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单元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单元分析

《轴对称和平移》单元分析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的理解。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3.通过轴对称与平移知识的学习,发展空间观念。

4.能从平移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的学习共有4次。

第一学段安排了两次,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

其中,二年级上册是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三年级下册是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也安排了两次,侧重于通过画图等方式,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

本册是第三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四次学习在六年级下册,包括对旋转的再认识和三种运动的综合应用。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在四年级又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结合已有知识和折纸、画图等经验,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现实的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在第一学段,学生通过对折和描画等操作活动,已对轴对称图形和平移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

教科书通过折纸、画图等多种操作活动,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如在“轴对称再认识(一)”中,首先根据已有知识通过“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以“平行四边形”为例,解释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理由,并通过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在“轴对称再认识(二)”中探索如何利用对称轴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在方格纸上把实物按水平或垂直方向进行平移运动。

本单元“平移”这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为此,需要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教科书以“平移小旗”为例,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抓住图形的关键点,把图形的平移转化为关键点的平移,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2.在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活动中,感知图形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生活中,很多图案的设计,都涉及轴对称和平移的知识的运用。

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画轴对称图形、平移图形的经验,感知图形的美,教科书安排了“欣赏与设计”这一内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5课时。

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知识技能评价要点
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要点。

1.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