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4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景观设计4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 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
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 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城市广场的设置内容:
5.地域性原则。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 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 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 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 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 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 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 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广场要有足够的 铺装硬地供人活动, 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 广场面积25%比例的 绿化地,为人们遮挡 夏天烈日,丰富景观 层次和色彩。
2、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 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只有 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 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第五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一般指室外的公 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 园和自然风景等。开放空间不 但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娱乐休闲 的空间,也是交通、休憩、文 化教育等多种职能的载体,同 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开放空间景观上的价值也是不 可忽视的,我们对一个城市风 貌的印象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城 市的开放空间。
人流聚散场地、地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地下机动车流、地下商业停车等 建筑位置及垂直交通位置、消防车道); 8.绿地系统规划(包括不同性质绿地如草地、自然林地、疏林草地、林下广场、 人工水体、自然水体、屋顶绿地等的组织); 9.种植设计(包括种植意向、苗木选择); 10.夜景灯光效果设计(包括设计意向、照明形式);
1. 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 2. 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 水体、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包括现状照片) 3. 场地适宜性分析图。通过对场地内-外自然和人工要素的分析,标明各地块主 要特征以及建设适宜性; 4. 广场规划总平面表现图。图纸比例1/300-1/1000,图上应表明规划建筑、草地、 林地、道路、铺装、水体、停车、重要景观小品、雕塑的位置、范围以及相对高 度(通过阴影);应标明主要空间、景观、建筑、道路的名称; 5.广场与场地周边环境联系分析图。从交通、视线、轴线、空间等方面分析广 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6. 景点分布及场地文脉分析图。标明主要景点位置、名称、景观构思以及场景原 型; 7.功能布局与空间特色分析图。标明不同尺度、不同功能不同性质空间的位置和 范围,表示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规模;
目前,大致形成共识的观点如下: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 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具有集会、交 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功能,简而言之,广场具有展 示的功能。甚至在许多的影视娱乐节目都采用广场的概念,如“媒体广场”、 “娱乐广场”等都可以体现广场是一个展示某种“东西的地方”。
第一节 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 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 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 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 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本节主要讲述城市广场的概念、 起源、分类、设计注意的问题、所需的资料以及设计最终形成的成果。
附录1: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1.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 已批准的规划资料;
2. 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 式、后期管理办法;
3. 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 4. 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
5. 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 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道路现状:包括 道路等级、路面质量;
6. 公共设施规模、分布; 7. 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 8.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 9. 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 10. 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 (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
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 城市格局(选址、 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 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 色(包、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
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行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 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 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在种植 设计上,必须服从交通安全的条件, 绝对不可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多 用矮生植物点缀中心岛。
在这类广场上可种花草、绿篱、 低矮灌木或点缀一些常绿针叶林,要 求树形整齐,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 较好的绿化效果;同时也可设置喷泉、 雕塑等。交通广场一般不允许入内, 但也有起街心花园作用的形式。
集会游行广场。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 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 进行集会游行。
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 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 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
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 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 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 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 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 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 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 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城市广场设计原则
1.生态环境原则。城市广场建设应从设计的阶段通盘考虑,结合规划地的 实际情况,从土地利用到绿地安排,都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减少对自 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或通过规划手段恢复、改善已经恶化的生态环境。 2.适宜性原则。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 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 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 3.人性化原则。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为 主体,体现“人性化”。可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使广场的设计进一步贴近人们的生活。 4.完整性原则。注重城市空间的完整、统一性。城市空间包括开放空间和 封闭空间(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完整性需要通过城市建筑的安排来实现。 开放空间及其体系是人们认识体验城市的主要窗口和领域。城市广场作为 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完整性,统一性。使 城市空间呈现连续性、流动性、层次性和凝聚性。
商业广场。当代交通拥挤, 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 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 式为多,及各种集市露天广 场形式。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 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 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 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 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 等。
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根据地形特点和人类活动规 律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除交通广场外,其他 广场一般限制机动车辆通行。 4、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 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如飞珠溅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喷 泉、高低错落的绿化,让人呼吸到自然的气息,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城市广场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 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 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 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因此,城市广场的分类 从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广场的功能。
城市广场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城市广场还没有一个形成共识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 城市广场进行了描述。 J.B.杰克逊1985年的观点是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静态休闲活动的城市 空间形式。 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核心部位,备有意识地作为活 动焦点。 《人性场所》用大段文字来表述的观点是: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 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 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 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 是广场。以上观点大多指的是现代广场的含义。
附录2: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 (一) 规划设计说明书 1.方案特色(提炼为几句话,用黑体字强调); 2.现状条件分析(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规模、地形特色、现状建筑构筑物、周边 道路交通状况、相邻地段建设内容及规模); 3.自然和人文背景分析; 4.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包括建设目标、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构思); 5.用地布局(包括不同用地功能区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6.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包括不同功能所要求的不同尺度空间的组织、不同空间 的景观设计); 7.道路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等级、道路编号表、地上机动车流、地上人流、地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