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PPT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PPT


偷偷的听我的动静
牵挂、关切
扑过来、抓住手 忍住哭坚强坚定、执着好好儿活
坚韧
母亲此时,自己的情况是怎样的?
• 身患绝症 • 儿子瘫痪
深受苦楚的母亲
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没有
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没有
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
——没有
(对比)
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 儿子;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
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品读第二段,母亲又是怎样对 待儿子的?
—— 挡在窗前 理解、体贴;怕儿子触景生情
—— 央求般的神色
母爱执着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喜悦
—— 比我还敏感 细心、体贴
• 下面是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指出分别属于 什么描写?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 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性情暴躁 脾气很坏 (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 的暴怒无常。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的做法
悄悄地躲出去,又悄悄地进来 理解、体贴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 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 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 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 散文之一。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病逝,享年59岁。
拓展阅读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
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
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
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
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
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
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
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
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
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
了。

-------《我与地坛》
母亲啊!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荷花 母亲》
最后一段写菊花的句子: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 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怀念,明白 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要热爱生活, 要好好地活。要像菊花一样顽强。
•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 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 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6、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 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初读课文
• 1、作者怀念的是谁? • 2、为什么是怀念? • 3、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
作家简介:
史铁生(1951_2010),当代著名作家。 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 痪回到北京。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 人》,其后陆续发表了《我们的角落》《在一个 冬天的晚上》、《山顶上得传说》等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 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著有散文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病隙碎笔》。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 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 写作”.
人物描写的方法
•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 心理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神态描写
感知人物形象
• 这是一个坚韧顽强、具有博大无私的爱的 母亲
拓展阅读
在那段日子里——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 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 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 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 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 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 她情愿截瘫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儿子,可事实无法代替;她 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确 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 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 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 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 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 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 “伤残”现象的关切。他把写作当作个人 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这种对于“残疾 人”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 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 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既有对宿命的感 伤,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
主旨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
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 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为何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意蕴丰富,不仅表 达了对母亲深沉的怀念,而且展示了作者 面对苦难历程的生命感悟,易于引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 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 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 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 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本文是高位截瘫作家史铁生,
为纪念多年关心体贴自己却突然去 世的母亲而写的一篇催人泪下的文 章。讲述的是史铁生瘫痪后,他的 母亲与当时自暴自弃的他生活中的 几件小事。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 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对 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子欲养 而亲不待”的悔恨… …
再读课文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