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主要蔬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番茄

第七章 主要蔬菜作物无土栽培技术-番茄

•条斑型:病株上部叶片花叶,茎杆、叶脉生有深褐色下陷的 坏死条斑,病果全部畸形,果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油浸状坏死 斑。
•蕨叶型:植株矮化,顶部枝叶丛生,叶片细长,严重时叶肉 组织退化,仅存线状的中肋,下部叶片边缘上卷,重者卷成 筒状,果实少而小。
b, 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种子先用清水预浸3~5小时,然后用10%
➢在基质中按照每立方米基质混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10-15 Kg作基 肥。定植后30 d左右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隔10-20 d追肥1次,次数和间隔根 据生育期长短、植株长势和采收量确定。每次每立方米基质追肥量N 80-150 g,P2O5 30-50g,K2O 50-180g 。
5.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生理性病害
喜光照,但对光照长短反应不敏感(光照14-16h为好 )。正 常生育要求光照强度2万Lx以上,光饱和点7万Lx,补偿点 3000Lx。光照弱则易造成植株徒长,叶色淡,叶片薄,花数 少,落花落果及果实发育不良。
具半耐旱性,根系吸水力较强,基质含水量以最大持水量 65%~8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50%~65%;生长期长,吸 肥量大,生产1000kg番茄需要吸氮2.7~3.2kg,磷0.6~1.0kg ,钾4.9~5.1kg。钾肥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防止空洞果出现,应选择子房心室数多的品种,正确使用促进坐果激素。
避免苗期高温、弱光和苗龄过小定植。。
侵染性病害 (1) 叶霉病 a, 症状
番茄叶霉病是无土栽培番茄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 一般中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部叶发展。叶正面出现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很快在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 色到黑褐色霉层;条件适宜时正面病斑上也长出霉层。严重 时全株叶片卷曲、干枯,果实发病多在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呈 圆形黑色硬化凹陷病斑。
2.营养液管理
作物 硝酸钙
番茄
354
番茄
910
番茄
680
果菜
472
H-A
945
日本园试 945
硝酸钾 磷酸二氢 磷酸二氢 硫酸镁


404
77
246
238
185
500
525
200
250
404
100
246
607
115
493
809
153
493
备注
日本山崎 山东农大
中国农科院
华南农大 通用1/2 通用1/2
接穗 番茄
砧木
LS-89 兴津101
砧木播种时间(与接穗相比)
靠接
顶插接
劈接
斜切接
同时播种 早播7~10 早播3~7 晚播1~2



成苗标准
5-6片真叶,叶色深绿肥厚, 叶背和茎基部呈微紫色;株高 18-20cm,茎粗4.5mm以上, 节间短;根坨成型,根系粗壮 发达;无病斑,无虫害;夏秋 育苗苗龄35-42d
b, 防治方法:
•定植前进行环境消毒:可用硫磺熏蒸,每100 m3空间用硫磺 • 0.25 kg、锯末0.5 kg混合后分几推,点燃熏蒸一夜。 •采用生态防治:即控制环境的温湿度防止病害发生或抑制病 • 情发展,应用三段变温管理,即揭苫至盖苫24℃±2℃;盖 • 苫至午夜14℃ ± 1℃;午夜至揭苫10℃ ± 3℃。 • 根据外界环境温度情况适度放风,控制湿度。 • 高温闷棚,当病害发生后,可经38-40℃2小时的高温闷棚, 控制病情的发展。 •及时摘除病果、病叶,装入塑料袋中携出棚外深埋:初见发病 • 时,趁病部尚未长出灰霉之前摘除,深埋处理,绝不允许继 • 续堆放在温室内。
迪芬尼、齐达利、欧迪斯、百利、秀丽、金鹏荣耀、圣 女、千禧、金玉----
三、主要无土栽培形式
多采用基质培,欧美以岩棉培为主;部分采用水培,包括改 良营养液膜培、深液流培及浮板毛管法栽培等。
国内最多的是混合基质槽栽(有机生态型)。
四、无土育苗
1.穴盘育苗
培育2叶一心幼苗可选用288孔穴盘;三叶一心幼苗可选用200 孔穴盘;4~5叶苗可选用128孔穴盘;6叶以上或带蕾定植大 苗可选用72孔或50孔穴盘。
b, 防治Leabharlann 施•选用抗(耐)病品种 •使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温汤浸种用52-55 ℃温水 浸种30 min进行消毒。 •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前期做好保温,后期加 强通风换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以利通风透光。 •温室在定植前用硫磺熏蒸:每100m3用0.25 kg硫磺,0.5 kg锯 末混匀后分堆点燃、密闭熏蒸一夜. •发病初期药剂防治:50%多硫悬溶剂700-800倍,0.3%科生霉 素80~120倍液喷雾
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子房心室过多,由于品种特性、苗期低温、 氮磷营养过剩、施用激素不当等原因引起。在栽培上应选用子房心室稳定的 品种,防止苗期夜温低于8℃,合理供应氮磷营养,低温季节禁止使用激素类 物质。
(3)空洞果
外表看呈多角形。切开后可看到果肉与胎座之间缺少胶状物和种子,出 现明显的空腔。
发生原因:授粉、受精不良;光照弱,植株营养生长过旺;激素沾花过 早或浓度过大;品种子房心室数过少;苗期高温、弱光、营养不足造成心室 数过少等。
5. 浆果,果实大小、性状和颜色多种多样。果实的红色是由于 番茄红素,黄色由于胡萝卜素、叶黄素所致,其形成与光照 和温度有关,19~24 ℃有利番茄红素形成 。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不耐寒,不耐热。生育适温白天23~28℃,夜间15~ 18℃,地温18~23℃;低于10℃或高于35℃生长不良。发芽 期要求较高,幼苗期适应性较强,开花期要求严格,结果期 要求一定昼夜温差(8℃左右)。
(一)植物学特性
1. 根系较发达,易生侧根。 2. 单叶,羽状深裂或全裂,表面有毛
和分泌腺,分泌具有特殊气味的汁 液,虫害较少。
3. 茎半蔓性或半直立,分枝能力强,易生不定根。 根据分枝和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有限和无限生长型两类。
4. 花 芽 分 化 早 , 幼 苗 2~3 片 真 叶时,第一花序开始分化, 低温下发育不良易形成畸形 果。完全花,聚伞形花序, 自花授粉。
秋延迟番茄生长初期0.7个单位,第三穗花开1个单位,摘心时1.5个单位,摘 心后2个单位。
适时调整pH。
番茄生长的适宜营养液pH范围在5.5~6.5,一般在栽培过程中呈升高趋势, pH过高,容易导致Fe、Mn、B、P等沉淀,导致缺素。
根据生育阶段、栽培季节和环境条件合理供液。
第一穗花开之前,晴天日耗水量500-600mL/株;果实膨大期2L/株。循环供 液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mg/L。NFT每床(70株)每分钟供液量不少于3-4L。 岩棉培要求有8-10%流出。液温15-25℃为宜。
营养液管理
①采用栽培配方(如园试、山崎)1/2或1/3剂量。 ②保力丰或其它全营养速溶性肥料。 ③育苗简易配方:茄果类前期N140~200mg/kg,P90~100mg/kg,K200~ 270mg/kg;后期N150~200mg/kg,P50~70mg/kg,K160~200mg/kg。
成苗标准
(2) 晚疫病
症状
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晚 疫病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叶片发病,从下部叶片 的叶尖或边缘呈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 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病、健交界处长出白色霉层,病叶很 快腐烂。干燥时,病势停止扩展,病部青白色、干枯、易 碎。果实多在青果时发病,在果柄处形成油渍状硬斑,后 变深褐色,边缘呈云纹状。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病 果初期硬、不腐烂,后期病果腐烂。
(1)脐腐病
脐腐果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缺钙。营养液中缺钙、营养液pH值高、高温期 NO3吸收加速、空气湿度低蒸腾强烈、果实蒸腾弱等原因引起。
防止对策是增加营养液中钙,调整pH值,高温期增加根际供氧、增加空气 湿度、保持适宜营养液浓度。叶面喷洒0.5%氯化钙或硝酸钙,连喷数次。
(2) 畸形果
包括椭圆果、多心果、顶裂果、侧裂果、菊花果、指突果等不正形果。
岩棉栽培移栽时可将岩棉育苗块直接摆放在岩棉种植垫 上;水培番茄移苗时将幼苗所连同育苗基质一起从育苗穴盘 或育苗杯中取出,放入定植杯中,用少量小石砾固定即可立 刻定植到种植槽中;泡沫海绵块育苗的嵌入定制板孔穴中即 可;基质栽培番茄移栽时直接将小苗从育苗穴盘或育苗杯中 取出后定植到种植槽或种植袋中。
水培定植时要注意育苗床的营养液与种植槽中营养液温 差不能超过5℃,否则易引起伤根。
• 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清水洗净后备用;或 用
• 70℃干热处理3天,但处理前种子必须干燥, 否
• 则降低发芽率。
•防止接触侵染:整枝打杈时先整健枝,后整病株,

作业后要用肥皂洗手以钝化病毒。
•利用弱毒疫苗
(4)番茄灰霉病
a, 症状
我国北方无土栽培番茄的最重要的病害,发生早持续时 间长,损失严重。苗期发病,叶片和叶柄先呈水浸状,病部 变褐腐烂,严重时扩展到幼茎,造成幼苗倒折死苗。成株期 发病的果实发病多而重,幼果和成果均能发病,多由残花或 柱头先发病,也有从萼片或果柄基部发病的,病部灰白色, 似水烫状,后软化腐烂,病部长满厚厚的灰色霉层。果实间 可互相接触感染,致使整个果穗发病。叶片发病,病斑呈 “V”字形向内扩展。湿度大时,病斑生满灰色霉层。茎秆 患病病斑扩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严重时病部的上枝死亡。
3. 栽培管理
吊蔓 整枝、打杈、摘心
辅助授粉
激素处理 疏化疏果 环境调控 病虫害防治(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
4.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养分管理
有机基质:草炭、秸秆、菇渣、椰壳、 蔗渣、锯末、树皮、堆肥等
无机基质:蛭石、珍珠岩、炉渣、沙 砾等
8:2-2:8
➢每立方米基质中施用的肥料应含有N 1.5-2kg,P2O5 0.5-0.8kg,K2O 0.82.4kg。基肥和追肥的比例25:75~60: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