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
目前国内有两种计算特大洪水与一般洪水 经验频率的方法:独立样本法、统一样本法。
设:
N ——历史调查期年数:
n ——实测系列的年数;
l ——n年中的特大洪水项数;
a ——N年中能够确定排位的特大洪水项数(含资 料内特大洪水l项);
m ——实测系列在n中由大到小排列的序号,m=l+1 ,l+2,...,n;
2、按典型放大
(1)同倍比放大
1)按洪峰控制的放大倍比:K Q
Q mP Q mD
2)按洪量控制的放大倍比:K Wt
WtP 。
注意: 1. 用峰控制还是用量控制,要看峰、量哪
个其主要作用; 2.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峰或量偏离设计值。
“以峰控制”,则洪峰等于设计值,洪 量不一定等于设计值;“以量控制”, 则时段洪量等于设计值,而洪峰不一定 等于设计值。
P 1-PMa
PM
M N 1
P mP M a(1P M)anm l l1
上述两种方法,我国目前都在使用 。一般说,独立样本法把特大洪水与实 测一般洪水视为相互独立,这在理论上 有些不合理,但比较简单。在特大洪水 排位可能有错漏时,因不互相影响,这 方面讲则是比较合适的。当特大洪水排 位比较准确时,理论上说,用统一样本 法更好一些。
为宜; 2. 对于放大后过程线的不连续现象,可徒
手修匀,修匀后仍应保持洪峰和各时段 洪量等于设计值。
四、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检验 (1)检查洪峰、各时段洪量的统计参数与历时
之间的关系; 历时增长,均值增大,Cv、Cs一般减小。
QW 7d
5d 3d
P
(2)根据上下游、干支流及邻近地区各河流洪水 频率分析成果进行比较。
1867
1852 1832 1921
1921 1949 1903
1949
1832
1903
N2=141
1935
N1=70
n=33
1972
调查期N2=141 :
1867年
独立样本法:
统一样本法:
PM21
1 0.0071 1411
1852年 1832年
PM22
2 0.0141
1411
同独立样本法
PM23
2. 洪量资料的插补延长
峰量相关 与参证站的洪量相关 由暴雨资料插补延长
三、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目的:以确定建筑物的规模尺寸等。
定义:设计洪水过程线是指具有某一标准的洪 水过程线。
方法:从实测资料中选取典型洪水过程线,按 设计洪峰、洪量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同频率放大、同倍比放大
1、典型洪水的选择
特大洪水可以发生在实测流量期间之内,也可以发生在 实测流量期之外,前者称资料内特大洪水,后者称资料外 特大洪水(历史特大洪水).
QN
QN
实测期 历史调查期
资料内特大洪水
实测期
历史调查期
资料外特大洪水 (历史特大洪水)
一般 KNQN/时Q,2QN可以考虑作为特大洪水处理。
(2)为什么要考虑特大洪水?
当实测洪水资料缺乏代表性时,应插补延长和补充历 史特大洪水,使之满足代表性的要求。插补延长主要 是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
2、选样
河流上一年内要发生多次洪水,每次洪水具有不同历 时的流量变化过程,如何从历年洪水系列资料中选取 表征洪水特征值的样本,是洪水频率计算的首要问题 。
目前采用年最大值法选样:即从资料中逐年选取一个 最大流量组成洪峰流量。
PM13 0.0559(10.055)9 320.970 33
(4)考虑特大洪水时统计参数的确定
矩法:
假设系列中n-l年的一般洪水的均值为xn-l、均方差为σn-l ,它们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年总的一般洪水系列的 均值xN-a、均方差σN-a相等,即:
xN axn l
N a n l
[例6-1]某站自1935~1972年的38年中,有5年因战争缺测,故实有 洪水资料33年。其中1949年为最大,并考证应从实测系列中抽出 作为特大值处理。另外,查明自1903年以来的70年间,为首的三 次大洪水,其大小排位为1921、1949、1903年,并能判断在这 70 年 间 不会遗 漏掉 比 1903 年 更大 的洪 水 。 同时, 还调 查到在 1903年以前,还有三次大于1921年的特大洪水,其序位是1867 、1852、1832年,但因年代久远,小于1921年洪水则无法查清 。现按上述两种方法估算各项经验频率。
(2) 同频率放大(峰量同频率放大法)
洪峰放大倍比:
RQm
QmP QmD
最大1天洪量放大倍比:
R1
W1P W1D
最大3天洪量除最大1天以外,其余两天的放大倍
比:
R31
W3P W3D
W1P W1D
特点:放大后的过程线,其洪峰流量 和各时段的洪量都符合同一设计频率。
注意: 1. 时段划分,不宜过多,一般以3段或4段
PM13 0.0282(10.028)2 2 0.0559 70
实测期n=33:
独立样本法:
统一样本法:
1949年 已抽到上面排序
1940年
2
Pm,2
0.0588 331
Pm,2 0.0559(10.055)9 21 0.0845 3311
... ... ...
1968年
Pm,33
330.969 34
对于大型水库,调节性能高,可以洪量控制,即库容 大小主要由洪水总量决定。如三峡水库,拦洪库容 300.2亿m3。
一般水库都以峰和量同时控制。
三、设计洪水的计算途径 1.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2.地区综合法推求设计洪水
第二节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设计洪峰流量的推求 1.资料审查
Pm
m n 1
特大洪水系列的经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PM
M N 1
当实测系列中含有特大洪水时,虽然这些特大洪水提到与 历史特大洪水一起排序,但这些特大洪水亦应在实测系列 中占序号,即实测系列的排序为m=l+1,l+2,...,n。
3)统一样本法
将实测系列与特大值系列共同组成一个不连序系列, 作为代表总体的一个样本,不连序系列各项可在历史 调查期N年内统一排位。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样本系列不长,系列 愈短,抽样误差愈大,若用于推求千年 一遇、万年一遇的稀遇洪水,根据就很 不足。 如果能调查到N年(N>>n)中的特大 洪水,就相当于把n年资料展延到了N年 ,提高了系列的代表性,使计算结果更 合理、准确。
(3)考虑特大洪水时经验频率的估算
加入特大洪水后,资料系列的特征: 1)连序系列和不连序系列:
非常运用标准——校核洪水:确定水库的校核洪水位。这 种标准的洪水来临时,水库枢纽的某些正常工作可以暂时破 坏,次要建筑物允许损毁,但主要建筑物必须确保安全。
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设计洪水的内容:
设计洪水三要素: 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设计洪水过程线
对于桥梁、涵洞、调节性能小的水库,一般可只推 求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水位,如葛洲坝电站,其泄洪 闸以设计洪峰流量控制(Qm=110000m3/s)。
则可导出: xN 1ja1xj N naj inl1xi
C v1 x N 1 1 ja 1xjx2N n lai n l 1xix2
xj——特大洪水;xi——一般洪水
Cs值: 对于Cv≤0.5的地区,Cs=(3~4)Cv; 对于0.5<Cv≤1.0的地区,Cs=(2.5~3.5)Cv; 对于Cv>1.0的地区,Cs=(2~3)Cv; 此外,还可以采用权函数法来估计 Cs。
二、设计洪量的推求
Q(m3/s)
Qm
W1
W3 W5
t(d)
T=1天
T=3天
T=5天
1. 洪量的选样
年最大值法: 最大1天洪量系列:W11、...、W1n 最大3天洪量系列:W31、...、W3n 最大7天洪量系列:W71、...、W7n 最大30天洪量系列:W301、...、W30n 最大90天洪量系列:W901、...、W90n
“三性”审查: 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
(1)资料可靠性的审查与改正 实测洪水资料:
对测验和整编进行检查,重点放在观测与整编质量较 差的年份。包括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水位流量关系 等。 历史洪水资料: 一是调查计算的洪峰流量可靠性;二是审查洪水发生 的年份的准确性。
(2) 资料一致性的审查与还原
所谓洪水资料的一致性,就是产生各年洪水的流域产 流和汇流条件在调查观测期中应基本相同。
影响因素: 1)洪水(尤其是特大洪水)的形成规律和天气条
件; 2)洪水过程,如大洪水出现的时间、季节、峰型
(单峰、双峰或连续峰)、主峰位置、洪水上涨历时 、洪量集中程度等。
原则: 1)峰高量大,接近设计条件下的稀遇洪水; 2)代表性(季节、地区组成、洪峰次数、峰量关系 ); 3)对过程不利(峰型集中、主峰靠后、与下游洪水 遭遇)。
Pm ——实测系列第m项的经验频率; PM ——特大洪水第M序号的经验频率,M=1,2,...,a
Q(m3/s)
a项特大洪水 M=1,2,...,a
实测期内特大洪水,l项
... ...
实测一般洪水,n-l项 m=l+1,l+2,...,n
缺测 ...
...
T
n
N
2)独立样本法
把实测一般洪水系列与特大洪水系列都看作是从总体 中独立抽出的两个随机连序样本,各项洪水可分别在 各个系列中进行排位,实测系列的经验频率仍按连序 系列经验频率公式计算:
如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需要将变化后的资料还原到 原先天然状态的基础上,以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减少 人为的干扰),和能与历史资料组成一个具有一致性 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