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b A
或 (推论)
C a=?
c
B
五、余弦定理基本应用
1.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例1: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术人 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 利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 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为边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形状如下图所示,则另外还要 找两根多长的木棒?(精确到0.1cm)
C
40cm
30o
A
45o
D
B
1.1.2 余弦定理
一、实际应用问题
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 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利 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 求出山脚的长度BC。
1:1: 3
变式训练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uuur uuur uuur uuur
为a、b、c,若AB AC = BA BC = 1,c = 2.
(1)判断ABC的形状; uuur uuur
(2)若 AB AC 6,求ABC的面积
答案:等腰三角形
3
2
小结:
一、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转化:在 △ABC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AB 8km, AC 3km, A 600,
求a。
C A
例2:在△ABC中,已知 a=2,b= , 求A。
解:
∴A=45°
例3:在△ABC中,已知 a=2 ,b= , 解三角形。
解:由例2可知 A=45°
方法一:
方法二:
思考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求某一个角有时 既可以用余弦定理,也可以用正弦定理,两种方法有 什么利弊呢?
1.1.1 正弦定理
回顾
一、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二、可以用正弦定理解决的三角问题: ①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
②知三角形任意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 其它的边和角
练习:若ΔABC满足下列条件,求角B
(1) b=20,A=60°,a= 20 3 ; 30o
且∠A≥∠B≥∠C,
(1)若△ABC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正弦函数y=sinx在 [0, ]上是增函数 2
∴ sin A sin B sin C
故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2)若△ABC是钝角三角形,则∠A为钝角
∴-∠A<
2
,且-∠A=∠B+∠C>∠B≥∠C
∴ sin( A) sin B sin C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a,b关系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即 sin A sin B sin C
∴由正弦定理可得a>b≥c
三、小结:正弦定理,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 或一解(见图示)
C ba
AB a=bsinA 一解
C b aa
C
C
b
a
a
b
A B2 B1 A
B
bsinA<a<b 两解
一解
A
B
a=bsinA 一解
思考:小强有一根长为40cm的木棒,若他打算以该木棒
B
C
A
二、转化为数学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例:在△ABC中,已知AB=c,AC=b,∠BAC=A 求:a(即BC).
C
b
a=?
A
c
B
三、证明问题
C
b
a=?
A
c
向量法:
rC b
A
r c
B
r a
B
四、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 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角换边)
例3、在ABC中,若
a2 b2
tan A , 试判断ABC的形状 tan B
解:由正弦定理,得
sin2 sin2
A B
tan tan
A B
sin2 sin2
A B
sin cos
A A
cos sin
B B
Q sin A 0,sin B 0,
sin Acos A sin Bcos B,即sin2A sin2B
在已知三边和一个角的情况下:求另一个角 ㈠用余弦定理推论,解唯一,可以免去判断舍取。 ㈡用正弦定理,计算相对简单,但解不唯一,要进行 判断舍取。
练习1:在△ABC中,已知
解:
=31+18 =49
∴b=7
练习2:
在△ABC中, a 7,b 4 3, c 13 ,求△ABC的最小角。
(2) b=20,A=60°,a= 10 3 ; 90o
(3) b=20,A=60°,a=15. 无解 思考:若ΔABC中 b=20,A=60°,当a为何值 角B有1解、2解、无解
设在△ABC中,已知a、b、A的值,则解该三角形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若A是锐角 (1)若a < bsinA,则此时无解; (2)若a = bsinA,则此时恰有一解,即角B为直角; (3)若bsinA< a <b,则此时有两解,即角B可取钝角,
也可取锐角; (4)若a≥b,则此时只有一解,即角B需取锐角.
C a
b a
A B B B′
B
设在△ABC中,已知a、b、A的值,则解该三角形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2.若A是钝角或直角 (1)若a > b,则此时只有一解,即角B需取锐角; (2)若a≤b,则此时无解.
C
a b
C a
b
A
B
A
B
讨论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的三角形的解:
2A 2k 2B 或 2A 2k 2B(k Z)
Q 0 A,B ,∴k 0,则A B或A+B=
故△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
针对性练习 1、已知△ABC中,sin2A=sin2B+sin2C,且 b sinB=c sinC,则△ABC的形状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
2、已知△ABC中,B=30o,C=120o,则a:b:c=
其中,R是△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二、可以用正弦定理解决的两类三角问题: (1)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的边和角; (2)知三角形任意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它
的边和角(注意判断解的个数)
思考:你能用正弦定理来解释为什么在三角形中越大
的角所对的边就越大吗?
分析:设△ABC的三个角所对边长分别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