一举实现过渡的初步设想,改为同时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
工业化与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第一、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这是一定要工业化的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需求。
农业现在的生产现象
A。
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缺乏,贫穷落后,
B。
农村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C。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里,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性。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列宁
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
----毛泽东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必须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呢?
1.这主要是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