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气和天气预报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天气和天气预报”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

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课程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

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模块:合作探究
第三模块:学生活动
第四模块:延伸拓展
第五模块: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