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呈现快乐的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寻找,让学生在发现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而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的快乐更持久。
教学重难点: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受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
当我们听到好消息、取得好成绩时,当我们尽情地玩耍、唱歌时,快乐都伴随着我们。
活动一:多变的情绪1.上个星期,老师让同学们记录一周之内自己的心情变化,大家举起手来,让我看看。
2.谁愿意给全班同学讲讲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当时的心情怎样?活动二:快乐驿站1.让学生通过讲笑话、唱一首快乐的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情,表达快乐的心情,并感染其他同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快乐的情绪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在愉悦、快乐的心境下学习、做事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找寻快乐1.大家都希望自己快乐多一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快乐,现在让我们来寻找快乐。
2.师给生发“快乐卡片”,给大家五分钟,小组交流。
3•快乐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第二课时汗水换来的快乐快乐有很多,有单纯的快乐,也有掺杂着痛苦和汗水的快乐;有短暂的快乐,也有能持续长久的快乐?活动四:汗水换来的快乐1.出示教材,分小组选择一幅图说一说。
(1)农民丰收的喜悦是如何得来的?(2)中国女排为什么夺冠后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3)这道题终于做出来了!他们都是经过努力,征服自己,超越自我,达到一个新目标,由此获得的快乐。
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则日记,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快乐的一天?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三课时给予的快乐活动五:给予的快乐1.课前,我让大豕完成调查:你做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吗?如果有,是什么事情?你的感觉怎样呢?(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我给邻居王奶奶,提过热水瓶。
(2)在公共汽车上,我给老爷爷让座。
教学目标: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尝试分析、思考造成烦恼的主客观原因。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有些烦恼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自己无法回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由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第一课时人人都有烦心事我们都向往快乐,希望快乐永远与自己相伴。
然而“快乐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感受到快乐却不是那么谷易。
活动一:坦言烦恼1.调查统计(1)结合书中的表格,在班内或向周围的人做测试。
(2)将测试结果做简单统计,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说说我的烦恼看来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快乐,也都有自己的烦恼。
你有什么烦恼,我们把它们写出来,再一起讨论如何解决。
3.鼓励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1)我的个子长得太慢了,我要是长得像他那么高就好了。
(2)妈妈一天到晚老是说我,刚刚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就批评我老是看电视。
(3)……第二课时走出烦恼过渡:面对烦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我们先来看看“李萌的烦心事”看看她是如何面对烦恼的?情境一:1.课件演示:一天大扫除,李萌去大队部拿报纸,回到教室时,听见几个同学在议论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听到同学议论后,你会是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讨论:(1)被同学误解,受到委屈而感到心里不咼兴,有些生气,甚至有时伤心地哭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因此而长时间闷闷不乐,发脾气或对误解自己的同学总是耿耿于怀,就是不正常的情绪。
(2)让学生设想如果李萌向同学解释后,很快化解误会,原谅同学,对自己及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会怎样?如果为此而总是闷闷不乐,不理同学,又会怎样?3.交流,评议(说说哪种方法比较好)。
情境二:(1)课件演示:放学时,李明看到几个在前边,她叫了几声,可是她们没有理她。
(2)思考:假如你是李萌,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交流,评议(分析哪些情绪表现是正常的、合理的;哪些情绪表现是不合理的。
)思考:不良的心理表现会给自己、给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带来什么后果?为什么李萌总会遇到烦恼?原因是什么?给李萌开个药方。
活动二:诊断烦恼走出烦恼(1)请同学们来当当医生,为李萌开个“药方”。
诊断书:萌想,所以她很生气。
教学目标: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的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
1 .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
0 0 0 0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
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
第二课时古人的歌谣1.出示课前收集的农谚。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调查表天气的农谚节气的农谚自然的农谚其他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
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中国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今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一一西餐。
对,每个民第一课时:从服饰话古今一、课时目标:本课目标:1、了解我国服饰与人们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关系,由此体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2、学习用联系、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的方法。
课时划分:二课时二、教学流程:活动一:引入学习(一)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
请大家看看,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你们能否看出,这两张像片各是什么季节照的?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服饰)3、同学们根据老师穿的服饰,准确地判断出了冬季和夏季,由此可以知道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季节气候)(二)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1、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像,说一说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2、你们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由此看来,服饰还与什么有关?(板书:职业)(三)刚才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有关,那么服饰还和什么有关呢?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服饰与季节气候、职业身份、经济水平、制作技术等有关。
接下来,我们用服饰与相关事物的联系,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
活动二服饰起源与人类文明进步1、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远古。
(出示两张图片,分别是赤身裸体和穿树叶的远古人。
)2、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同是远古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张图片上的远古人没穿衣服,一张是穿了树叶的。
)3、远古时期的人们从赤身裸体到懂得用树叶遮身,从这一过程中,你可以猜测出什么?(板书:人类进步)4、(出示远古人用树叶遮身和穿兽皮的图片)师:从用树叶遮身发展到用兽皮做衣服,你还能猜测到什么呢?5、(出示教材上第一副图)同学们看,这个古人在做什么?用什么来缝衣服?为什么是用的骨针?那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缝制衣服?小结:据考古发现,早在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骨针来缝合兽皮做衣服了,这可是人类服装史上的一大进步。
当然,和我们现在相比,当时社会制作水平还是相当低下。
活动三:服饰变化与社会发展一、出示教材上的麻和丝衣图1、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祖先们走出了用树叶兽皮为面料制作服饰的远古时代,后来,他们的服饰和面料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2、(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知道这是什么面料吗?(麻布)师:是呀,6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能把野生麻的杆撕开捻成线,织成麻布。
4、那这件衣服是什么面料呢?(丝)5、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会做丝衣了,这件丝衣是多少年前做的?6、同学们,一提到丝绸,中国人是相当的自豪!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种桑树,养蚕子,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你们知不知道古代有一条与丝绸有关的路?7、(出示古代丝绸之路图)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一直延伸到中东,你看了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了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之后,知道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吗?&同学们,这些与远古的树叶兽皮做的服饰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9、这些服饰的颜色绚丽,面料丰富,款式多样化。
透过服饰的变化,我们能看到当时社会怎么样?(板书:社会发展)二、出示黄道婆的图片。
1、同学们,前面谈到的树叶、兽皮、麻布这些面料是天然的。
丝呢?这种面料靠的是人们养蚕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二千年前,人们知道了种植棉花。
(出示课件教材中的图)这幅图反映了宋代人织布制衣的生活。
同学们,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讲一讲黄道婆的故事。
2、谁能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黄道婆做出了什么贡献?三、出示唐朝的武士服、百姓服、宰相服、皇帝服1、接下来,请看一看,猜一猜:这几套唐朝服饰分别是什么人穿的?2、同学们,你们看,皇帝穿龙袍,武士穿战袍,宰相穿官服等,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出,那时候服饰与什么有关?(板书:身份)(如果已经板书,就要强调板书。
)四、出示唐服和服。
1、(出示唐服)这是我们唐朝的服饰。
2、(出示和服)这是什么服饰?3、同学们感觉日本和服与唐朝服饰有相似的地方吗?中国和日本是不同的国家,两套服饰为什么那么相似?小结:和服受到唐朝服饰的影响,成了日本的国服。
唐代服饰不仅对日本,还对朝鲜、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到今天,东南亚等一些国家仍然把唐朝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深远。
五、出示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1、同学们知道这套服饰的名称吗?2、在很多中国人还在穿长袍马褂时,西方国家的人们却普遍穿着这样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