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实用)内容较全

1:50000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实用)内容较全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
二○○三年三月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细则(实用)
一、目的
根据在区域化探阶段已圈出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以及根据化探、物探、地质资料所划定的找矿远景区,优选1:50000化探测量图幅,通过1:50000化探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寻找金、铜、镍成矿带找矿靶区,查明成矿有利地段和找矿有关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进一步开展地、物、化工作的详查地区。

二、方法的选择
依据北山地区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和前人1:200000化探工作方法,工区选择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方法。

工作区为为干旱荒漠丘陵区,基岩裸露、水系较发育,因此工作中采用与该景观区相适宜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

采样粒度采用-4—+20目粒级,用“套筛取样法”取样。

三、测网的布设
在1:50000地形图上框出工作范围,在此范围内以公里网为基准,划出长宽各为0.5千米的方格,在每一平方千米大格子中划成四个0.25平方千米的小格。

四、编码原则
1、样品编码
首先在1:5万地形图上框出工作范围,在范围内划出长宽各0.5千米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平方千米)作为1个采样大格编号,各大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

每个大格中有四个为0.25平方千米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右下角标注1,第二号样品标注2。


样点预先标在地形图上,在采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将实际采样点标在图上,定点误差在图上不大于 2.0mm。

每个采样点留有标志。

2、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编码
监控样、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号的编码以采样小格为基础,每50个分析号码为一批,在其中任取一个号码为重复采样小格,并进行重复分析,取3个号码作为此大格内重复取样及重复分析编号,另任取4个号码,作为插入监控样(一级标样)编号之用,并在图上注明重复样及监控样号码。

重复采样及重复分析样的编码右下角标注为3,监控样的编码右下角标注为4。

重复采样格子的布设要考虑使格子在图幅中较均匀分布和考虑不同地质构造单元。

根据中国地调局中地调函[2000]315号文《关于加强区域性地球化学样品测试质量管理的函》要求,二级监控样(二级标样)在质量监控时,除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可采用少量二级标样与一级标准物质一起作为标准系列以外,其它分析方法不能用二级监控样作标准系列,更不能既作标准系列,又作标样进行日常监控。

所以本次1:5万化探普查监控样一律使用一级标样。

五、采样布局和采样密度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尽量布臵在一级水系未端及分支水系口上,要求每个采样点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在采样点附近沿水系上下20—30米范围内进行多点采样,组合成一个样品。

按设计要求要求,基本采样密度为4-6点/km2;在可采样范围内不出现连续5个以上空白小格,并有效控制1:20万化探异常。

六、定点和采样
采样点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

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定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定在图上。

定位误
差在图上不大于1毫米。

每个采样点必须留有一定的标志。

重复采样应由不同人在不同时间进行,并填写采样记录卡。

野外定点应采用以GPS定位为主,结合1:5万地形图的地形地物标志的方法。

各采样小组必须配备GPS。

对GPS的使用,具体规定如下:
①GPS必须使用中国1954坐标系(与所使用的地形图一致),有关坐标转换的七个参数必须使用测绘部门的原始数据。

②GPS定位必须使用公里网参数。

③定点过程中必须同时使用GPS的航迹监控功能。

考虑连续监控电池电量消耗过大,可采用断续监控航迹的方法。

④采样点的定位和航迹监控信息要及时输入计算机。

软件统一使用PXC.5。

为此要求项目组至少配备笔记本电脑一台。

七、样品粒级和重量
①根据本区1:20万工作方法和已有经验结果,基本粒级采用-4-+20目,可以避开风成沙、风成黄土的干扰,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因此确定本区1:5万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为-4—+20目。

②样品保留重量不少于150克。

样品一律作单点分析。

八、样品分析
分析方法及检出限等要求见表一
1:5万化探14种元素测试方法及质量参数表
表一
九、采样记录
统一使用原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1996年8月出版的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有关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

其格式为:
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采样记录卡
图幅名称工作地区第页
检查者日期年月日
记录卡中的内容应用3H或4H铅笔在野外现场填写。

记录卡内容要求正确齐全,字迹清晰工整,书写规范。

不允许重抄及涂改,如记录有误,只能现将错的内容划一横线表示去掉,在上方写上正确内容,并在备注栏注明划改原因。

水系号栏中可填写水系级别(一般为1级水系),采样品号与样品代号相同,采样位臵栏:河床底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河道转弯内侧等。

样品成份栏:淤泥、粉砂、细砂
等。

地质、地貌特征描述:地质特征按岩性、矿化蚀变等简要描述。

对于采集光谱样、化学样的矿化地段,应注明样号,位臵,并详细描述含矿地质体规模,形态,矿化蚀变特征等。

地貌特征按中低山、丘陵、平原区等描述。

十、室内整理
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毫米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

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制成采样点位底图。

转点误差应小于0.5毫米。

十一、样品管理
野外样品由样品QC小组负责管理。

其职责在于验收野外采样组的样品是否符合设计和规定要求,样重、采样介质是否合格,样号是否清楚,样袋有无破损等,并填写样品交接登记卡,同时对于路线地质找矿过程中所采集的光谱样、化学样进行登记。

QC小组负责将样品整理好后再装箱,填送样单,不得使样品污染乱号。

十二、野外质量检查
野外工作建立由项目负责亲自负责,各大、小组长及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体制,并建立(自检、互检、抽检、)三级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野外原始资料检查按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标准执行。

1.作业小组日常自检
作业小组长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本,采样点位图等进行自检,并填写自检卡片。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应作阶段性自检,全面检查前期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大组互相检查:
(1)野外检查(包括重复采样):应占总工作量的5%,按规定抽取若干点,实地校对采样点,定点误差,采样数量,样位标志,污染情况,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2)室内工作质量检查:应大于总工量的1%,主要检查采样位的手图,清图,记录卡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3)样品加工质量检查
化探样品要有专人管理和验收,并全面检查样品袋有无破损,有无漏号和重号。

样品要及时整理装箱和送样分析。

3.项目负责定期抽查
项目负责要定期对各生产小组的野外工作质量,包括对大组检查的内容作适量抽查,抽查内容同上(分室内抽查、野外抽查)两种。

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要责令其重做。

抽查率大于10%,并填写质量检查卡。

十三、样品测试
1.送样:送样单要齐全,一式三份,并注明14种分析元素,(含重复分析样,2级标样)。

送样单与样品分析结果应一致。

2.样品制备:由于样品在野外已进行过筛选处理,一般在实验室不需要粗碎和加工,可直接进行细碎加工。

为防止样品污染,应采用无污染的磨样机进行加工。

样品细碎加工的粒度要求达到—200目。

3.分析测试成果的质量评述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每批成果获得后,由测试单位及时提供)。

(1)分析方法
(2)检出限
(3)数据报出率
(4)二级标样的RSD(精密度),λ(准确度指标),采用Re%。

(5)实验室内部检查的合格率(Re%)。

(6)样品加工过程等其它技术指标。

(7)分析质量监控报告中个别元素检出限要求与实际检出最低值有差值。

十一、综合整理
1.化探分析结果要认真、登记和整理。

要求对1:50000化探主要元素采用直接点图法,滑动平均法作基本处理,并求取各地球化学特征值。

化探数据处理也可采用微机处理。

2.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图
3.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
4.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组合异常图
5.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6.编制异常登记卡
7.编制成矿远景区划图。

8.进行阶段性工作总结,提供异常查证的地段,工作部署图件及相关文字说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