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开课教学设计《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经济生活》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5学时数:40分钟,一节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②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③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④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和实质⑤知道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⑥能准确分析经济全球利弊影响的辩证思维能力。
⑦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看视频过程,让学生形象深刻地关心社会发展动态趋势,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②通过讨论和辩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③通过巩固练习,传授学生解题方法,课后思考题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聆听和同唱为祖国干杯的歌曲将本节课推向高潮,心情愉悦地结束本节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②通过讨论和辩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通过例举国产产品、我国跨国公司以及进入世界500强相关数字变化、载人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关心国家和世界命运。
③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和弊,培养辩证的分析事物两面性,坚持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
2、内容分析:(1)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本课是《经济生活》最后一课的第一框内容,说明目前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国家经济环境,这为我们分析分析问题提供一个眼界和思路,不能当井底之蛙,发展经济要树立世界眼光,用联系的观点要正确认识世界经济,提醒我国发展国内经济必须要关注世界经济,不能闭门造车!这节课内容是整本书内容一个升华,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3、学情分析:高一新生学习经济生活兴趣还是比较高,离自己生活比较近,新闻媒体报道世界经济比较多,学生也能亲切感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但弊端也在身边可以感受,比如经济全球化,平时可以看到外国的公司和产品,有时也在使用外国的产品!这个深层次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何部分外国商品能卖到中国,而有些国产产品能为何在国外畅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振兴民族企业,对于中国人去日本旅游抢购马桶盖、化妆品、药品、电饭煲等生活日用品这种行为表示理解,理智去看待此问题,关注李克强总理对此事看法。
此课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设计思路:(1)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索小组合作探究,自主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以前的满堂灌,老师一言堂,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都要关注,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爱国,振兴民族企业。
(2)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通过图片、新闻、案例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经济全球化”的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自学、互学、讨论,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课堂辩论,深化学生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认识。
5、信息技术运用:运用PPT教学,在教室多媒体使用!通过PPT 展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教学流程详细如下:上课前两分钟,老师先环顾教室四周,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课前准备情况,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课本,做好上课的准备。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第一页,链接视频“抵制日货”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教师:xx年发生了许多国际领土争端事件,其中,钓鱼岛事件引发了国人抵制日货,那么,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此行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先来看一段视频。
(单击第一页塑胶田径场图片,链接视频,播放1分38秒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老师注意走在一边注意观看学生的表情和反映)教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看的都比较认真,现在大家思考一下,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国人抵制日货,请简要说明理由?想好了请举手回答(等待10秒)有学生举手找两名不同观点的学生回答,若没人举手,则由老师选两名同学回答。
甲同学:我赞同国人抵制日货,这是一种爱国热情,可以减少日货的销量,日企利润减少,商界自然会给政界施加压力妥善解决钓鱼岛问题。
乙同学: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为我国增加就业和税收,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国产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的高端电子产品,比如照相机、摄像机,日本品牌就是比国产货质量要高,消费者在选择时多数会选择质量好,耐用的,所以我不赞成国人抵制日货。
教师总结:甲乙两名同学回答都非常好,各有道理,抵制日货表达了 __爱国热情,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赞扬,但我们不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伤敌一万,自损八千。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在中日两国间流动和配置,使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世界不仅仅中日两国间存在这种趋势,其他国家也存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播放第二页幻灯片)2、新课讲授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同学们将课本翻到第91页,齐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
(教师在板书标题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含义)学生读完后,老师要求大家看大屏(第三页幻灯片),指着含义两句话分析,前半句是原因,后半句是结果。
教师过渡语: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的主要表现、载体、影响是什么?我们看一段视频,再逐一解决这些问题。
(单击链接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播放有关经济全球化的视频。
)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视频所讲的美国莱曼汽车有许多国家共同完成,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个表现是什么?(单击出现第4页幻灯片,出现莱曼汽车生产分工图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标题)学生回答:生产全球化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一辆汽车由许多国家能沟通生产有何好处?前后桌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利于优势互补,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实现实现互利多赢。
(由多名学生回答,学生若回答不出,老师可以引导问美国莱曼汽车生产的环节选择是不是任选一个国家?)老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展示参考答案,学生齐读一遍。
【过渡】教师:美国莱曼汽车生产出来之后是不是只在本国范围内销售?(学生会说不是,卖向全球)那么美国要赚更多钱,必须走出guo门,将莱曼汽车卖向全球,占领国家市场。
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必然会存在频繁的进出口贸易,商品跨越国界进行交易,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主要表现是什么?学生答是贸易全球化。
(屏幕上跟着显示(2)贸易全球化)教师:那么大家现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哪些品牌商品走出了国门?请举例。
学生:海尔、联想、阿里巴巴、劲霸、李宁等。
教师: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大家的知识面广,平时关注民族品牌。
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外国品牌商品,你知道有哪些?请举例。
学生答:汽车:本田,丰田,宝马,现代,大众,法拉利等;雀巢咖啡,可口可乐,麦当劳,尼康、佳能相机,美国苹果手机、电脑,戴尔电脑,安卓系统,耐克等。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都非常好,国际贸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各国开放程度提高,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多,从一般商品到各类服务都进入了交易范围,如保险、金融、物流、教育等。
大家看两张图片:波司登和苹果手机,波司登属于哪个国家?(有同学说外国,有同学说中国,在此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是中国的,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师:大家来看一组数字,感受一下贸易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单击出现“xx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出口6.57万亿元,进口4.96万亿元,贸易顺差1.61万亿美元。
”过渡:从进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量的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这体现经济全球的第三个主要表现是?(学生回答是资本全球化)单击出现(3)资本全球化教师:为了增强竞争力,资本大规模产业跨国并购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迅猛发展。
中国企业也走出guo 门进行跨国并购,现在我们看一个成功的案例,感受一下资本全球化,中国吉利收购美国沃尔沃,单击出现吉利吞并沃尔沃的图片和文字:xx年8月2日,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中国车企首次成功全面收购豪华车企业和品牌。
再次单击出现:xx年8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家汽车跨国公司,xx年位居中国百大跨国公司第9名,xx 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第477位。
(教师读,学生看)过渡:那么同学们所知道的跨国公司还有哪些?(同时单击幻灯片出现跨国公司的含义)此处学生回答,若不知道老师可以一两个,例举我国跨国公司,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国外:沃尔玛、本田汽车、现代、富士通、摩托罗拉、家乐福、日产汽车等。
中国:中石化、中石油、中信、中国移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化集团公司、华为、中粮、海尔等。
大家回答非常好,现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各国为什么大力支持和鼓励跨国公司发展?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做引导,跨国公司建设子公司,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配置,提高国际分工水平等。
学生回答完后,单击出现参考答案作用:可以振兴民族经济,促进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进一步将生产、贸易、资本带向全球化,说明它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单击大屏出现经济全球化载体。
教师:跨国公司的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有喜也有忧,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陷阱,那么大家是怎么认为?我们开展一个小辩论赛,将全班分为正反双方,第1、2组为正方,第3、4组为反方,前后桌开始讨论,寻找论据和事例,讨论时间为3分钟。
大屏显示出辩题,学生开始讨论,老师快速写板书,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载体、影响,然后转着观察双方各自的讨论情况,对个别进行询问,听听各自的观点。
3分钟后,教师主持:第一环节,先由正反双方同学选出一名学生进行辩题观点概括与简要证明;第二环节,针对对方的阐述双方同学可以找出症结问题所在进行自由辩论(学生可以直接站起来回答,也可以《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课1《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个框题。
本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是依据新课程标准4.14规定的“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前面第十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下个框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