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就像人不能远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一样,文学创作也不可能脱离文化传统。
事实上,无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还是西方的文艺复兴如何标榜其反传统的精神,其文学创作始终是在文化传统的影响下进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何为传统,与以往的定义不同,英国批评家艾略特给“传统”所下的定义是:“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
传统不能继承。
假若你需要它, 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
首先, 它包括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包括一种感觉, 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 而目也感觉到它的现在性。
由此可以看出,一,文化传统同时具有“过去性”和“现在性”, 即是说传统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历史性。
二,“传统”具有权威性和开放性。
任何作品都是在传统的观照下获得价值和意义,传统构成了理想的参照体系, 离开了传统, 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哪一个作家是富有创造性的, 哪一个作家是平庸地模仿或重复传统的。
三,“传统”不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停滞于过去时间状态中静止不动。
那么在这样的文学传统下,文学创作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长期以来, “传统的影响”被割裂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 要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 犹如上帝一般具有不可亵渎性。
要么被视为无用的累赘, 甚至变成了束缚个人自由的东西。
就前一个方面来说,母题与原型的属性都隶属于传统,作家从具有原始意味的母题与原型中吸收艺术素材和精神营养,观澜溯源,成功地实现其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与小说中,与幻化有关的母题经常被用到,即爱情主人公死后幻化成花鸟物事,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死后化为连理枝与比翼鸟,由此可见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积极影响。
就后一个方面来说,把文学传统视为文学创作的桎梏者大有人在,如美国批评家布鲁姆,他说:“前驱者想洪水一样向我们压来,我们的想象力可能被淹没······”就后一方面而言,前代优秀的作品犹如大山, 阻碍着新一代诗人前进的步伐。
相反, 诗的影响往往使诗人更加富有独创精神。
此时的传统成为了作家们需要破除、超越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因为文学传统的制约,文学创作才能取得不断的突破,所以可以归结来说,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是积极而且有益的。
1 / 1。