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会讲座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会讲座
国内使用CAD/CAM现状
国内一些大型模具企业,CAD/CAM应用状况多 停留在从国外购买先进的CAD/CAM系统和设备, 但在其上进行的二次开发较少,资源利用率低; 国内一些中小型模具企业,它们的CAD/CAM应 用很少,有些仅停留在以计算机代替图板绘图。 国外的一些CAD/CAM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价 格昂贵,一般企业难以支付,而国内优秀的 CAD/CAM系统很少
发展方向(续1)
5. 6. 7. 8. 压铸成形流动模拟、热传导及凝固分析等 锻件成形过程模拟及金属流动和充填分析等 模具刚性、强度、流道及冷却通路的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发展方向(续2)
9. 塑料模具塑料成形过程的各种模拟分析。 如塑料充模、热传导、冷却、凝固、翘曲、 收缩等模拟分析 计算浇注系统及模腔的压力场、温度场、速 度场分布等 (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和美国AC-Tech公 司 )。
高速铣削在国内的应用
在一定时间内,我国模具企业进口的高速加工 机床主轴最高转速仍将以10000~20000r/min 为主,少数会达到40000r/min左右。 近年来我国模具制造业中的一些骨干重点企业 先后进口了高速铣床和高速加工中心,它们已 在模具加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可以预计,我国模具企业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 高速铣削技术。
1、模具日趋大型化
—方面是由于用模具生产的零件日渐大型化,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多工位模具, 多腔模具(现在有的注塑模已达几百腔)所致。 新型轿车的大尺寸覆盖件成形、大功率汽车的六拐 曲轴成形
2、模具的精度越来越高
10 年 前 , 精 密 模 具 的 精 度 一 般 为 5μm , 现 在 已 达 2~3μm,不久1μm精度的模具都将上市。随着零件微 型化及精度要求的提高,有些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在 1μm以内。 超精密加工已进入纳米(0.1μm~100nm)级精度阶段 大致可分3个层次:
10、特殊的成形工艺得到发展
如液压成形
聚氨脂成形
无模多点成形技术
超塑性成形
高能率成形等
11、塑性精密成形技术
近10年来,精密成形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精冲技术、冷挤压技术、无飞边热模锻技术、温锻 技术、超塑性成形技术、成形轧制、液态模锻、多 向模锻技术发展很快。 电机定转子双回转叠片硬质合金级进模的步距精度 可达2μm,寿命达到1亿次以上。 700mm汽轮机叶片精密辊锻和精整复合工艺 楔横轧汽车、拖拉机精密轴类锻件
CADEM大型软件
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的集成化系统Pro/Engineering UnigraphicsSolutions公司开发的软件Unigraphic (UG) 美国SDRC公司开发的I-DEAS 以色列Cimatron公司的三维CAD/ CAM软件Cimatron 法国达索Dassault公司开发的CATIA 真正的Window软件SOLIDEGE
1.模具CAD/CAE/CAM一体化 技术 2.高速铣削(HSM)技术 3.电火花加工技术 4.快速原型制造(RPM) 5.快速经济制模技术(RTM)
30
6.反求技术(RE) 7. 精密测量及高速扫描 数字化系统 8.模具研磨抛光技术
31
1.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
模具CAD/CAE/CAM技术是模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 碑,模具行业普及CAD/CAM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后 必将有很快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汽车的改型换代一般约需48个月,而美 国 仅 需 30 个 月 , 这 主 要 得 益 于 在 模 具 业 中 应 用 了 CAD/CAE/CAM和三维实体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设计 软件。 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及软件的宜人化、集成化、 智能化、网络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刀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采用与铣削材料相适应的特殊刀具材料(如新型刀具 有金属陶瓷刀具、CBN具、PCD刀具、PCBN刀具、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等) 适合于比较平坦的浅型腔加工,对深型腔加工有一定 困难 对于具有内清角的型腔模具、表面有花纹或图案的模 具、具有深槽或窄缝的模具的加工也都存在一定困难。 高速铣削机床造价高
2.我国模具工业
我国模具工业的产值在国际上排名位居第三位, 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国内的模具生产厂已超过17000家,从业人员达 50万。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3%左右 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我国模具行业在“十五”期间的增长速度达到 13%~15%。
中国模具产业的进出口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进口模具约占市场总量的 20%左右,已超过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 的模具进口国 其中塑料与橡胶模具占全部进口模具的50%以 上,冲压模具占全部进口模具约40% 中、高档模具进口比例占市场总量的40%以上
一是用于汽车、飞机、精密机械的微米(μm)级精密加工; 二是用于磁盘、磁鼓制造的亚微米(0.1μm)级精密加工; 三是用于超精密电子器件的毫微米(0.001μm)级精度加工。
这就要求发展超精加工,并对模具的加工设备、检测 技术、研磨抛光工艺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3、压铸模及塑料模的 比例将不断提高
2.高速铣削(HSM)技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铣削加工是型腔模具加工的重要手段 高速数控加工是模具加工的前沿技术
其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采用先进的CAD/CAM集 成设计和制造系统,进行图形交互的自动数 控编程
高速铣削优点
工件温升低 热变形小、 切削力小 加工平稳、加工质量好 加工效率高(为普通铣削加工的5~10倍) 可加工硬材料(<60HRC)等
37
高速铣削迅速发展的体现
高精度化:定位精度2~5μm/全程,加工 精度2~5μm,所以高速铣削进入了精密切 削领域。 高速化:主轴转速40000~60000r/min;切 削进给速度 1~6m/min;快速进给速度 30~40m/min,换刀时间1~2s,从而加工 效率提高了5~10倍
高速铣削不足
3.电火花加工技术
电火花加工(EDM)虽然已受到高速铣削的 严峻挑战,但高速铣削不能完全替代之。 在模具的复杂型面、深窄小型腔、尖角、窄缝、 沟漕、深坑等处的加工(将是今后EDM应用 的重点 ) ,但成本要比EDM高得多。 对于60HRC以上的高硬材料,EDM要比HSM 成本低。 同时较之铣削加工,EDM更易实现自动化。
(三)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模具制造技术,主要是根据设计图纸, 用仿型加工,成形磨削以及电火花加工方法 来制造模具。
而现代模具不同,它不仅形状与结构十分复 杂,而且技术要求更高,用传统的模具制造 方法显然难于制造,必须采用先进制造技术 才能达到它的技术要求。
传统模具与现代模具 制造技术水平比较
9、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时代,21世纪,这种生产方 式占工业生产的比例将达到75%以上。 中、低熔点合金模具,喷涂成形模具、精铸模、层叠 模、陶瓷吸塑模、环氧树脂模及光造型等快速经济模 具将进一步发展。 由于铝合金优良的综合性能,用它作模具材料可缩短 制模周期和降低模具成本,且用于塑料模可有10万次 以上寿命,因此用铝合金进行高速切削来制作快速经 济模具已在世界上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我国也已开 始使用,预计今后会得到较快发展。
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压 铸模具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 命和复杂程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一步发展,塑料 模的比例也将不断提高。
4、挤压模及粉末成形模将增多
由于汽车、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和轻量化发展,以铝代 钢,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工程陶瓷、超硬材料的 成形加工技术。 新型材料的采用,不仅改变产品结构和性能,而且使 生产工艺发生了根本变革,相应地出现了液态、半固 态挤压模具及粉末锻模。 金属粉末锻造成形,金属粉末超塑性成形,粉末注射 成形、粉末喷射和喷涂成形大大扩充了现代精密塑性 成形的应用范围
24
(二)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1. 2. 3. 4. 技术支持--模具设计资料库和知识库系统 统一技术--模具及零件的标准件化 在理论研究方面,要进一步探讨新型材料大 弹塑性变形本构关系、表面摩擦特性等 冲压模金属成形过程的模拟、缺陷预测,起 皱、破裂、及回弹分析等(弹性σ=Eε,塑性 σ=E1ε)。
除有内锐角的型腔和极窄而深的型腔外,基 本都可用高速铣削代替EDM加工; 采用高速铣削加工模具型面可比EDM加工 节省25%~60%加工工时; 高速铣削的型面表面质量好,可避免EDM 加工可能出现的表面微细型纹; 高速铣削能加工45~60HRC硬表面,精铣 面粗糙度可达Ra=0.63μm,减少手工抛光工 时; 省却EDM加工电极的制造环节,显著缩短制 模周期;
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南京工程学院 张荣清 2006年6月
主要内容
前言 一.国内外模具现状 国内模具现状 国外模具现状 二.国内外模具发展趋势
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前言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模具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 要标志 模具工业是技术转化成果的基础
一.国内外模具现状
7、塑料气辅成形、高压注射成形 工艺日趋成熟
气辅成形是在传统的注射成型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创新的注射成型工艺:在充填阶段,当 型腔充填至70%--95%时向型腔内注入高压气 体,并使气体进入型腔,进入保压阶段,继续 注入高压气体以弥补因熔体冷却而引起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