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汇报
2016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我县按照《全县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响人办发〔2015〕22号)要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度,提升基层医疗保障水平,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民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改善。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2014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盐发〔2014〕25号)、《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盐发〔2015〕17号)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盐政办发〔2015〕8号),我县抢抓机遇,坚持政府主导,推进政策落实。
一是加大推进力度。
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班子,迅速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并纳入年初的目标任务综合考核。
2015年12月31日,县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了基层医疗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人才提前招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县中医院北区与xx镇卫生院置换等问题,
并逐一进行解决。
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基层督查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
2015年我县卫生财政投入达 3.6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万元。
其中新农合2.24亿元、基本药物补助4388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2011万元、公立医院改革补助550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2%,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
2015-2016年县财政在省转贷资金中特别预算安排了1.23亿元,用于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县卫计委及时跟踪存在的问题并限期整改,强势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二、坚持政策引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严格执行省、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意见,先后出台了《xx县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网络。
一是明确目标。
按照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确定了14个镇区卫生院、86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建设项目,合计投入1.2亿元,确保到2016年底全县所有镇区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省定标准化建设要求,同时推进xx镇卫生院整体搬迁至中医院北区工程。
二是加快进度。
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2015年3个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建成,2016年新建的卫生和卫生室已完成招投标,将陆续开工。
三是严格标准。
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建筑技术规范,履行建设程序,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人才建设,专题研究卫技人才招录问题,目前人才招录方案已拟定,待审定后启动招录;出台了《关于明确引进优秀卫计人才有关待遇的通知》(响政办发〔2016〕5号),对新引进的优秀卫技人才给予购房、租房、生活、专项、交通等相关补贴,最高上限5万元;积极向省、市争取农村订单定向委培名额60个,待审定后,开展招录。
二是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县级医院派出到省市级医院进修80余人次;镇区卫生院克服人手紧缺的困难,派出10名卫技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名技术骨干到县人民医院参加“务实进修”;全县组织60名村医免费到县
人民医院、中医院参加实用技术进修。
三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在全县组织开展卫生计生大讲堂、“迎国庆服务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十大名医”、“十佳名科”、“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职工的思想素养和业务能力。
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及时通报情况,促进医疗服务、行风建设的整体提升。
(三)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建设特色科室。
围绕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标,结合医院实际,推进特色科室建设。
目前,县医院被列为东南大学教学医院,与上海长海医院达成医联体合作意向,肿瘤科被省卫计委认定为“江苏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区”;中医院中医骨伤科被列为省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小尖、六套卫生院的康复科、运河卫生院的针刀科、x x镇卫生院的碎石科以及南河镇卫生院的口腔科,在本镇乃至周边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创新思路开展签约服务和网格化管理,为群众提供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全县选聘500多名网格长,协助村医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形成了“县主导、院负责、室重抓、格参与”的新格局,受益人口达50.26万人,我县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省委罗书记来响视察时对我县做法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全县12个镇区39个村开展签约服务活动,“基本包”签约率达90%,签约“个性包”6240
人,上门服务4.6万余人次。
2015年,我县代表盐城市接受省卫计委考核,被表彰为优秀等次。
三是加强新农合管理。
围绕“保障有力、风险可控”目标,强化为患病群众服务,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全县有122 万人次受益,补偿总额 1.95 亿元,资金使用率92%,大病保险赔付金额 638.59万元。
实现与上海长海医院现场结报,是全省唯一一家实现省外异地结报的县。
四是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每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当月考核奖惩,全县公立医疗机构100%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使用基本药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品。
五是打造“智慧”卫生。
策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公共卫生、新农合、药品采购都实行了网上运作。
县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0家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建成远程会诊系统。
三、坚持机制督导,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以补偿、分配、考核三方合作机制,有力地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发展活力。
一是建立补偿机制。
在完善新农合、基本公共卫生配套资金的同时,强化收支差补助,实行“核定收支,收支差额
补助,超支不补,超收留用”的财政补偿机制,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乡村医生基本药物补助每人每年提高到1.6万元。
2015年,县财政核定镇区卫生院经常性收支差额4388万元,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稳运行。
二是完善分配机制。
为激发镇区卫生院发展活力,出台了《xx县镇区卫生院绩效工资发放指导意见》,对卫生院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得分考核发放。
同时各卫生院根据《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关规定,覆盖全部岗位,并严格执行到位,每年发放一次。
对院长考核按照省六部委文件,加强考核力度、考核频次和考核方法,有效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活力。
三是强化考核机制。
在综合考核上,对照市、县目标任务,制订出台了《全县卫生工作目标任务绩效考核及评分标准》,实行“每月一上报、每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考评”,坚持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先评优。
在公共卫生考核上,采取“一支队伍、现场打分、当天封存、集中合分”的方法,逐镇逐村考核,各镇区的补助经费40%分配到各村卫生室,有力地调动了各镇区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