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任务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温度与湿度的检测
任务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温度与湿度的检测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实际用时:
违反一项规定扣5分
配分 10分
20分
10分 10分 40分 10分
得分
自评
互评
多点单值分析是指对多个并行系统或装置的相同点进行的单次温度测量,然后 对各点的温度值进行的相互比较分析。
7.考核评分
考核内容
考核要求
评分 标准
1. 作业环境检查
正确检查作业环境,填写作业环境检查表
错误一处扣2分
2. 车辆基本检查
⑴ 正确放置车轮挡块 ⑵ 正确安装座椅套、转向盘套、驻车制动杆套、变速杆手柄套、脚垫、 翼子板护围 ⑶ 检查仪器、设备、工量具数量 ⑷ 检查线束连接不少于5处 ⑸ 正确检查发动机机油液位 ⑹ 正确检查冷却液液位 ⑺ 正确检查蓄电池电压 ⑻ 正确填写车辆基本检查作业记录表
在汽车故障诊断中,常采用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种方法。接触式 测量是采用汽车万用表所具有的温度插座,通过热电偶探头直接接触被测物体 的方法进行的温度测量。非接触式测量是采用红外测温仪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对被测物体进行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6.拓展知识
6.2 温度分析方法
1.单点单值温度分析 一般情况下,某一点的温度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应该处于一定的范围内,超出
3.基础知识
3.4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
1. 制冷循环
压缩过程: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 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把它压缩成高温高压 的气体排出压缩机。
放热过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 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节流过程: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 体通过节流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 剧下降,以雾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
3.基础知识
3.2 热量 1.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3.基础知识
3.2 热量 2. 显热和潜热
3.基础知识
3.3 温度与湿度
1. 温度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常用T或t表示。温度越高,物体就越热。常用的 温度表示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正常数据范围时就要按照故障信息来对待。 2.单点多值温度分析
单点多值温度分析是汽车某一点的温度随时间或工况的变化时对多次温度测量 值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对温度变化的过程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3.双点单值温度分析
双点单值温度分析是对某一系统或装置的效率或工作状况进行的温度差值分 析,通过对温差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出该系统或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况。 4.多点单值温度分析
检查结论
5.任务实施
5.8 温度数值分析
1)若压缩机出口温度过低,说明汽车空调压缩机损坏。 2)若膨胀阀入口温度正常,出口温度过高,说明膨胀阀损坏。 3)冷凝器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差应为15~30℃,若温差过大,则表明 管路存在堵塞的情况;若温差小,则表明冷凝器效率低。 4)蒸发器的入口温度和出口温度最大温差为4℃。若温差过大,则 说明制冷剂加注量太少,不能吸收大量的热;若温差过小,则说明冷凝 器效率低。
01
02.记录待检查车辆基本 信息。
02
制定计划
03.起动并预热发动机。测 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05.回收工量具,清洁场 05
03
地,完成收尾工作。
04
04.测量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温度 与湿度。
5.任务实施
5.1 作业环境检查
1 234
作业场地是否通风 良好
作业场地有无明火
作业场地有必要的 安全防护设施,如 防护手套、防护眼 镜、灭火器材等
3. 起 动 并 预 热 发 动 机
⑴ 正确操纵点火开关 ⑵ 起动发动机并达到预热温度
4. 制 冷 系 统 温 度 测 量
⑴ 正确使用干湿计 ⑵ 正确选择部件测量位置 ⑶ 正确读取温度、湿度数值 ⑷ 正确填写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部件表面温度测量表 ⑸ 正确回收工具
5. 车辆空调系统检 ⑴ 正确检查各部件的外观
查
⑵ 正确填写汽车空调外观检查记录表
错误一处扣2分
错误一处扣5分 错误一处扣5分 错误一处扣5分
6.职业素养
⑴ 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⑵ 团队合作: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不影响学习进度。 ⑶ 现场管理:服从工位安排、执行实训室管理规定。
不足之处扣3分
7.安全文明生产
合计 操作时间
自觉遵守安全文明生产规程
3.基础知识
3.4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
2.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热交换器
汽车空调蒸发器通常置于车内,它利用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蒸发时 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的原理,把通过它周围的空气中的热量带走,变成冷空 气后由鼓风机吹往车厢内,从而达到车内降温的目的。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常采用的蒸发器有管片式、管带式和板翅式3种,采用R134a制冷剂的汽车 空调多采用层叠式蒸发器。
a)管片式
b)管带式
c)层叠式
3.基础知识
3.5 干湿计
热电偶 红外线射窗
主机
环境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热电偶插口
显示屏
上部极限值键 环境温度模式键
键盘
红外线射窗
红外线射窗接收器
下部极限值键 背景灯键
上部保持键 红外线键
温度单位键 下部保持键 电源键
4.制定计划
01.检查作业环境,安装 车辆防护装置。
5.任务实施
5.9 清洁场地,完成收尾工作
6.拓展知识
6.1 温度测量的方法
温度分析是汽车故障诊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分析,它采用对汽车各 个部分的温度直接测量的方式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测得的实际温度以及温度的 变化规律进行故障分析,它不仅可以对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也可以对发动机进行燃烧情况(各缸排气温度)的分析,还可以对冷却系统的 散热效率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对传动部分进行温度分析(例如变速器油温) 等。温度分析可以帮助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汽车各个部分的工作状况, 以便对汽车的故障从温度的角度作出分析判断。
3.基础知识
3.3 温度与湿度
1. 温度
(2)过冷度 在制冷技术中,“过冷”是相对液体而言的。将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在压力不变 的情况下继续冷却,其温度就会比冷凝时的饱和温度更低。当压力不变时,让液体 的温度低于该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的热力过程称为过冷。这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 体,其温度称为过冷温度。饱和温度(既冷凝温度)与过冷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3)过热度 在制冷技术中,“过热”是相对气体而言的。让蒸发器中的干饱和蒸气继续定压 吸热的热力过程称为过热。其结果使干饱和蒸气成为过热蒸气。过热蒸气的温度称 为过热温度,其比干饱和蒸气的饱和温度更高,两者之间的温度差称为过热度。在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吸入和排出的蒸气都是过热蒸气。
3.基础知识
3.3 温度与湿度
1. 温度
(1)与温度相关的一些概念 1)干球温度:通常指使用温度计所测量的空气温度。 2)湿球温度:由于湿纱布上的水蒸气蒸发吸收相应的汽化潜热,湿球温度计上的读 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计数要小一些,此时的温度称为湿球温度。 3)干、湿球温度差:湿球温度低于干球温度的差值。 4)露点温度:当空气湿度达到100%,干、湿球温度相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便成为 饱和状态,其中一部分凝结成露水,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5)冷凝温度:制冷剂在一定压力下,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温度。 6)蒸发温度:制冷剂在低压下,由液态汽化成气态的温度。
4)将发动机转速控制在1500~2000 r/min,使用干湿计红外线测试功能测量各 部件表面温度,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内。
序号 检测部位
1 压缩机入口
2 压缩机出口
3 冷凝器入口
4 冷凝器出口
5
干燥器
6 膨胀阀入口
7 膨胀阀出口
8 蒸发器入口
9 蒸发器出口
实测温度 (℃)
参考温度 (℃) 2~8 70~80 70~80 50~70 50~70 50~70 -4~0 -4~0 2~8
吸热过程:雾状制冷剂液体进入蒸发 器,蒸发成气体。在蒸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周 围的热量,而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气又进 入压缩机。
3.基础知识
3.4 汽车空调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
2.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热交换器
冷凝器是由管子和散热片组成的,其 作用是把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 中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使之成为中温 高压的制冷剂液体。轿车的冷凝器一般安装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器之前,利用发动机 冷却风扇抽来的新鲜空气和行驶中迎面吹来 的空气流进行冷却。大、中型客车则把冷凝 器安装在车厢两侧、后侧或顶部。在汽车空 调中经常采用冷凝器的有管带式、管片式和 平流式。平流式冷凝更适合采用R134a制冷 剂的空调系统。
车辆停放周正,车 辆停放区域内无异 物
5.任务实施
5.2 车辆防护装置安装
车轮挡块安装
尾气排放装置安装
车内防护五件套安装
车外防护三件套安装
5.任务实施
5.3 车辆基本情况检查
1. 发动机机油液位 2. 冷却液液位 3. 蓄电池电压 4. 各线束连接情况
5.任务实施
5.4 车辆基本信息记录
1. 汽车型号 2. 车牌号 3. 发动机型号 4. VIN码
项目二 汽车空调检测
01 任务一:空调压缩机传动带松紧度的检测 02 任务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温度与湿度的检测 03 任务三: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压力的检测 04 任务四:汽车空调系统风速的检测
目录
任务二:汽车空调制冷 系统温度与湿度的检测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基础知识 制定计划 任务实施 知识拓展 考核评分
5.任务实施
5.5 起动并预热发动机
启动并预热发动机(不开启空调),使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达到80℃后熄火。
5.任务实施
5.6 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取博世TIF3110IR干湿计,在离 发动机至少2m的距离按下电源键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