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便秘的健康宣教

便秘的健康宣教


4.其他
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的药品,不滥用泻药,积极治疗全身性 及肛周疾病,调整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正常排便反 射。
六、预防:
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有意培养良好的排便惯, 合理饮食,注意补充膳食纤维。含膳食纤维最多的食物是 麦麸、水果、蔬菜、燕麦、玉米、大豆、果胶等。此外, 应积极治疗全身性及肛周疾病,防止或避免使用引起便秘 的药品,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均有利于便秘防治。
便秘的健康宣教
门诊 巡回组 项泽燕
一、基础知识
1、消化道 2、粪便
二、定义: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正常人每日排便 1 ~ 2 次或 1 ~ 2 日排便 1 次,便秘患者每周 排便少于 3 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是 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严重影响老 年人的生活质量。
6.医源性(滥用泻药)
四 临床表现:
1.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困难,许多患 者的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严重者长达2~4周才排便一次。 有的患者可突出地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可长达30分钟 以上,或每日排便多次,但排出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 且数量很少。此外,有腹胀、食欲缺乏,以及服用泻药不当 引起排便前腹痛等。体检左下腹有存粪的肠袢,肛诊有粪块。
2. 老年人过分用力排便时,可导致冠状动脉和脑血流的改变。 由于脑血流量的降低,排便时可发生昏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可 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者可引起脑血管意外,还可引起 动脉瘤或室壁瘤的破裂、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 死。由于结肠肌层张力低下,可发生巨结肠症。用力排便时,腹腔 内压升高可引起或加重痔疮,强行排便时损伤肛管,可引起肛裂等 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 便失禁。
2、危害:
a、肠道:大肠:癌、息肉、梗阻 结肠:炎症、癌症、憩室 直肠:痔疮、肛裂、脱肛 b、肝:硬化、癌变
c、皮肤:粗糙、黑斑
d、其它疾病:脑中风、冠心病、高血压
三、病因:
1.与年龄有关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青壮年明显增高,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食量和体力活 动明显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的张力和蠕动减弱,腹腔及盆底肌肉乏力,肛门内外 括约肌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下降,使食物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引起便 秘。 2.不良生活习惯 (1)饮食因素 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 缺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黏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2)排 便习惯 有些老年人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常常忽视正常的便意,致使排便反射受到抑制而 引起便秘。(3)活动减少 老年人由于某些疾病和肥胖因素,致使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 坐轮椅的患者,因缺少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往往易患便秘。 3.精神心理因素 患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障碍者易出现便秘。 4.肠道病变 肠道的病变有炎症性肠病、肿瘤、疝、直肠脱垂等,此类病变导致功能性出口梗阻引起排便障 碍。 5.全身性病变 全身性疾病有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帕金森病等。
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可练习每晨排便 一次,即使无便意,亦可稍等,以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要营造安静、 舒适的环境及选择坐式便器。
3.合理饮食
老年人应多吃含粗纤维的粮食和蔬菜、瓜果、豆类食物,多饮水, 每日至少饮水1500ml,尤其是每日晨起或饭前饮一杯温开水,可有效 预防便秘。此外,应食用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 蜂蜜、香蕉等。
有炼
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表明,因年老体弱极少行走者便秘的发 生率占15.4%,而坚持锻炼者便秘的发生率为0.21%,因此鼓励患者参 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走路或每日双手按摩腹部肌肉数次,以 增强胃肠蠕动能力。对长期卧床病人应勤翻身,并进行环形按摩腹部 或热敷。
2.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