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拆迁安置居民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_以浙江临安文昌阁社区为例_熊远来
拆迁安置居民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_以浙江临安文昌阁社区为例_熊远来
① 黄帝荣 ( 2012 ) 认为, 有流动愿望。 拆迁破坏了 被拆迁居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 造成原有的
二、 研究方法与设计
( 一) 数据收集 本研究数据通过实地调查获得, 调查对象为 浙江省临安市锦城街道文昌阁社区拆迁安置居 民, 问卷主要内容为居民社区归属感及潜在影响 因素, 题项设计均充分考量了前人研究和拆迁居 民的实际情况, 每个题项均采用 Likert 五点计分 法进 行 计 分。 发 放 问 卷 4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 388 份,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 1 所示。
: 《城市拆迁改造对邻里初级群体的影响 》 , 《河海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7 年第 9 期, 第 39 - 42 页。 ①陈伟 : 《城市化过程中被拆迁群体的社区适应与融入研究 》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2 年第 9 期, 第 18 - 22 页。 ②黄帝荣 : 《村落拆迁中的 “非物质补偿” — —基于一个个案村的调查研究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 2012 年第 问题初探— ③陈飞强 9 期, 第 120 - 125 页。 : 《征地拆迁对城市郊区老年农民生活影响研究— — —以南京市 QQ 村为例 》 , 《中国软科学 》 2009 年第 5 期, 施国庆、 贾永飞 ④王慧娟 、 46 - 54 。 第 页 : 《拆迁风潮给家庭养老带来的挑战 》 , 《理论界》 2011 年第 4 期, 第 197 - 199 页。 ⑤白旭 : 《城市拆迁对老年群体的影响— — ——以 N 市实证调查为例 》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社科版 ) 》 2009 年第 9 邱国霞、 吴填 ⑥陈赟畅 、 期, 第 20 - 22 页。 以往研究常用三种方法: 一是在概念辨析基础上确定其维度进而测量; 二是在对与社区归属感有关的认知行 ⑦社区归属感的测量 , 为测量统计基础上确定维度 ; 三是置换为被认为与社区归属感密切相关的部分或个别行为加以测量。 第一种方法忠于社区归属 感本义, 但缺乏结构上的验证 ; 第二种方法与数据相吻合, 但所获社区归属感维度常和其因素混淆, 和社区归属感本义也有一定背 离; 第三种方法易化了测量 , 但不能准确代表社区归属三峡移民的研 “对未来生活预期和移民政策落实情况 ” 究发现
② 针对流动儿童的研究 对社区归属感影响显著, ③ 针对旅 “未来学业期望 ” 发现 为重要影响因素,
旅 游地社区居民的研究发现归属感与旅游感知 、 ④ 游获益密切相关。 基于此, 本研究除了设置了 邻里关系、 社区活动参与、 社区满意度等因素外, 特别关注拆迁安置政策因经济、 生活及其预期变 化对归属感的影响, 设置了政策满意度、 社区进步 感知、 经济状况改善、 生活改善预期等因素。 另 外, 社区组织处于拆迁安置落实工作一线 , 居民与 之打交道最多, 因此也设置了社区组织满意度这 一因素。至于居住时间, 因为居民同一时间被安 置进入社区, 时间短, 差异小, 而且对于归属感的 重建, 居住时间并非是可以操作的因素 , 故予以忽 略。因此总共设置了 8 个因素。
社区归属感是指社区居民对本社区地域和人 群集合认同、 喜爱和依恋的感觉。 它表现为居民 间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向心力, 不仅有助于满足 居民归属与爱的基本需要, 消除孤独感和彼此疏 离感, 而且有助于维持社区的和谐稳定 , 促进社区 整合, 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社区归属感受到 现代化的挑战, 虽然有学者认为, 现代化从根本上 , 提升了社区生活质量 因此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 区意识和归属感, 甚至能优化社区功能, 突破社区 空间局限在更广区域内建立归属感, 但也有学者 认为, 现代化对社区归属感是一种破坏性力量 , 城 市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促使人们理性选择 、 现实 生活, 进而导致人与人日渐疏离, 归属感日渐淡 漠, 最终导致城市社区的解体。
56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5 年
量。获得数据后对社区归属感五个维度指标进行 KMO ( KaiserMeyerOlkin ) 检 验, 发 现 KMO 值 为 0. 808 , 巴特利特球状检验( 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的 χ 值为 2 261 , 自由度为 10 , 在 0. 000 的水 平上显著, 表明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按照初始设 计, 能且仅能抽取 1 个成分, 统计显示确实仅能抽 取一个成分, 社区依恋、 社区认同、 社区关心、 社区 喜爱与组织认同五个指标的共同度分别为0. 898 、 0. 831 、 0. 603 、 0. 854 和 0. 844 ,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0. 619 % , 可反映原始变量所提供的大部分信息 。 如此, 社区归属感既忠于本义, 又与数据统计相 。 吻合 2. 解释变量 有研究者梳理出社区归属感有五个影响因 素: 社会经济地位、 居住时间、 社区内的社会关系、
作者简介: 熊远来, 男, 江西赣州人, 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社区建设、 弱势群体。 : 《三峡外迁移民的社区归属感研究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1 年第 2 期, 朱玲怡 第 101 - 102 页。 风笑天、 ①汪雁风、 》 , 《青年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 《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 第 86 - 88 页。 ②米庆成 :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培育 》 ,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年第 6 期, 第 80 - 83 页。 吴胜锋 ③厉云飞、 : 《城市在校外来青少年社区归属感研究 》 ,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8 年第 3 期, 第 20 - 25 页。 费梅苹等 ④赵璨、 : 《流动儿童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探源 — — —基于杭州等地的调查 》 , 《城市问题》 2011 年第 12 期, 第 69 - 74 页。 ⑤吴新慧 》 , 《西北人口》 2011 年第 3 期, : 《城郊农民集中居住区移民社区归属感研究 第 27 - 30 页。 ⑥叶继红
生产体系、 社会网络、 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解 体, 不可避免地造成拆迁居民在生活 、 生产、 心理、 社会关系上的不适应, 进而影响到其对安置社区 ② 的评价。 陈飞强 ( 2012 ) 的个案研究表明, 村民 对拆迁有两个主要的非物质补偿诉求, 一为保障 自身长远生活, 二为维系或重组原有村落共同体, 这一结果显示了村民对拆迁破坏村落共同体的担 ③ 王慧娟等 ( 2009 ) 认为, 忧。 熟人社会中那种自 然生产、 生活中形成的关系网络重新建立需要很 长的时间 和 精 力 , 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换也伴 随着生产 、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适应 , 这对于活动 , 能力已处 于 下 降 阶 段 职 业 生 涯 已 经 退 出 的 老 人而言 , 重新建立关系网络 、 适应角色转换难度 更大 , 风险更大 , 需要周期更长 , 因此 , 拆迁对老 年人的影响更大 , 老年人对安置社区的满意度 、 ④ 白 旭、 认同度更低 。 陈 赟 畅 等 ( 2011 ) 认 为 , 拆 迁导致养老方式受到冲击 , 社会关系被割断 , 社 区支持体 系 被 打 破 , 出行不便以及生活成本增
总体与成熟社区居民归属感水平相当 , 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在社区喜爱、 社区依恋方面得分较高 , 而在社 区认同、 社区关心方面得分较低 。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 拆迁居民社区归属感主要受到组织满 意度、 未来生活预期、 社区满意度和社区参与四个因素的影响 。 研究结果表明, 拆迁确实对安置社区居 民归属感有一定的影响 , 但并非全然破坏, 也为居民归属感重建提供了新的基础 。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拆迁居民; 社区建设 DOI: 10. 3969 / j. issn. 16712714. 2015. 05. 009
第5 期
— —以浙江临安文昌阁社区为例 熊远来: 拆迁安置居民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 —
55
一、 文献回溯
社区归属感在日常生产生活、 社会互动中形 成, 拆迁也正是通过影响日常生产生活 、 社会互动 来影响社区归属感。 陈伟 ( 2007 ) 从邻里这一初 级群体的角度论述拆迁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 , 认 为拆迁弱化了邻里相互支持、 社会化、 社会控制和 社会交流的功能。 同时其调查也显示, 拆迁居民 对拆迁前社区念念不忘, 而对当前社区满意度较 , 低 大多数住户对目前社区缺乏依恋感 , 多数居民
① 但是针对特定群 社区参与程度与社区满意度, 体的研究发现, 新的因素尤其是对变化的预期对
2
在五个维度指标上的意见差异较大, 其中, 对“居 委会在社区生活中很重要 ” 持肯定意见的比例为 92. 7 % , 希望长期住在本地的比例为 91. 8 % , 喜 欢现在居住的社区的比例为 85. 6 % , 愿意为社区 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比例为 66 % , 认为“社区 事务与我关系密切” 的比例仅占 21. 6 % 。总体而 言, 五个维度指标中持肯定意见的比例两个指标 超过九成, 一个指标达到八成五, 一个指标为六成 六, 还有一个虽然仅为两成, 但认为一般的比例达 到七成, 社区归属感较强。
表1 变量 性别 男 女 20 —30 30 —50 50 岁以上 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 小学及以下 文化程度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样本描述性统计特征 数量 268 120 50 213 123 376 12 89 175 105 19 百分比 69. 07 30. 93 12. 89 54. 90 32. 22 96. 91 3. 09 22. 94 45. 10 27. 06 4. 90
表2 社区归属感总体状况 / % 肯定 91. 8 66. 0 21. 6 85. 6 92. 7 一般 6. 2 23. 7 70. 1 12. 4 6. 2 否定 2. 0 10. 3 8. 3 2. 1 1. 0 归属感维度指标 希望长期住在本地 ( 社区 依恋) 愿意 为 社 区 建 设 和 发 展 贡献力量( 社区认同) 社区 里 的 事 务 与 我 关 系 密切( 社区关心) 喜欢现在居住的社区 ( 社 区喜爱) 居委 会 在 社 区 生 活 中 很 重要( 组织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