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师吉春亚讲座之体会
3月25日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我校大会议室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的精彩讲座,听后我们组教师倍感收获多多,她的讲座朴实幽默、真实,从吉老师的讲座中我们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困惑有了新的认识并寻求到了解决的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
倘若确立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出了毛病,必将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目标制定这项工作。
那么,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吉老师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首先,课程标准及学段目标不能偏离。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当然,也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方面,我们编制的所有目标不应当超标,另一方面,全部目标的合成,也不能低于标准的总体要求。
学段目标更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该教的年级中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方面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只有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起目标来才会准确、适合。
其次,教学内容要把握准确。
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
比如我们小学的语文教材都是按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冠有“单元导语”,在其简短的文字中,已将学习该单元的要求作了交代,尤其是中高年级导语中还提示了单元训练点。
这些材料都不是闲言废语,它们已把编者的意图告诉了我们。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我们要紧扣这些文字,努力用具体的目标来落实其要求,并把它们当作中心目标或重点目标来对待。
最后,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组的教师都反思了自我,由于我们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六年级下来的,因此对课标及学段目标都存在把握不准的现象,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拔高的现象,听了吉老师的讲座,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这种做法的不可取性,它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去定教学目标,去引导学生学学习,只会走弯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