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基础公司法问题【最新版】

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基础公司法问题【最新版】

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基础公司法问题第一部分公司是个什么梗——公司概述当今这个时代,公司已经成为除了国家与私人之外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也就是社会的第三极,有的公司甚至富可敌国。

那公司到底是什么,公司有哪些属性呢?一、公司属于法人公司是人,但不是自然人,公司属于法人,准确说公司属于企业法人。

(一)公司不是自然人不同于有血有肉的自然人,公司属于法人也就是法律上拟制的人。

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生理规律出生,具有五官百骼,有血有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命体,是与法人相对应的概念。

《民法典》第13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不同于自然人,因为公司虽然有股东,但其并不是从娘胎里出生的。

(二)公司属于法人法人属于法律上拟制的人。

《民法典》第57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不同于法定代表人,法人并不是一个(自然)人,因此希望各位兼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董事长/执行董事或总经理/总裁以后就不要宣称自己是法人了,免得闹出笑话,说自己是法定代表人或法代就挺好的。

二、公司属于企业法人公司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慈善组织。

《民法典》第87条规定:“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的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

”公司不是公益组织,公司属于营利组织,以营利为目的。

《民法典》第76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

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我国《公司法》(2018)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因此公司属于非营利法人中的企业法人。

三、公司的兄弟姐妹——企业大家族(一)按组织形式按组织形式划分,企业可以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二)按所有制按所有制形式划分,企业可以分为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

(三)按资本来源按资本来源划分,企业可以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随着《外商投资法》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已经废止;但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外商投资法》施行后五年内可以继续保留原企业组织形式。

第二部分公司的分类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将公司分为两类,一类为有限责任公司,一类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2018)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按照组织形式将公司分为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这个词有两层含义,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认购的出资额/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分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又分为普通股份公司和公众公司。

不过,募集设立的股份公司少之又少,很难见到。

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转换公司组织形式。

二、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分类(一)上市公司《公司法》(2018)第120条规定:“本法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但新三板挂牌公司目前不属于上市公司。

(二)新三板挂牌公司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2013)的规定,挂牌公司指公司股份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系统挂牌转让的公司,民间俗称新三板公司或新三板挂牌公司,后来官方接受了民间的称呼,有时候也称为新三板挂牌公司。

(三)公众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2019)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非上市公众公司(以下简称公众公司)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且其股票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股票向特定对象发行或者转让导致股东累计超过200人;(二)股票公开转让。

”上市公司加上新三板挂牌公司再加上其他股东超过200人的公司(含退市的上市公司),合起来就是公众公司。

三、其他种类的公司(一)一人公司《公司法》2018第57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公司法》2018第58条的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二)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法》(2018)第64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子公司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分公司分公司属于公司的分支机构,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债权债务均由公司承担。

(五)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是一种企业联合体(很多国有集团公司内还有科研院所、学校等事业单位。

),为了特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某一母子公司为核心主体,资产规模庞大,业态复杂。

第三部分公司资本与股东资格确认一、公司股权股权是股东基于对公司的投资或其他合法原因而持有公司资本的一定份额所享有的权利。

股权从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逐步明确为独立的权利。

《民法通则》规定了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但并未明确提到股权;1993年《公司法》以及后期经过2005年、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均未对股权这个概念做过解释或者定义,也未明确股权的性质。

2017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民法总则》对民事权利体系和权利类型做出了不同于民法通则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25条规定:“民事主体一方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作为一种独立的权利类型登上我国法律舞台,《民法典》延续了这一做法,仍然是在125条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权的权利内容包括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方面,具体的股东权利分散规定在《公司法》的不同条文中。

二、公司资本(一)资本相关概念1、注册资本(1)有限公司《公司法》(2018)第2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2)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2018)第80条第1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

在发起人认购的股份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

”第80条第2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2、实缴资本/实收资本(1)有限公司《公司法》(2018)28条第1款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28条第2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股份公司《公司法》(2018)83条第1款规定: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应当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其认购的股份,并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缴纳出资。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二)传统的资本三原则1、资本确定原则指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由发起人认足,并经过法律的确认或者取得公示的效力,以其作为其他法律规则的基础依据。

确保公司成立时即有稳固的财产基础,在公司法中主要体现为关于最低资本额和章程必须公示资本的规定。

2、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或资本拘束原则,是指在公司存续期间,公司应当维持与资本总额相当的财产,以维持公司应有的资信,保持公司清偿债务的能力,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主旨在于只有当公司经营良好的时候才可以分配利润,因而对因而对盈余分配、公积金提取、回购股份进行限制。

3、资本不变原则是指公司资本总额一经确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变动。

主要规范减资行为。

这一点非常重要。

传统的资本三原则有很多缺陷,比如妨碍公司设立、限制公司自治空间、不适应交易自由原则、保障功能弱化、无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等等,因此我国公司法在坚持资本三原则的同时,也在对公司资本制度进行改革。

(三)资本制度的改革1、1993年公司法——严格的法定资本制2、2005年公司法——较为宽松的法定资本制度3、2013年公司法——更加宽松的法定资本制度(四)出资形式《公司法》(2018)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非货币资产,应当可以用货币计价,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以实物出资的,应当是股东享有所有权的实物,已经设立担保或者有其他权利负担的实物不能作为出资;以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确认权属是否清楚、权能是够完整、是否可以依法转让;股东应将非货币资产的财产权转移给公司。

三、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一)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形态1、完全不履行完全不履行是指股东根本未出资,具体包括拒绝出资、不能出资、虚假出资、抽逃出资。

2、未完全履行是指股东只履行了部分出资义务,未按规定数额足额缴付。

3、不适当履行是指出资的时间、形式或手续不符合规定,包括迟延出资、瑕疵出资。

(二)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责任承担1、法律规定关于有限公司《公司法》(2018)第28条第2款规定:“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对公司的责任就是继续履行,足额缴纳。

对其他股东要承担违约责任。

关于股份公司。

《公司法》(2018)第93条第1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发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缴足出资的,应当补缴;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发起人承担补缴责任,其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2018)第93条第2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股人未按期缴纳所认股份的股款,经公司发起人催缴后在合理期间内仍未缴纳,公司发起人对该股份另行募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募集行为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